小時候,村子里面有一位瘋老婆,總喜歡在全村瞎轉悠。可是村里的人對待她的態度卻和其他的瘋子不一樣,無論誰看到她,都不嘲笑她,還會嘆息上幾句,以前多好的人,現在真是可憐。后來才知道,這是一位民間的“催乳師”。 聽大媽說,她生下大哥后,一開始就奶水少,中藥,豬蹄湯,各種魚湯,各種方子都試過未果。去醫院看醫生也不管用。后來在奶奶的勸說下,去了村里面這位“催奶師”的家里,當時這位老太太60出頭,知道了她的情況之后,從自己做活的簸籮里拿出來一個繡花針,扯了點棉花,摸了摸,說是奶局住了(我們的方言,意思是產乳汁的血管不流暢)說了我的情況,用手摸了摸,找了找穴位,在兩胸中間扎了幾針擠出好多血,又在兩胸上部鎖骨附近扎了幾針,沒擠血,接著倆手大拇指小拇指各一針,擠血。完事老太太說至少扎三次,隔一天來一次,陰天扎了白扎,有太陽就行。結果回家第二天奶水超級多,根本吃不清,一晚上漲好幾次。連著扎了幾天之后,竟然完全沒有奶水少的痛苦了。 其實,這應該是中醫中的針灸了,后來,聽過查閱資料,我們總結了幾個關于“催乳”的穴位,如果你奶水較少的話,可以試著按摩一下,如果實在靠醫生解決不了,可以找幾個民間的“催乳師”幫助一下!“催乳”穴位總結如下: 1.膻中穴 膻中穴 (dànzhōngxué )(RN17),在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膻中穴的主治病癥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難、咳嗽、過胖、過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癥、咳喘病等。 2.天宗穴 當女性產后面臨乳腺不通、乳汁不足時,可以按摩天宗穴來暢通乳腺,達到分泌乳汁的效果。另外,天宗穴對于想要胸部「UP UP!」的女性而言,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天宗穴屬手太陽小腸經,在肩胛骨、岡下窩中央凹陷處,位置與第四胸椎相平,正確的取穴方法,需要先正坐或俯臥,在肩胛剛下緣與肩胛骨下角之間的連在線,往上3分之1處,對照第四胸椎突出下面齊平。 3.少澤穴 少澤是手少陽小腸經的井穴,能生乳、催乳、通乳。五輸穴也是跟五行相配的,木火土金水里它是金穴,金克木,能泄肝木之郁,好比鐵斧子能砍倒大樹。肝郁解除,乳汁就通了。它在小拇指指甲根外下方0.1寸,用牙簽尖刺激。 4.太沖穴 太沖,肝經的原穴,是疏解肝氣必選。在腳背大拇趾和第二趾結合的地方向后,腳背最高點前的凹陷處。操作萬法:最初三天多按膻中穴,直到按起來不怎么疼了,說明氣通暢了;產后每天下午1~3點用牙簽尖刺激兩側少澤穴2分鐘,這時小腸經最旺,催乳的同時還能促進營養的吸收;還要記得睡前按揉兩側太沖穴3分鐘。還要配合局部按摩催乳。先用熱的毛巾敷一下,然后用木頭梳子的背,從乳房邊緣向乳暈梳理,這樣能幫助化解硬塊。另外,不要覺得乳少就讓寶寶少吃,吸吮是一種良好的刺激,可以引起反射性乳汁分泌,因此,盡量讓嬰兒吸空乳房,以利于下次乳汁的分泌。用吸奶器也可以。 5.乳根穴 在乳頭直下,乳房根部,左右乳房各一個穴。方法:按摩者用中指點按被按摩者乳根穴1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以前的鄉下,孩子受驚嚇有神匠叫魂,母乳不多有民間扎奶師,產婦生產有專門的接生婆。如果有人跌打損傷,還有專門的正骨的民間師傅。隨著城市化的加快,醫生素質的提高,醫學水平的發展,這些單一的民間“醫生”正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斷地消失。雖然這些“醫生”越來越少,希望其技術承載的心理療法和生理療法不會因此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