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仁青 畫事君 畫事君說 “我在路上走,遇到高山、陷阱堵路時,便改走水道,繼續(xù)前進;水道碰到暗礁或急流,便又登岸路上走。水陸兼程,行行復行行,人已老,尚望不盡水、陸的前程。這陸路是油彩,水道是水墨,我的生命耗盡其間矣,別無歸程。”——吳冠中 吳冠中的人生,有些像他的市場,從寂寂無聞,到一飛沖天,到跌落山間,到再度涅槃,憑的全是他和他的藝術中,那股倔強。 對吳冠中,我最難過的一個細節(jié),就是家屬院門口賣煎餅的人說他:老頭想吃煎餅,但是咬不動了。 英雄易老,美人遲暮,都是讓人辛酸的事。曾經(jīng)那么有個性的,那么堅硬的,那么不知妥協(xié)的一個人,終究敗給時間,敗給日益脫落的牙齒。 還好,他曾經(jīng)執(zhí)筆,把自己畫在那些平面里,在他走了以后,還是讓人們年年懷念。 明天保利春拍預展開始,市場上最好的吳冠中作品,都集結(jié)在這場拍賣里了。 讀完他的故事,你們不妨去看看。
1935年,16歲的吳冠中“正值那感情似野馬的年齡”,一發(fā)不可收拾地愛上了美術。 平日里的孝子與學霸竟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放棄極其難考的浙江大學代辦工業(yè)學校電機科。寧愿降班,也要轉(zhuǎn)入杭州藝專。 吳冠中 在“工業(yè)救國”的大環(huán)境下,吳冠中跑去搞藝術,常人看來簡直是大逆不道,但他骨子里偏偏是“要藝術不要命”的,他曾說“我當然也顧慮自己的前程,但不幸而著魔,是神,是妖,她從此控制了我的生命,直至耄耋之年的今天。” 還好,他轉(zhuǎn)專業(yè)成功了。 進入杭州藝專不久,抗戰(zhàn)爆發(fā),他一邊輾轉(zhuǎn)流亡,一邊學習西畫、中國畫及水彩畫。杭州藝專的林風眠、常書鴻、關良和潘天壽,為他打開了中西繪畫的眼界。 從此,在中國畫、油畫的水路與陸路上,他不斷探索,風雨兼程。 1946年抗戰(zhàn)勝利,吳冠中考取了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赴法國留學。 “我到了巴黎了,不是夢,是真的,真的到了巴黎了。頭三天,我就將魯佛爾博物館、印象派博物館和現(xiàn)代藝術館飽看了一遍,我醉了!” 1947年底吳冠中與中國留學生在巴黎凱旋門前 那時的巴黎,深受法國現(xiàn)代藝術運動影響。吳冠中走遍巴黎博物館和畫廊,看遍古今中外的藝術名品,但與人生導師蘇弗爾皮教授的相遇,使他如醍醐灌頂:原來“漂亮”和“美”不同。 年輕時的吳冠中與恩師蘇弗爾皮(Jean Souverbie 1891—1981) “漂亮”是貶義,當你描繪一個客觀事物,為了真實而過分執(zhí)念于瑣碎細節(jié)的塑造,是“無謂的渲染”,而藝術家追求的“美”應該“像餓虎撲食,咬透捕獵物的靈與肉”。 1948年,吳冠中于巴黎凡爾賽宮前 巴黎的學藝經(jīng)歷,重新定義了吳冠中的審美,在那里接觸到的西方藝術品味、造型結(jié)構(gòu),和色彩力度,都為他后來“藝術形式美”的理念奠定了基礎。 他永遠記得蘇弗爾皮教授說過的話:“藝術有兩條路:小路作品娛人,大路作品撼人。” 1949年末,同在法國的“三劍客”趙無極、熊秉明和吳冠中,就要不要返回祖國進行了著名的徹夜長談。結(jié)果是:趙、熊二人留下,而吳冠中決定回國。 很久以后,熊秉明問吳冠中:“如果你不回去,一定走在朱德群、趙無極的路上,你后悔不后悔?” 吳冠中說:“我不后悔。我們走的路不一樣。我后來也免不了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苦難,但是到了最后看,我愿意回來,還是今天的我。” 熱烈、清醒、決絕,這就是吳冠中。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吳冠中先后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筑系、北京藝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不久“文革”來臨,吳冠中陷入了無盡的焦灼與痛苦。熱愛藝術與美的他,不能畫畫;熱愛文學與魯迅的他,不能寫作。一切表達的出口全部被封閉扼殺,這對于有見解有思想,敢言敢畫的吳冠中,仿佛世界崩塌! 為了避風頭,他無奈轉(zhuǎn)去畫風景,甚至想退出美術界,靠法語翻譯過活,可沒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翻譯作品:梵高寫給他弟弟的信。 十年蟄伏,吳冠中的性格卻沒被這場浩劫磨平。文革一結(jié)束,他便提出“形式?jīng)Q定內(nèi)容”的觀點,這與當時唯物論者“內(nèi)容決定形式”的教條之說大相違背。 當時的形勢下人人自危,可吳冠中甘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堅持這一理論,并真的用一生去實踐: “美術有無存在的必要,依賴于形式美能否獨立存在的客觀實際。在欣賞性范疇的美術作品中,我強調(diào)形式美的獨立性,希望盡量發(fā)揮形式手段,不能安分于‘內(nèi)容決定形式’的窠臼里……如果畫家只遵循內(nèi)容決定形式的法則,他的形式從何而來?內(nèi)容是工、農(nóng)、兵,于是千篇一律的概念的工農(nóng)兵圖像泛濫全國!缺乏形式感的畫家,一如沒有武器的戰(zhàn)士!” 這樣的語出驚人,只有吳冠中。 在吳冠中之前,很多人都曾嘗試將中國畫與西方畫結(jié)合起來,但正如英國藝術史學者蘇立文所說,“我們感覺他在作品中并沒有有意識地尋求中西的結(jié)合,而是盡力做到水到渠成。” 不刻意,其實更難。
吳冠中《獅子林》1983年 紙本設色 1983年,吳冠中創(chuàng)作了中國畫《獅子林》,畫面驚人——超過五分之四的部分都是由點、線、面構(gòu)成的抽象畫。 他將蘇州園林的實景細節(jié)提煉、簡化,以更加強烈的形式,表現(xiàn)出了獅子林的怪石、池塘、游魚、蓮葉、游廊、亭臺。 這幅彩墨畫不僅區(qū)別于傳統(tǒng)中國畫的寫實風格,也不同于文人畫的筆墨形式,但你卻能從畫面中感受到“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的形式美。 他用《獅子林》闡述了自己的“風箏不斷線”理論,即“從生活中來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減法、除法或別的法,抽象成了某一藝術形式,但仍須有一線聯(lián)系著作品與生活中的源頭。風箏不斷線,不斷線才能把握觀眾與作品的交流。” 吳冠中《小橋人家》鏡心 設色紙本,1988年 尺寸:67×65.5cm估價:RMB 1,500,000-2,500,000 著錄:1.《吳冠中作品收藏集II》,第122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2.《吳冠中全集VI》,第217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 題識:吳冠中一九八八。印文:冠中寫生、八十年代 專場: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夜場 拍賣時間:2016-06-04拍賣會: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 生活于吳冠中是美與詩意的源泉。 他鐘情于畫江南水鄉(xiāng),不僅因為生于斯長于斯,更因為他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的形式美,在“小橋流水人家”中幾乎都能實現(xiàn)。 這幅1988年創(chuàng)作的《小橋人家》堪稱形式美的典范: 粗細線條勾勒出小橋的輪廓;用黑白面塊來表現(xiàn)白墻黛瓦;而細長弧線巧妙地將屋檐與天空分割開來;河面的倒影,與青色天空遙相呼應,鏡面感十足;沿河的青石板路,則用深灰色塊一點點延伸開來。 局部 點、線、面的幾何搭配,使畫面像一曲鋼琴,極富層次感和韻律感,而色彩的點綴,就是那輕快的節(jié)拍。 吳冠中《江南抹盡舊畫圖》,鏡心 設色紙本,1990年 尺寸:69×46cm估價:RMB 1,200,000-1,800,000 著錄:1.《吳冠中全集》6,第298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2.《年年璀璨——吳冠中畫展》,第56頁,北京深巷畫廊,2008年。 題識:江南抹盡舊畫圖,游子鄉(xiāng)情夢未蘇。 一九九〇,吳冠中。印文:荼、冠中寫生 展覽:“年年璀璨——吳冠中畫展”,北京深巷畫廊,2008年。 專場: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夜場 拍賣時間:2016-06-04 拍賣會: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江南抹盡舊畫圖,游子鄉(xiāng)情夢未蘇。”吳冠中愛以詩入畫,你看著這幅畫,便好似能聽到一曲曲水磨小調(diào),婉轉(zhuǎn)悠揚。 吳冠中《巴蜀山水》鏡心 設色紙本,1988年 尺寸:67×131cm估價:RMB 5,000,000-8,000,000 題識:1.蜀江水碧蜀山青,蜀居八載難忘情。2.一九八八年居北京龍?zhí)逗希瑫r值盛暑,吳冠中。印文:荼、吳冠中印展覽:一九八九年十月十日至十五日,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四十周年校慶美術展覽。來源:1991年HK佳士得LOT289。 專場: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夜場 拍賣時間:2016-06-04拍賣會: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在《巴蜀山水》中,吳冠中題到“蜀山青,蜀居八年難忘情”,指的是他難以忘懷曾在重慶生活過的8年。 這8年中,他在國立重慶大學當助教,還與當時在重慶大學附小當老師的朱碧琴女士談戀愛,被稱為“鴛鴦路”的重慶大學沿江路,留下了他們相伴而行的身影,所以他筆下的《巴蜀山水》充滿了對青春年華的眷戀,錯落排布的民居黑白分明,點彩充盈著人間煙火的脈脈溫情,而大面積的灰色留白,正是畫不盡的山水風光。 吳冠中《山村好風光》鏡心 設色紙本 尺寸:96.5×179cm估價:RMB 8,500,000-10,000,000 印文:吳冠中印、八十年代 說明:本作原藏自香港著名“天民樓”,“天民樓”以系統(tǒng)收藏明清官窯經(jīng)典瓷器而馳名中外。1987年由香港著名企業(yè)家葛士翹創(chuàng)立,葛氏收藏始于60年代,他去世后,由長子葛師科接手“天民樓”,父子兩代共計近五十年的收藏歷程。 專場: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夜場 拍賣時間:2016-06-04 拍賣會: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吳冠中寫生的足跡遍布全國,只要一拿起畫筆,便渾然忘我。他在畫《長江萬里圖》寫生稿時,100多天沒換衣服,而在創(chuàng)作《渡河》前去十渡采風時,一天不吃飯也不在乎。 八十年代吳冠中(第二排左三)與學生去十渡寫生合影 那時的十渡還沒有度假村,眼前所見都是原始的美景,經(jīng)過吳冠中巧妙的騰挪移借,十渡最美的景色便都集中呈現(xiàn)在了這一幅《渡河》之中。 吳冠中《渡河》 彩墨紙本,1980年 尺寸:95×146cm估價:RMB 9,500,000-12,000,000 著錄:1.《吳冠中畫集》 第26-27頁,德藝藝術公司,1987年。2.《吳冠中畫集(油畫、水墨畫)》第27頁,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年1月。3.《吳冠中畫展(美術巡回展目)》第41頁,美國舊金山中華文化中心,1989年。4.《吳冠中專號》第97頁,翰墨軒,1990年7月。5.《吳冠中作品收藏集Ⅱ》第54-55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9月。6.《吳冠中全集Ⅴ》第196-197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印文:八十年代、吳冠中印 展覽:1.1989-1990年 “吳冠中—一個當代中國藝術家”舊金山、伯明翰、堪薩斯、圣約翰、底特律五市博物館巡展。2.2011年9月 藝術北京“風箏不斷線——緬懷吳冠中先生經(jīng)典作品收藏大展”北京農(nóng)展館。3.2016年5月,藝術北京,北京農(nóng)展館。 專場: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夜場 拍賣時間:2016-06-04 拍賣會: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巍峨磅礴的大山橫亙在中間,如屏障一般雄偉險峻,幾乎占了整個畫面,后層遠山施以淡色,連綿縹緲,若單看山,則有種天地時空靜止之感。 局部 但妙在畫面下方的河灘之中,一位帶著草帽的牧民手持小鞭,趕著十幾只小羊不緊不慢地渡過河去,一下子便為畫面添了生機。這樣的構(gòu)圖形式,讓我想到了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 吳冠中《玉龍雪山》鏡心 設色紙本,1990年 尺寸:116×233.5cm估價:RMB 12,000,000-18,000,000著錄:1.《吳冠中畫選60’s-90’s》,第44—45頁,中國三峽出版社,1996年9月。2.《吳冠中作品收藏集Ⅱ》,第168—169頁,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3年9月。題識:云與雪,遮不住心頭色。一九七八年跋涉至云南玉龍山,宿山麓伐木工人棚戶,陰雨連綿,玉龍不露面。不見真容誓不還,苦待十日,終遇某夜天朗月明,驚見SUZANNE出浴,倉促揮毫,意未盡而玉人去兮。一九九零,吳冠中。印文:吳冠中印、九十年代 專場:水墨SHUI MO 拍賣時間:2016-06-05 拍賣會: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1978年,吳冠中長途跋涉到云南玉龍雪山,只為心中的云雪詩意。但他運氣不好,趕上雪山陰雨連綿,什么景色都看不到。依吳冠中的性子,肯定是不見真容誓不還,他苦等十天,終于在一個夜晚守得云開見月明,畫下了他心中最奇幻壯麗的玉龍雪山。 吳冠中《武夷山村》鏡心 設色紙本 尺寸:66×130cm估價:RMB 2,600,000-3,600,000 題識:吳冠中。印文:冠中寫生、荼專場: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夜場 拍賣時間:2016-06-04拍賣會: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茶鄉(xiāng)武夷自帶一種清趣,你看那被狂放青山環(huán)抱的小小村落和梯田,是不是有一種誤打誤撞進了桃源的感覺? 吳冠中《梯田》鏡心 設色紙本,1992年 尺寸:68×138.5cm估價:RMB 5,000,000-8,000,000 著錄:1.《吳冠中作品收藏集II》第212頁,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年。2.《吳冠中全集》(7)第156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題識:一九九二。吳冠中。印文:吳冠中印、九十年代專場:中國近現(xiàn)代書畫夜場 拍賣時間:2016-06-04拍賣會: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說到梯田,吳冠中的《梯田》是線的藝術。畫面中的線,或粗放,或細膩,或流暢,或頓挫,看似雜亂無章,但整體卻非常有力而準確地將南方梯田的層次特點表現(xiàn)了出來。斗大的墨點,每一處都反襯得梯田水光如鏡,清新澄澈。 局部 除了“中國畫現(xiàn)代化”,吳冠中在“油畫民族化”的征程上同樣不遺余力。 1989年,他受邀為巴黎博覽會畫一幅風景畫。這個契機,使他再次踏上了闊別已久的巴黎。 1989年3月,吳冠中重返巴黎凡爾賽宮 40年前,青年吳冠中在無限憧憬中來到巴黎,西方藝術使他受益匪淺,但人生導師蘇弗爾皮教授鼓勵他回到中國,發(fā)展祖國的藝術傳統(tǒng)。 之后的歲月,他在條件艱苦閉塞的國內(nèi)獨自探索,歷經(jīng)坎坷。待到再次回來,心境已大生變化,導師也已故去。正是“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吳冠中在巴黎寫生 “四十年歲月逝去,人漸老,今以東方的眼和手,回頭來畫舊巴黎——新巴黎,感觸良多,豈止繪事。”吳冠中在《巴黎札記》中感慨道。 吳冠中《塞納河橋》,布面油畫,1989年 尺寸:61×73cm估價:RMB 7,000,000-9,000,000 出版:《吳冠中畫巴黎專輯》 P20 日本西武畫廊 1989年版;《吳冠中藝術展作品集》廣西美術出版社 1999年版;《吳冠中——又見巴黎》 P41 廣西美術出版社 2003年1月版;《吳冠中作品收藏集I》 P124-125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3年版;《吳冠中全集3》 P253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7年版 展覽:1989年 吳冠中“巴黎敘情”展 西武畫廊/日本 1993年 當代中國畫家——吳冠中水墨新作,油畫及素描展 巴黎市立塞紐奇藝術博物館/法國 專場:現(xiàn)當代藝術夜場 拍賣時間:2016-06-04 拍賣會: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對于法國浪漫氛圍的標志塞納河,吳冠中無法更熟悉,只是在這幅1989年的《塞納河橋》中,他又實現(xiàn)了中西藝術融合的一次突破。 不同于傳統(tǒng)塞納河風景構(gòu)圖,這次吳冠中選取的視角在巴黎的十字路口,兩側(cè)豎立的路燈、樹木,與橫跨陸地的塞納河橋構(gòu)成了畫面的縱橫感,這種構(gòu)圖非常少見。 藍色筆刷一筆畫出了橋面上飛馳而過的列車的速度,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遠景靜止而立的房屋、橋梁,以及天空和云朵。 而河面上泛起漣漪,暗示著那天是個天朗氣清,微風拂面的好天氣,游船在河面上輕輕蕩漾行駛,愜意非常。 局部1—4 在色彩上,吳冠中使用的多是灰度較高的顏色,深灰的塞納河橋、淺灰的遠景房屋橋梁和地面、灰藍的河面、淡藍的天空,以及灰綠的樹木,共同烘托出塞納河橋周邊的美景。 這是四十年后,吳冠中以東方的眼和手,表現(xiàn)出了古典藝術之都巴黎的一個角落,她的美是浪漫的、內(nèi)斂的、含蓄的,恰如東方美學講究的詩意情懷。 吳冠中 《塞納河》,布面油畫,1989年 尺寸:61×50cm估價:RMB 5,800,000-8,000,000 出版:《吳冠中畫巴黎專輯》日本西武畫廊 1989年版;《吳冠中作品集——“東尋西找”新航道》P40 藝術新聞株式會社 1992年版;《中國近現(xiàn)代名畫集——吳冠中》P150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4年版;《吳冠中精品集》P17 雅加達印度尼西亞 1996年版;《吳冠中精品選集》P141 藝達作坊 1996年版;《吳冠中藝術展作品集》P80 廣西美術出版社 1999年版;《吳冠中作品收藏集》P128-129 一畫廊 2003年版;《吳冠中畫集 下卷》P350 江西美術出版社展覽:1992年 吳冠中畫展 三越畫廊 /日本;1996年 吳冠中精品展 /雅加達 印度尼西亞;1989年 吳冠中“巴黎敘情”展/西武畫廊/日本 ;1996年 吳冠中精品展 /印度尼西亞 專場:現(xiàn)當代藝術夜場 拍賣時間:2016-06-04 拍賣會: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正如他所寫,“再次告別巴黎,心境是寧靜的,沒有依戀,更無矛盾,我對秉明說:回去作完這批巴黎風景,大概該寫我自己的紅樓夢了。” 吳冠中《鄉(xiāng)音》,布面油畫,1993年 尺寸:61×80.5cm 出版:《東方情思——吳冠中畫集》P16-17 斯民藝苑、一畫廊 1993年9月;《吳冠中精品選集》P120-121 藝達作坊 1996年10月版;《吳冠中作品收藏集I》P182-183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3年9月版;《吳冠中全集4》P64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07年版 展覽:1999年 吳冠中藝術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 中國美術館/北京 專場:現(xiàn)當代藝術夜場 拍賣時間:2016-06-04拍賣會: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局部 1992年,吳冠中因拍攝央視專題片《生命的風景》而回到江蘇宜興,少小離家老大回的他觸景生情,便創(chuàng)作了作品《鄉(xiāng)音》。 吳冠中《鄉(xiāng)音》1992年 紙本水墨 《鄉(xiāng)音》有兩個版本,1993年創(chuàng)作的布面油畫,實際上是1992年創(chuàng)作的紙本水墨的變體畫。1993年版本由于是油畫,在造型結(jié)構(gòu)上更加簡練、精致,色彩飽和度也更高。 黑色弧線、白色面塊、朱紅點塊,幾筆之下,一只抽象鵝的形象便呼之欲出,沒有一筆多余。成百上千的鵝組成一個龐大的群體,成為畫面主體,千姿百態(tài)的鵝或引頸高歌、或俯身覓食,或在鵝群中艱難而笨拙地行走,你似乎能聽到那嘈雜的吵嚷聲,似乎還是宜興本地話,不由得感到親切而熟悉。 故鄉(xiāng)的風景,是吳冠中踏破鐵鞋追尋的平常景物,樸實單純,極不引人注意,但其間蘊藏著永恒的生命,于無聲處聽驚雷。 因此,吳冠中在畫中題道“白發(fā)滿頭故鄉(xiāng)行,鵝群嘈嘈皆鄉(xiāng)音”,這幅作品,既是實景抽象畫的形式美,又是他自身情感的寄托。 吳冠中《桂林》,木板油畫,1970-1996年 尺寸:43×88cm 出版:《吳冠中藝術展作品集》 P122-123 廣西美術出版社 1999年版;《畫外話——吳冠中卷》 P32 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吳冠中——山水屐痕》 P85 廣西美術出版社 2003年版;《吳冠中作品收藏集I》 P228-229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3年版;《文心獨白》 P223 吳冠中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6年版;《吳冠中全集4》 P174-175 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版;《吳冠中文叢·文心畫眼》 P206 吳冠中著 團結(jié)出版社 2008年版;《看日出 吳冠中老師66封信的世界》 P139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011年版;《吳冠中畫集 下卷》 P306-307 江西美術出版社 展覽:1999年 一九九九年吳冠中藝術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中國美術館 專場:現(xiàn)當代藝術夜場 拍賣時間:2016-06-04 拍賣會: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賣會 局部 吳冠中游歷中國的大好河山,寫生無數(shù),從中領悟出“筆墨等于零”的觀點,他從不拘泥于中國畫還是西方畫,他只注重眼前的物象適合用什么樣的材料去表現(xiàn)。 他曾數(shù)次到過桂林,感動于那里的好山好水,提筆創(chuàng)作了木板油畫《桂林》。 這幅作品很特別,它在1976年被首次創(chuàng)作,而在1996年被改造。這二十年,吳冠中走過的心路歷程,在這幅畫中都可得到體現(xiàn)。 吳冠中寫生 70年代,吳冠中內(nèi)心還有略有貪婪,想要將桂林疊彩山的美全數(shù)畫盡,而在“90年代翻閱這幅《桂林江山》(即《桂林》),明悟畫面過于啰嗦,破壞了整體腔調(diào),于是重施刀筆,調(diào)整色彩,在減法中經(jīng)營畫面,居然再現(xiàn)了20年前所探尋的桂林江山。” 廣西桂林疊彩山 所以才有了現(xiàn)在我們見到的《桂林》:三座大山聳立在畫面中間,深綠色的面塊簡練凝重,遠山施以淡綠,再遠則是藍色,與淡藍的天際逐漸融為一體,層次分明。 而畫面焦點處則是五彩斑斕的民居,以彩色小色塊集中排布在群山之中,壯麗中不失生動明快。沒有繁復的細節(jié),竟也能將疊彩山的風光盡收眼底。 所以,何必拘泥于到底是中國畫還是西方油畫,能表現(xiàn)美與情感的,便是好畫。
晚年的吳冠中曾說,“我在軀體走向衰頹時感情卻并不就日益麻木,腦之水面總泛起漣漪,甚至翻騰著波濤。這些漣漪和波濤本是創(chuàng)作的動力,但她們沖不動漸趨衰頹的身軀,這是莫大的性格的悲哀,萬般無奈。” 他強烈、簡單、坦誠,哪怕踽踽獨行,也要固執(zhí)地追求美,不迎合,不屈服。 吳 冠中的珍貴,在于他敢不走套路,只走心,并且一走到底。 一走到底,就走到極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