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風秋 日期 : 2016-05-31 來源 : 閱讀時間 在家讀汪曾祺,里面寫了很多花兒,一邊看一邊去百度圖片上搜索,因此認識了很多花兒:山丹丹花兒,據說能記住自己的歲月,一年開一朵,如果是一株長了二十年的山丹丹花兒,這一年就會開出二十朵花,不知道是否屬實。還有木香花,看起來很像薔薇花,也是攀援生長,也是開紅白小花,只是木香花顯得單調一點兒,薔薇花顯得豐滿又熱鬧,開起來那才是真正的花團錦簇。 還有劍蘭,在沒有看到圖片之前,覺得叫劍蘭的花兒,葉子一定很長很硬,如刀似劍。看到了才知道,所謂的劍蘭,很像我們說的二月蘭,花像,葉子也像,就是五彩繽紛,顏色特別鮮艷,特別多。而二月蘭,我只見過白色的和紫色的。 香櫞據說不能吃,但很好聞。切開了曬干,就是中藥里的枳殼。看百度圖片上,那些累累的香櫞果,長在濃綠的綠葉中,覺得這東西就是不好吃,也無可厚非。因為它們長在樹上,已經是很好的風景,已經是很難得的自造化了,根本沒必要好吃! 雛菊,沒在百度上看到的時候,覺得很神秘,看到了才知道,我們這兒就有很多。特別是金平湖邊,一大片一大片的,紅白粉紫,爭奇斗艷。 現在已經是春天了,再過兩天,正是看薔薇花的好時候。我們剛剛搬家到這兒的時候,出門右拐就是一個大花園,花園的西北角,就是一叢迎春花兒。這花兒開得很及時,總是剛剛過了立春節氣,它便燦然開放了! 花園的東南角是一架薔薇花兒,那薔薇花是兩株,一株白色,一株粉紅,開到盛時,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美到讓人驚嘆! 后來,那花園因為學校擴建,被踏平了,成了現在的操場。以至于兩個女兒上學回來的時候,幾乎找不到家。 可惜了那一叢迎春花,更可惜了那一架薔薇。 從此,再想看薔薇的時候,只好到很遠很遠的一個村莊。那一架薔薇,攀援在一個板房上,密密地遮住了半面墻壁。每年春天的時候,薔薇花開得極其繁多,招惹得那些蜂蝶,上下飛舞,好不熱鬧。但就是這樣一架薔薇,似乎很少有人駐足觀看,又因為它長在一條熱鬧繁華的國道邊,就顯得更加寂寥了。 薔薇因為是攀援生長的,它的枝條落地就能生根,繁殖能力特別強大。 在我們的母校,也曾經有很大一片薔薇花,是粉色的,因為它自生自滅,沒花架也沒有其它可以攀援的樹木,只在地上匍匐著,每年到了花季,只一個花團錦簇, 是怎么也形容不出的!那飛舞的蜂蝶,那凋落的花瓣,那微風送來的縷縷清香,似乎都比酒還要濃烈,還要醉人。 除了這一片薔薇,還有一架薔薇,讓我至今難忘。 那是在一個村里的一個非常破敗的院墻上,攀援著一架生機勃勃的薔薇。薔薇的生機和院子的破落,形成極其鮮明的對比。 第一次看到這架薔薇的時候,恰好是在細雨中。微風細雨里,那些盛開的薔薇花兒,似乎都有了人的情感,一朵朵一簇簇,只開得暢快淋漓,美艷異常。 后來,那一架薔薇,也因為院主人要新建房子,被無情砍伐了! 因而就幻想著,有一天要回到老家去,一定要在老家的院子里,種上一架薔薇。春天在薔薇架下讀書賞花兒;夏天在薔薇架下品酒、喝茶;到了秋天,在薔薇架下賞秋月、看流云,冬天在薔薇架下賞飛雪、吟詩句... ...(文/閱讀時間作者·宗風秋) 注:本文系閱讀時間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違者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