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的故事029天鼎:失音之要穴
一、天之爐 天,頭面、皮部也 鼎,爐鼎也。 天鼎,名意指大腸經經水受熱氣化并上行于天。 本穴物質為巨骨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后,受心部外傳之熱水液蒸發并上行于天,如鼎內之水被加熱一般,故名天鼎。(從地球坐標系來看,天鼎穴在上,何以經水能上行,其理同巨骨穴氣血運行之解。) ![]() ![]() ![]() ![]() 我們搜索別有病網經絡穴位庫,在十四正經中共講361個穴位中,帶“天”之字的穴位共計16個,它們分別是: 與帶“天”字的穴位多大16個相反,帶“鼎”字的穴位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天鼎,足見這個穴位還是相當特殊的。
二、治療失音之要穴 天鼎穴所處的位置因為靠近頸動脈,因此,就給其提供了充沛的能量來源。通常而言,失音是因為氣血無法上達滋養聲帶所致。 很多職業的人都容易失音,比如老師、演員、廣播員等需要經常用嗓者。 失音,又稱聲音嘶啞,甚至完全不能發出聲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癥。又稱作“瘖 (yīn)”。有新、久之別,新病(暴瘖)多因外感風寒燥熱之邪,或痰熱內蘊而發病;久病(久瘖)則多屬肺腎陰虛。相當于西醫的急慢性喉炎、聲帶病變、癔病性失音、喉頭結核等疾病。 早在《靈樞》就指出:“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唇者,音聲之扇也,舌者,音聲之機也,懸雍垂者,音聲之關也。”宋代《仁齋直指》指出:“肺為聲音之門,腎為聲音之根。”清代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謂“金實則無聲,金破碎亦無聲”,形象地說明了失音有虛實之別。
久瘖多屬內傷,緩慢起病,多由久病體虛,肺燥津傷,或肺腎陰虛,精氣內奪,聲道燥澀而致。 而天鼎穴治療的應該是新癥、急癥,也就是“暴瘖”,對于“久瘖”的療效則不明顯。 三、功效和主治 【功效】 理氣化痰、清咽利膈、消腫止痛、祛瘀散結之功,并可降逆瀉火、清燥存陰,可用于治療頸部及咽喉諸疾。 【主治】 中醫病癥:咽喉腫痛,不得息,暴喑,氣哽,喉中痰鳴,食飲不下,癭氣,瘰疬等。凡咽下困難者,均可取用。 四、總結 1、天之爐 2、治療失音之要穴 這正是:天之爐鼎騰細浪,滋咽利喉聲音亮,理氣化痰散瘀結,治療失音就是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