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推送實用釣技 ,還有賽事資訊,答疑解惑 ,釣點分享,專屬活動等諸多優質內容,最接地氣垂釣微雜志,和100萬釣友共同關注! 小魚鬧窩是釣魚人最讓人頭疼一件事,常常是釣餌未能到底,便被浮層中的小魚所截殺,反映在浮漂上的信號也是真假難辨,遇到了這種情況,不但影響了釣獲,佳佳想也會影響了釣魚人的心境。 當然,也有人也提出不同的看法,“小魚鬧,大魚到?!闭f的是小魚鬧窩也會把大魚招來。佳佳對這種說法不敢荀同,魚類之間相互傳遞信息不假,但聚魚的主要方式還是來源于餌料中的氣味,并不是小魚單單對氣味敏感,而大魚是憑借著小魚信息前來光顧,顯然,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也是牽強的。 和釣友們交流溝通的時候,發現大家對付小魚鬧窩現象的辦法無外乎用兩種,一是在餌料上做文章,盡量把餌料做得清淡,特別是現在這個季節,以此來減少小魚鬧窩。誠然,相對而言,小魚對清淡型的釣餌失去了興趣,但這并不等于大魚就一定會去喜歡。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做法,道理也很簡單,那就是往鉛皮座上施重,讓沉重的墜帶著釣餌迅速下沉。然而這里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鉛的重量到底加多少為宜?加少了起不到預期的效果,加大了定會影響浮漂的靈敏度,魚是否咬上鉤?餌料是否溶解?這都是未知的。顯然,以上兩個方法并不好。 那么怎樣即能解決釣餌迅速沉底,而當大魚咬鉤時,又能對浮漂上的信號做出正確的判斷呢?且聽佳佳慢慢道來...... 有一次在釣鯽魚時,佳佳失去了一副釣組,那天小魚鬧得很兇,反正也不好釣,索性放下釣竿整理起漁具。一邊與旁邊的釣友閑聊,一邊心不在焉地配備釣組,當做完最后一道工序時連自己都被逗笑了:原來多拴了一個鉛皮座。多年來,佳佳配釣組都是按自己的風格來做,倘若要是拆掉這個鉛皮座,主線變短,等于廢了一套線組,有心不拆這個鉛皮座,還覺著它有些不倫不類的。 回頭翻了一遍工具包里的東西,太空豆已經沒了,沒辦法,將錯就錯,也只好這樣對付著用吧。把兩只鉛皮座上都纏上了鉛皮,還對釣友自夸這是自己發明的新式武器,調好浮漂,拋竿入水,線組“涮”地一下子沉了下去,漂也跟著急速下沉,然后又穩穩地站立起來。 別說,釣餌真的順利地穿過了敵占區(小魚層),剩下的事只能聽天由命了,至于效果怎樣,心里真沒有把握。不一會,漂上傳來一個微弱有信號,我迅速揚竿,不知是歪打正著,還是方法正確,反正一條大鯽魚就這樣被釣了上來。那天收竿時候,沒想到佳佳是漁獲最多的。 高興之余佳佳也不斷的總結,今天的漁獲難道僅僅是一個巧合?于是仔細回憶每一個細節。如果單就說想把釣餌迅速地送到指定位置,而加大鉛墜的重量,這種做法應該是沒錯的。但是,同樣是給墜加重,單墜與雙墜發生的差別難道就真的這么大嗎?這個理論顯然不能成立。讓佳佳更加難以置信的是,在整個施釣過程中,反應在浮漂上的信號好像是越來越明顯,難道今天的收獲真是一種偶然?反復把玩手中的釣組,佳佳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極度困惑之時,釣組末端的一個細微之處,讓佳佳頓時眼睛一亮。 在釣組最下面的鉛皮座已經松動,夾在它兩端的那兩顆太空豆向兩側擴充了兩毫米左右,這是由于提竿時用力過猛鉛墜在主線上形成慣力造成的,無意中使之形成了一個跑鉛狀態。無意之中形成了跑鉛的釣法,是這樣嗎?佳佳覺得還是要在仔細思考一下。底墜形成跑鉛狀態之后,魚咬鉤時,主線從底墜的鉛皮座中穿過,那么魚所施來的外力,實際上不就是等于直接作用在上面的懸墜上嗎?所產生在浮漂上信號與正常信號就可能會很相近。想到這里,佳佳眼睛開始放光了,馬上準備第二天的試釣。 第二天,有意將最后面一只鉛皮座兩端的太空豆又向兩端松開一點距離,形成跑鉛。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變化,卻發生莫大的改變。在其后的試釣中,只要是有魚訊,反應在浮漂上的信號的準確程度,幾乎跟正常施釣時的信號相差無幾。后來又經過反復實踐與摸索,線組基本定型了,線組佳佳就把這種配備告訴釣友們,但愿它也能給您帶來不錯的釣獲。 釣組配備如圖所示從主線自上而下,依次為:2顆太空豆→浮漂座→2顆太空豆→2顆太空豆→鉛皮座→2顆太空→2顆太空豆(之所以在這里多加一顆太空豆,主要是防止在鉛墜撞擊下拉大跑鉛的距離)→鉛皮座→1顆太空豆→8字環--子線。 幾點注意事項的說明: ?、?把最下面夾鉛皮座的一對太空豆放開,讓最底下的鉛皮座能在主線上自由竄動大約在兩公分左右的距離,使之形成一種跑鉛狀態。下鉛皮座與上鉛皮座相距十至二十公分左右。 ② 在調浮漂時,首先向最下面的鉛皮座上纏繞鉛皮,按正常調浮漂的方式調漂,調至到標準狀態后,將此鉛皮座上的鉛皮全部拆下,移至到上面的鉛皮座上。之后在往下面的鉛皮座上面加鉛,所加鉛的重量是前一個鉛皮重量的一倍即可(把它做為跑鉛)。至此完成了調漂的全部過程。 ③ 在施釣時,上面的鉛皮座在水中處于懸浮狀態,.下面的鉛皮座與8字環上的子線在水底處于平躺,子線相當于正常子線的一半。 ④ 拋竿入水時一定要拋滿竿。在浮漂翻身站立,漂身入水的瞬間,將釣竿回帶七、八十公分,然后再將竿送回七、八十公分,動作要連慣,反復調整幾次,直至使浮漂漂尾露出水面三目為止(個人認為這是最佳位置,所調的浮漂信號全部是頓口信號)。其目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使主線上的浮漂與懸浮的鉛皮座在水中保持一種垂立狀態;二是使鉤上所掛的釣餌能送至準確的位置。凡事都有它的利與弊,使用雙墜跑底鉛釣法也是一樣。 在小魚鬧窩情況下使用這種技法,也是實屬無奈之舉。它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正確判斷鉤上的釣餌是否溶解。只有熟練地掌握開餌技術,能做到按自己的設想開餌,除了了解自己使用餌料性能外,還要針對自己所處水域和魚情的特點做出正確的判斷,只有這樣,才能和出自己設想的釣餌,才能以此來判斷釣餌在水中的溶化速度。一旦了解餌料的霧化程度,無論有魚無魚都需要提竿換餌。 這種非常規的釣法,其實釣友們可以嘗試一下哦,反正休閑野釣,又沒有固定的范式,只要自己的釣的開心,漁獲滿滿,爆護連連不就OK了? 互動小環節: 釣友們有沒有什么新奇的釣法,或者釣魚時的趣事可以分享給佳佳呢?歡迎給佳佳留言哦!(6月最有逼格的回復,佳佳將會送出神秘禮品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