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健康長壽。而世界各地的長壽老人,大部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健康的飲食習慣。可見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成為長壽之人不可缺少的一個必要因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本文中這個長壽的老人的經驗之談,看看他是如何養生的?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花費您一分鐘參與我們的問卷調查,小編萬分感謝! 1917年出生, 90多歲高壽的中國營養學泰斗陳學存教授,不僅精力充沛,步履穩健,思維清晰敏捷,還能堅持上班,每天堅持收發電子郵件。陳老的健身秘訣是:為人寬容,處世從容,堅持散步,有良好的飲食習慣。 談到飲食營養,這可是陳老的老本行。他平時什么都吃,但從沒吃過什么特別設計的“長壽”菜譜。就是吃得雜一點,肉、蛋、魚、奶、蔬菜、水果、細糧、粗糧,什么都吃一點。因為營養素的種類很多,分布在不同的食物中,什么都吃,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證營養素的攝入。 陳老說:“有些人年紀一大,就什么都不敢碰,這也不吃,那也怕吃,其實沒有必要。比如膽固醇,很多老人不敢碰,但是,膽固醇也是人體正常需要的呀。即使不從食物中攝取補充,身體也會自行合成,還要耗費其他營養。當然,膽固醇攝入不能太多,所以,對于老年人來說,每天吃1~2個雞蛋,沒有什么大問題。” 至于肉類,陳老覺得各種肉都可以吃一點,不過他最喜歡吃的還是魚肉。營養學界有句名言:“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四條腿的指豬、牛、羊肉,它們的脂肪相對多一些,蛋白質少一些;兩條腿的是雞、鴨肉,它們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較多;沒有腿的就是魚了,其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而脂肪較少。無論是深海魚還是淡水魚,都很有營養。 陳老認為:蔬菜和水果是絕對不能忽視的。蔬菜提供的是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水果的維生素含量高。它們含有很多纖維素,這對老年人擺脫便秘的困擾幫助很大。 陳老還認為:老年人要節食增壽,吃八成飽為宜。節制飲食能健身益壽,已被大量的資料所證實,但是,對為什么節制飲食能健身益壽的問題,目前的看法卻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對這個問題大致有以下幾種看法: 一是人的壽命猶如蠟燭,燭光越小,蠟燭的壽命越長。節制飲食,可使體內的新陳代謝率降低,人的壽命也相對延長了。 二是衰老是自身中毒,即食物進入機體,經過新陳代謝會產生對自身有害的物質,節制飲食,可相對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 三是人類吃的食物中,相當多的種類都有微量的毒物,這些毒物有的是食物固有的,有的是被污染的,或在加工過程中添加的或自然產生的,節制飲食,可使食物中的相對微量毒物減少。 四是人體需要平衡膳食,各種營養素之間有一定的比例,某種營養素所占的比例過多或過少,均可使人致病。節制飲食,易使營養素之間的比例保持相對平衡。 各有各的觀點,但是,節制飲食可以使能量平衡,不會使能量失衡而使體重超標或肥胖,這是大家的共識。因此,老年人的健身守則是適當節食。2008年最新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國人的膳食總綱領是:谷物為主,能量平衡,弱油少鹽,突出運動。這是中國人21世紀吃飯的準則,除了要講究吃得科學外,還要提倡多運動,使人體的能量平衡,保持理想的體重,才能防止非傳染性慢性病的發生,確保健身長壽。 與陳學存教授一樣,90歲以上健康長壽的營養學專家在中國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就有5位,因為他們都研究營養學,都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在我國,還有一位超級長壽的營養學專家,他就是107歲的鄭集教授。他是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博士生導師。鄭集教授是著名的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他提出營養是健康長壽的基礎。他每天早餐吃一個雞蛋,250毫升牛奶加麥片,再加兩片面包;午、晚餐一葷兩素一湯,主食為米、面和雜糧,副食為魚、肉、蔬菜和豆類制品等;不吃過辣、過咸和過甜的食物,定時進餐,細嚼慢咽;每餐只吃八九分飽,飯后吃1~2個水果;上、下午各飲淡茶或白開水兩杯。以上例子說明,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健康長壽的保證。個人的良好飲食習慣是在學習、實踐、提高中長期堅持而形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