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果、規律、規則與創新 規律為有其因則必有其果,會周而復始的再現,為動態之變化;規則為約束條件;而創新則是打破規則。 社會之發展、科技之進步、文明之演化,都有其內在規律;產業消長、行業變遷、企業盛衰亦有其規律;如自然春夏秋冬,如人之生老病死,如五氣流轉之生長化收藏;自然之理、社會之理、人心之理,有發展、有變化、有節奏、有轉折,時、位、數,時、勢、機。 有語云:人生如游戲。在一個相對短暫時間內,游戲規則是固定的,那么如果明了了游戲規則之后,剩下的就是游戲規則的限制下進行選擇和行動了。 而創新是一個神奇的東西;規律近乎道,一直存在,而創新能從另一個角度來解析現實,發現世界新的一面。譬如:A帶領10個人揍仇人B,那么B可以通過各種說辭使之轉化為A與B對K,又或者像不對稱戰爭,又或者像“賭博例”故事里面規則變了,那么結果完全不一樣了。規則擴大已方之優勢,放大對方之劣勢。 二、現實與本質 本質根植于因果,A發生了,那是因為B、有B是因為C、有C是因為D,最終本質就是D;正向延伸則是,D種下了,那么產生了C、C又產生了B,最終B又產生了A。 今日種種果,皆是前日種種因;今日種下種種因,他日即得種種果;人之常情、事之常理而已。 三個字:“想當然”,用事實(你是站在事實這邊還是自己這邊)來說話,而不是用想像出來、沒有依據的東西說話。是自以為是、還是自信、自知,抑或是自傲?當然,沒事聊天吹牛不在此列。 三、境界 在歐美日看國內、在香港看北上廣、在北上廣看內陸、在內陸看邊疆,在社會最高等級看第二等級、在第二等級看第三等級,攀登喜馬拉雅山的看攀登華山的、華山的又看泰山的,學術、學校、學歷、工作、職業、經驗等等很多方面都會存在這種情況,這貌似就是傳說中的“降維攻擊”。 如果真實的存在于高維度也就罷了,但是有些可悲的存在于幻想的高維度。生活于北上廣并不是能代表什么,和牛人接觸多了并不能代表自己也是牛人,如果只因為一些光環輻射到自己而忘記自己是誰而僅僅想著要到哪里去,那樣可行否? 把心放平了,觀照自我與外境,方是實事求是、才能做依據規律吧。 四、思想與行動 所有思想,若不演化為思路,以及一系列方式、方法、步驟,及先后同時、異時的系列動作則無用。 如何構建一系列與之相關的組織結構、人員結構,使其核心發動機人員各司其責、各安其位、各得其所? 如何改寫規則、利用、扭轉規則? 打通細節和宏觀之界限,方向與方法結合、規律和轉折點結合、規則和創新結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