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 編輯本段 苗藥發展歷程在貴州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省衛生廳和藥監局的領導下,貴州苗醫藥研究及苗藥產業化在二十多年中迅速發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折疊 1.1上世紀80年代80年代初貴州省中醫研究所民族醫藥研究室成立,1984年全國第一次民族醫藥會議后,貴州在全省組織了較大規模的苗族醫藥調研。在苗族民間廣泛收集醫藥文化資料,如手抄本、地方志書及"口碑"流傳資料,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苗醫理法方藥資料,為苗醫藥學的研究和繼承工作奠定了基礎。 折疊 1.2上世紀90年代苗醫藥研究整理取得可喜成果,出版了《苗族醫藥學》等苗醫藥專著。苗藥制劑研究與開發步入黃金期,開發了近200個民族藥成方制劑,同時產生了一批苗藥企業。到現在貴州省具有苗藥企業70多家。苗藥產業開始起步,產值以每年20%遞增。 折疊 1.32007年以前2002年貴州苗藥制劑154個品種上升為國家品種,2002年由于苗藥產業的快速發展,苗藥產業列為省重要支柱產業,政府每年投入1000萬元用于中藥、民族藥產業的研究。2004年苗醫藥理論系統研究列為重大科研項目, 2006年我校特色學科苗醫藥本科教育開始招生, 折疊 1.42011年前苗醫專科建設及醫院得到較大發展,建立了10個苗醫專科,一個公辦的苗醫院。2008年苗醫藥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獲省科持成果二等獎),2009教育部 中藥、民族藥研發中心立項建設(貴陽醫學院)。大量國家和省級重大科技項目開展進行。 折疊 編輯本段 理論基礎苗醫認為,毒、虧、傷、積、菌、蟲是導致人體生病的六種因素,簡稱六因。而六因歸根結底都要用產生毒害力的方式才能導致人體生病,所以苗醫素有"無毒不生病"之說。如常可遇到的風毒、冷毒、火毒、氣毒、水毒、鹽毒等。診斷疾病是通過把脈、聽聲、觀察顏色、詢問病情,用手觸、摸、扣、打、刮、按、搬、量等傳統方法,觀察人體皮膚的顏色,精神的變化,體溫、脈搏、呼吸、心跳、血壓、語音反射功能等方面的異常,觀察身體的汁水、尿液、血氣、病原體等致病物以及指紋、舌象、目色、鼻竅、咽喉、耳道、肛門、尿口、淋巴、筋骨皮肉的形態結構變化等。 折疊 編輯本段 采制方法折疊 編輯本段 主要品種苗族聚居的山區藥物資源種類之多、產量之大、品質之好,是許多平壩地區所不能及。如:貴州主要出口的藥材七葉一枝花、茯苓、天麻、桔梗、半夏、南星、首烏、黃精、鉤藤、杜仲等,許多主產于幾個苗族聚居的自治州。僅茯苓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年產量就達7692.9公擔;黃柏年產量達6706公斤,吳萸達22.8公擔,桔梗年產量達171384公斤。僅天麻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年產量就達1萬公斤。其他產量大的藥材亦很多。從各地民間眾多的藥市盛況也可充分表現出苗藥資源的豐富性,有的藥市有大小攤位數十至數百個,上市各類野生(少數家種)鮮、干藥材幾十至幾百種。最常見的藥材如:各種血藤、鐵筷子、百金條、白龍須、藍布正、地星宿、果上葉、黑骨藤、飛龍掌血、草烏、大風藤、八爪金、淫羊藿、海金沙、透骨香、白及、金櫻子、徐長卿、仙鶴草、田基黃等等。另有部分珍稀品種如八角蓮、九月生、金鐵鎖、一支箭、仙桃草、穿山甲、和氣草、菌靈芝等在藥市上也偶有出售。 折疊 編輯本段 科研情況折疊 2.1科研機構與平臺建設現有國有專業公立民族醫藥研究所3家,省級一所,地州級兩所,民營民族醫藥研究所10多家。近年還成立了"民族藥研發中心"、"中藥、民族藥工程中心"、"中藥民族藥制劑中心"等多個省、部級重點平臺。黔東南民族醫藥研究所建立了苗族、侗族藥物標本館,貴陽中醫學院建有苗醫藥文化館。在這此研究機構內匯集了我省主要的民族醫藥科研人員,開展對民族醫藥的調查、搜集、整理和文獻出版,承擔民族醫藥理論和臨床診療技術的科學研究。 折疊 2.2基礎科研不斷深入近年苗醫藥科研發展迅速,水平不斷提高。以貴陽中醫學院為代表的苗醫藥科研團隊近年獲得各級科技進步獎20多項,其中省部級二等獎4項,三等獎11項。由貴陽中醫學院領銜的"苗醫藥理論系統研究"項目,發表論文100多篇,建立了三個數據庫,并獲得貴州省2008年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在研項目有100多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大基礎項目等等。在近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民族醫藥學科中,苗醫藥研究所獲得的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數量也在逐年遞增。 折疊 2.3苗醫藥理論研究與文獻整理先后整理出版了《苗族藥物學》、《苗族醫藥學》、《貴州苗族醫藥研究與開發》、《中華本草·苗藥卷》、《十大苗藥研究》、《苗族醫學》等苗醫藥專著。在各類期刊雜志上發表論文400多篇,還編寫了苗醫藥系列教材一套,有效保護和發展了苗醫藥,為其開發利用和教學奠定了基礎。 折疊 2.4特色診療方法發掘利用我省現有國家辦的民族中醫醫院9所,民族醫藥特色專科10個,苗醫院1所。 苗中苗族中醫醫院有:黃平苗族中醫醫院、務川仡佬族苗族中醫醫院、、印江土家族苗族民族中醫醫院、思南土家族苗族民族中醫醫院、松桃苗族民族中醫醫院。苗 族特色專科有苗醫皮膚科、苗醫婦科、苗醫結核病科、苗醫骨髓炎科、苗醫蜂療科、貴陽中醫學院特色苗醫疼痛門診等等。苗醫院為我省第一個國有的黔東南苗族侗 族自治州苗醫院。此外還有大量民營的苗族診所及醫院。目前貴州省黔南州中醫醫院的苗醫皮膚科,已通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驗收,成為全國民族醫重點專科。 貴州苗醫藥在實踐中對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癥探索和積累了很多經驗,極具特色,在很多方而有獨特療效,最突出的是在皮膚病、骨折、燒燙傷、結核病、骨髓 炎、婦科、蛇咬傷等疾病的治療方面。如貴州省黔南州中醫院苗醫皮膚科,用苗藥解毒湯、苗藥白癜風祛風湯通過內服、外搽、熏蒸等方法,治療牛皮癬、白癜風,有 效率達50%~60%。 黔東南州中醫院苗醫結核病科,運用苗藥處方天云散治療繼發型肺結核,能明顯改善病人癥狀,使痰菌轉陰,胸片滲出灶吸收,療效顯著,填補了治療難治型肺結核 空白。黔東南州民族醫藥研究所苗醫院,集中開展如類風濕、中風偏癱、骨髓炎、骨結核等病的治療。鎮遠縣龍華湘骨傷醫院用苗藥治療骨折患者,其治療方法獨 特,療效顯著,治療費用低,吸引了周圍縣市及許多外省的患者。民族醫藥的特色診療方法受到了普遍重視,受到群眾的普遍歡迎。 折疊 編輯本段 苗藥原材料種植基地近年來,在我國苗族聚居的廣大地區建立了不少的藥材種植生產基地,大力開發常用的藥材如: 天麻、杜仲、厚樸、黃柏、茯苓、梔子、木瓜、烏梅、桔梗、石斛、天冬等的人工栽培。 折疊 編輯本段 苗藥的發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大力開發研究民族藥制劑,先后發展了二百多家民營、私營、個體民族醫藥機構,開發了近200個民族藥成方制劑,基中國家標準民族藥154個,同時產生了一批民族藥業。現貴州省具有民族藥業70多家,生產苗藥品種160多個,其中國家準字號品種154個。年產值90年代初從零起步,以年均20%以上速度增長,2011年已達150多億元。有3家苗藥生產企業進入我國中藥制藥工業的50強,7家進入100強。苗藥產業在中國各民族醫藥產業中遙遙領先,成為我國民族藥產業的典范和旗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