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奇經八脈都是藥

     老阿更 2016-06-10
    奇經八脈都是藥 - 杜華祖 - 杜華祖的博客

    每天早晨,當晨練的人們絡續地走進綠樹成蔭的公園或來到樓下的小區綠地,你會發現,無論男女老少,總會有人來到一棵樹下,撞起樹來。或背對著樹,撞擊腰部、臀部和肩部,或面對著樹,用腹部、胸部撞樹。不用置疑,這些人找到了一種既簡便又理想的健身方法。

    你清楚自己的身體嗎?我們全身的經絡就好像山川大河,川流不息奔騰無阻,五臟臟腑色彩鮮明,層次分明,如同博物館陳列的珍貴器物一樣,各得其所。你知道陰陽、五行、五色、五味這些聽起來很玄的東西都跟我們身體的經絡有聯系嗎?經絡的主體叫經脈,是運行氣血的主要通道。人體的經脈有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如果把十二正經比作奔流不息的江河,那奇經八脈就好比水庫,十二正經將氣血輸送到全身,滋養四肢百骸,奇經八脈則為調節畜泄氣血的“水庫”,儲存和供應十二經脈的氣血,始終保持其充足的能量。奇經八脈指有八根脈帶,其中最著名就是任脈和督脈。傳說中,人打通了任督二脈,就會功力大增,仿佛是世外高人了。一般認為,任脈起于胞宮,出于會陰部,向前循腹里,上行于上半身的前正中,向上經咽喉,上到面部,到達眼睛下面。因任脈行于人的前正中線,“腹為陰,背為陽”,且任脈與諸陰經交會,故又稱“陰脈之海”,是血海之源。

    中醫經絡學說告訴我們,經絡是人體組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得到血液而營養,是溝通表里、上下,聯絡臟腑組織和運行氣血的獨特系統;經絡又是人體的自我調節系統,像一位熟練的調度員,盡職盡責地調節著人體經氣的上下平衡、左右平衡、內外平衡和陰陽平衡。按照經絡學說,人體的14條經絡,除任脈和督脈不具備對稱性外,其余12條經脈都左右對稱,即人體左右兩側各有12條。而人體的14條經絡中有6條發端于手指。在人的左右手掌上,集中了三條陰經的諸多同名穴位。這些穴位在經絡路線上各司其職,積極地承擔著經氣運行的任務。有意思的是,當某一線路上運行任務過重不勝負荷時,它們就能自行通過“協商”得以調度,能將負荷的過多部分,主動疏散到其它線路上去。《靈樞經?脈度》認為:“手之六陽,從手至頭……手之六陰,從手至胸中。”《靈樞經?衛氣》強調:“能別陰陽十二經者,知病之所生。”凡高明的中醫,在陰陽十二經上常常下得很多功夫,他們對切脈十分在行,對病人左右手上脈象脈息的差異往往洞悉入微。中醫認為人的經絡主要由經脈和絡脈組成,好比一棵大樹有樹干還有分出去的枝葉。經,有“徑”的含義,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絡,有“網”的含義,好像網絡一樣,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淺的橫行支脈。經絡就像身體內深淺不一、縱橫交錯的溝渠一般,運行著氣和血,使人的生命能夠延續。只有把這些溝渠打掃干凈,讓氣血暢通無阻,人的身體才不會出現問題。

    明代的李時珍,大家都知道他是《本草綱目》的作者,其實他還寫過《奇經八脈考》一書,里面主要是對古代人體奇經八脈文獻的匯集、考證。他說:“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照察之。”也就是說,經絡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只有那些練了氣功的“能內視”的人方能看到。這種觀點影響至今,現在很多練氣功的人也是這樣認識經絡的。

    為了預防我們身體疾病的發生,為了及時知道身體哪兒堵住了,我們就得先知道經絡到底在哪兒?經絡不暢,身體就會發出求救信號。經絡就是周身氣血運行的通道,經絡通暢身體才能健康,如果經絡不暢,氣血不暢,談何健康呢?

    1、冷

    除了頭涼之外,身體其他某些部位發涼,比如最常見的是手腳發涼,常常是經絡不通的信號。因為人的體溫是由氣血輸送來決定的,氣血旺盛,體溫才會正常。哪個地方發冷,哪個地方可能經絡不通,氣血難以到達。

    此外,還有體溫、出汗不對稱出現,如某些半身不遂的人,經絡嚴重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會出現一側體溫正常一側涼的情況。

    經絡不通對皮表的影響,除了冷熱感覺外,還可以表現為皮膚毛孔粗大、毛囊淤堵等問題,血氣不至,毛孔內垃圾排不出來,把毛孔塞住了,毛囊自然長不好。

    所以如果某個部位出現以上問題,可以對照經絡圖查找所處的經絡,進行按摩等調理,將它們疏通以后,說不定很多問題也就消除了。

    2、熱

    其主要表現是身體某些地方低熱、干燥,或者局部異常出汗。一般這也是體內經絡不通,熱氣不能通過正常渠道散發出去的緣故。

    除了外邪引起的紅、腫、熱、痛與發熱所在的經絡不通有關,一般低熱可能來自相連的經絡。

    氣血在體內運行周而復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會從臨近的經絡那里尋找突破口,首先容易影響的就是具有表里關系或者子母關系的經絡,使該經絡發熱。

    比如頭部低熱,不一定全是膀胱經的問題,而可能是與它相表里的腎經氣血不足或者不暢造成的。

    3、疼和痛

    疼和痛是兩個概念,兩者都和經絡不通有關,但程度上有些差異。比如我們被扎了一下,立刻產生的感覺叫做“疼”;如果接著按壓一下受傷的地方,這時候產生的感覺才叫做“痛”。

    疼字是“疒”下面一個“冬”字,泛指由寒邪侵襲經絡所致的不適,一般是剛發病的時候,經絡受到外邪干擾,身體自動發出“疼”的信號,以便募集更多的氣血救援,但“不通暢”、“堵塞”的局面還沒形成,所以,“疼”通常是一閃而過的,呈現點狀或散點狀,如果沒有堵塞,疼過以后也可能無跡可尋。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只要加強防護,就可以自愈或者不再復發。

    痛字是“疒”下面一個甬字,古代甬是“隧道”、“走廊”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人體內部通道—經絡的疾病。實際上,痛就是經絡集結了很多氣血,瘀滯不通而發出的信號。“痛者不通,通者不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痛感一般是按壓、觸摸才會感到,可以反復發作,面積比疼要大一些。

    總的來說,“疼”是經絡不通的初發期,位置在“經”,“痛”則是經絡不通的進一步加重,擴散到“絡”。“初病在經”,“久病久痛在絡”,就是這個道理。其中,穴位是“點”,經是“線”,絡則是“面”。遇到疼痛類的問題,可以采取點面結合的方法來疏通經絡。面積小的可以用阿是穴,也就是哪里痛就按摩哪里,面積稍大一些可以刮痧,這樣經絡慢慢就通了。

    4、麻和木

    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進一步發展就是麻或木。

    比如我們盤腿坐得太久,下肢氣血不通,就會疼痛;接著,經絡被堵死,氣血徹底不通,雙腿就會麻木,只有改變坐姿,氣血通暢才能恢復知覺。

    麻和木的癥狀經常一起出現,但在中醫里,它們的病因不同,“麻為氣虛,木為血虛”,如果麻得重,說明氣不足,木得重則說明血虛。

    肢體出現麻木時,需要引起重視,尤其對于高血壓病患者來說,一定要注意及時疏通經絡,這樣能降低中風的發生概率。

    5、酸

    酸說明經絡氣血供應減慢,不能滿足身體需求。

    人在劇烈運動以后,比如短跑比賽,事后機體會發酸或者無力,這是因為短跑需要更多的氣血供應,超過了正常機體氣血供應的限度,導致氣血供不上來而發酸。

    正常狀態下,消耗和補充是一個平衡,所以養生運動從來不是劇烈運動,而是氣血供求平衡的運動、比如太極拳、導引術等,西方醫學也非常推崇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柔韌性運動等。

    如果機體某個部位無故發酸,或者輕微運動也發酸,則說明該部位經絡不暢通,氣血供應減慢。這個時候,拍打、按摩所在的經絡,就可能發現潛在的痛、腫、脹等經絡不通的癥狀。

    6、腫和脹

    經絡不通可以是有形的,這就是腫,常由血瘀引起。要消腫,就得活血化瘀,可以用刮痧法或者拔罐法來調理。很多人刮出來、拔出來的紫色或者黑色“痧”,其實就是經絡里的瘀血。經絡不通也可以是無形的,這就是脹,由氣滯引起。脹通常是氣在經絡運行不暢時形成的“渦氣”。身體某部位發脹,首先可以對該部位經絡上循經按摩,找到疼痛點再進行按摩。其次還可以在三焦經查找有關痛點,《難經》言:“三焦主氣”,凡是“氣病”,都可以通過三焦經來治療,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療小腿抽筋,支溝穴可以治療脅痛。三焦氣不順主要集中在頸部與上臂之間。患者無事時可以把手當作耙子,從頸部、肩部往手臂后方細細地耙下來,直到無名指。然后哪里痛就重點撓片刻,這樣就能理順三焦之氣了。

    如果身體出現以上的信號,那么我們就要提高警惕了。

    我們的祖先在2500年寫就的《黃帝內經》,就對人體經絡有了詳細的描述與講解,它說經絡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也就是說,人生下來、活下去、生病、治病的關鍵都是經絡。可以說是“決生死,治百病”。 如果說我們的身體是一座大廈的話,那么經絡就好比是埋伏在大廈墻體里的電線網絡,燈火通明的大廈全靠這些網絡來通電,一旦電線短路,大廈就會陷入黑暗之中;同樣,經絡不通了,我們的氣血就不能很好的運送到各個臟腑,我們的身體就有問題。 前面講過,經絡在幾千年以前就被有心者發現了,并且針灸、按摩一直在用它,可是現在的科學家用最先進的儀器也沒研究出經絡的實質,只是發現經絡及上面穴位的電阻、知熱感度之類的指標跟其他地方不一樣。那幾千年前我們聰明的祖先是怎么發現經絡的呢?

    奇經八脈都是藥 - 杜華祖 - 杜華祖的博客

    有一種說法認為,經絡就是經驗的總結。我們的祖先在生活、勞動中突然有一次發現身體的某些地方可以治病,比如下地干活時,不小心把食指尖(商陽穴)割破了,然后就發現疼了很多天的嗓子莫名其妙地好了;或者本來一直失眠,第二天出門光著腳走路時發現腳底(涌泉穴)又酸又疼,一天下來睡覺踏實了……經驗就這樣被一點點積攢起來,最后有心人將之總結,又經后人的補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經絡學說。還有人說,最早的治病方法是砭石,也就是用石頭刺激皮膚,跟現在的按摩差不多,在治病的過程中慢慢觀察揣測,最終形成了經絡與穴位的實用大全。 但如果你把人體經絡圖掛在眼前就會發現,上面分布的每條經都很復雜,在皮膚肌肉里轉來轉去,還有在內臟里的復雜穿行,經與經之間看似胡亂地交合。總之,一看之下會覺得這種叫經絡系統的東西莫測高深,讓人頓生敬畏之感。很多人都不禁懷疑,這種與老天都有聯系的東西單憑生活與勞動經驗能總結出來嗎?尤其是經絡在內臟中的走行起止,跟現代科學研究出的神經、激素有很多相符的地方。試想想,如果拋棄這種暗合的現象說經絡系統都是想象出來的話,那古人豈不成了神仙了?所以又有另一種說法,經絡實際上是古人在修煉氣功時發現的。因為氣功的打坐、觀想以及坐禪,這些都要求體會經氣的運行。 盡管以上的說法都是猜測,但是很有趣,現代科學絞盡腦汁,窮盡九牛二虎之力也解釋不了經絡的由來。現在有些人覺得像這種現代科學都解析不了的東西就不科學,就該打倒。但是放眼世界,現代科學解析不了的東西太多了,金字塔、百慕大等一個個千古之謎讓古今中外的科學家們傷透了腦筋。我覺得,這些偉大的讓后人受用不盡的東西從一誕生起就確立了它們超前的地位,現代科學還遠遠達不到解析它的高度。但我相信,總有一天,謎底會解開的。

    《黃帝內經》里面不僅包括了人體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診斷、治療以及防病保健,還涉及天文、地理、哲學,可以說是一部東方的“人體健康圣經”。其實,中國古代并沒有明確的分科,所有學問都是互通有無、互為一體的。中醫作為與人性命息息相關的一門學科,毫無疑問也融入了哲學、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精華。 首先,從哲學上說,中醫把人本身看做一個整體,而不是單個的大腦、心臟、腎……,中醫認為是經絡聯系了全身,從而體現了東方哲學里常說的整體觀;中醫認為疾病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階段要用不同方法治療,這則符合現在的發展論;而中醫涉及的具體理論包括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等。 從天文上說,中醫把人與自然看成一個整體,認為自然界的任何一點變化都會影響到人的氣血運行,從而對人的身體產生各種好或壞的影響:一年之中,春夏陽氣升發,氣血浮于身體表面,秋冬陽氣內斂,氣血沉于身體之里;一月之中,每月月圓的時候,人的氣血較盛,月缺時,人的氣血較弱;一天之中,時辰不同各個經絡的氣血盛衰也不同。 從地理方面來講,居住環境會影響人的身體狀況:比如北方風沙多,所以北方人的皮膚紋理較粗糙;南方天氣潮濕多雨,所以南方人皮膚較為細膩。因此,治療同樣的病,對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經絡刺激就要有很多不同,不能一概論之。書中具體講述了每條經在人體上的循行,還講到“夫十二經脈者,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也就是經絡向內歸宿于五臟六腑,向外四通八達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總之,經絡把人體各部分都聯系起來,變成了一個奧妙無窮的活生生整體。現在我們看到的完整經絡學說,實際上就來源于《黃帝內經》時期。 作為經絡學說的第一位實踐者,黃帝自己就很注重保養身體,所以他最終活到了120多歲,而他的子孫也都是壽高百歲。

    奇經八脈都是藥 - 杜華祖 - 杜華祖的博客

    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也就是說,人生活在天地之間,是天地的一分子,那人的一舉一動肯定就要與天地息息相關。天地是有節律的,太陽每天早上從東邊升起,晚上在西邊落下,祖先們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和二十四節氣。人的氣血也應該隨著自然界的變化而變化。 幾千年前的中醫,把人的身體與大自然中看到的景象緊密聯系起來,并用這種整體思維的方式給人看病。比如,大自然中有黑夜和白天,有靜的有動的,這些都是相對的,那么人作為微縮的小自然體也一樣,也有陰和陽。古時沒有“小時”這個說法,一天被分為了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人的氣和血都是不一樣的,這個時辰大腸經的氣血最多,下個時辰胃經的氣血最多,氣血跟水一樣都是流動著的。?像一個環似的完美無缺 十二經脈的走行方向有向上和向下兩種,比如手三陰從胸走向手,手三陽從手走向頭,足三陰從腳走向胸,足三陽從頭走向腳,十二經脈相互連接起來就像一個環。具體次序是這樣的: 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簡單概括起來就是: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詳。?每一條經的人員、裝備(血)和戰斗力(氣)都不一樣 和五個手指有長有短一樣,不同經脈的氣血也同樣有多有少。下面的十二經絡氣血歌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多氣多血為陽明,少氣太陽厥陰經; 二少太陰常少血,六經氣血需分明。 也就是說,手足陽明經屬于多氣多血的經絡,這也是為什么我要提倡陽明經是最重要的經絡的原因。手足太陽和手足厥陰經屬于多血少氣的經絡,而手足少陰、少陽和太陰經屬于多氣少血的經絡。

    中醫認為,時間不同,人體氣血會運行到不同的經絡,有一定的規律。

    人體內臟分為五臟屬陰:心、肝、脾、肺、腎。

    六腑屬陽: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

    人體分三陰、三陽十二經絡走向。

    1.手三陰,手三陽,手三陰從胸部走向手部,手三陽從手部向頭部。

    2.足三陰,足三陽,足三陰從足部走向胸部,足三陽從頭部走向足部。

    3.手三陰經絡走向,手三陽經絡走向,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

    4.手三陽經絡走向,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

    5.足三陰經絡走向,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6.足三陽經絡走向,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中醫將一天分成十二個時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學說。子午流注學說是中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研究人體氣血運行的時刻表。中醫認為,自然界與人是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年、季、日、時周期變化,影響著人們的生理、病理相應的周期變化,如人的脈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變化多半是早晨輕、中午重、夜晚更重,這些情況和人體氣血運行有關,也就是在不同的時辰,氣血運行到不同的經絡,對人體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響,恰如現代科學提出的生物鐘效應相似。

    奇經八脈都是藥 - 杜華祖 - 杜華祖的博客

    為什么叫為奇經八脈呢?因為奇是數字的代號,在陰陽的觀點上來說,奇就是陽,因為此八脈影響著陽氣所走之路,故而稱為奇經八脈,所謂奇,并不是稀奇古怪的意思。

    正常人體本來就是通的,只是可以通過修行來加強和升華而已。

    人體上的八條經脈,分別為沖脈、任脈、督脈、帶脈、陰維脈和陽維脈等。因其不拘于十二經脈,無表里配屬五行干支,所以稱為奇經。在作用上雖然每經各有所異,但是總的來說,有溢蓄正經脈氣的調節作用。假使以自然界的物象來作比喻的話,則十二經脈猶如江河的干道,而奇經八脈則是調節流量的湖泊。所以李時珍說:“正經之脈隆盛,則溢于奇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溝渠溢滿,流于湖澤。”奇經八脈的分布縱橫于全身,皆以其循行的部位和作用而命名。其中沖脈、任脈、督脈皆起于胞中,而出于會陰之間,任脈由會陰而行于腹,督脈由會陰而行于背,相接于齒縫中齦交穴,分之則為任督二脈,合之則為一體,以象征地理上子午南北現象;沖脈由會陰出氣街,并足少陰繞絡口唇;此三脈同起而異行,一源而三歧,都為帶脈所經束;由于奇經之中除了任、督二脈有自己的腧穴外,其它各經都沒有自己的穴位,而附于它經,以它經的腧穴作本經的穴位,所以奇者也有“寄”的含義。

    《黃帝內經》對經絡的認識是從大量的臨床觀察中得來的,記載這些臨床觀察的文獻近年來已在馬王堆帛書、張家山竹簡和綿陽木人經絡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漸找到。這些早期文獻主要描述了經脈系統,并涉及了三種古老的醫療手段:一個是灸法,一個是砭術(即用石頭治病的一種醫術),另一個就是導引術(一種古老的氣功),而經脈是這三種醫術施用時借助的途徑。

    無論對古代中國人,還是對現代中國人來講,幾乎是盡人皆知的知識。比如某人患了肢體障礙,很多人會自然地想到是經脈不通。只是到了20世紀20年代中醫被政府強行取締的“科學主義”盛行,80年代以來的全盤西化才使得對中醫學的研究,一味用西方科學研究方法割裂拆解。昂貴的儀器設備根本無法測出經絡的實質,數十種假說與經絡實質的真說相比更是風馬牛而無法相及。這種舍本求末的研究方法,使眾多科技精英象邯鄲學步一樣,越來越不知道應該用什么方法來研究中國自己的學問,進而更無法找到“經絡的實質”了。

    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古代中國天文科學知識的散軼,使得傳世的《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等醫書的豐富內容,不能夠被習中醫者正確予以理解。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非專業人士,都不能夠把“中醫是從哪里來的”之具體內容----五臟五腑十經與十天干、五臟六腑十二正經與十二地支直接對應,十天干、十二支與陰陽五行直接對應,陰陽五行與春、夏、長夏、秋、冬直接對應,以及陰陽五行八卦的天文學原理展現給世人。經絡有現象無形質,化而無跡,雖然是客觀存在,但是卻找不到實體。只有全面展示中華傳統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知識,來分析中藥的“歸經””、氣血在經絡的運行與年、月、日、時直接對應、經絡與氣血的相互依存與支撐、.經絡的傳導功能等方面體現出的經絡特點---“引力”功能,在經絡與陰陽五行八卦、干支的關系中,才能詮釋經絡的實質,解開經絡之迷。

    中華先哲們認為,“氣”是化生萬物的本原!而中華先哲們所講的“氣”,是涵概了現代科學所定義的天氣、大氣、引力、輻射、風化、風蝕等多項內容。要想讓今天的讀者比較容易理解經絡的實質,必須加上“引力”二字,即經絡是帶有“引力”的氣血運行通道。這條“通道”就好象地球運行的軌道,只是氣(包括引力),很難被抓住實體。故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著,抓也抓不住。但是,只要地球運行著,地球運行的軌道就存在著;同理,只要人體具有生命活力,經絡就存在著。因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帶有“引力”的“氣血運行通道”,就是經絡的實質。

    揭去面紗,還原一個科學含量高,操作簡便,又不必花任何本錢的健身方法——現在你知道了一些人為什么天天到公園或小區內,與樹過不去的原因了吧。撞樹有很多的好處。一般來說,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多數人,基本生活是完全有保障的,天天吃魚吃肉,營養是足夠的了,也就是說,氣血是足夠運行滋養全身了。但為什么年齡不大,到處腰酸背痛,精神不振,力不從心,常患傷風感冒等“亞健康”狀態呢?原因就是經絡不通,氣血不暢,四肢百骸得不到氣血的糯養。“不通則痛”,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那么怎樣撞呢?,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只要時間允許,隨時隨地可以找棵樹撞起來。當然,最好時間選擇在早晨日出以后。這時,經過陽光的照射,樹木開始釋放氧氣,最適合人們在樹下鍛煉。另外,晚飯后一段時間也是撞樹的好時辰。

    樹要找棵相對大些的,最好還稍些弧形,便于與人體很好地貼近。樹不能太小,太小了樹根撞松動了,影響樹的生長,也容易棱身體。最好找棵樹齡十年以上,直徑20公分以上,四季常青樹木,這種樹根系發達,枝繁葉茂,能量充足,其長年儲存的天地精華便于被人體所吸收。

    至于撞樹的方法,沒有太多的講究。無論先撞背臀、后撞胸腹都一樣,只要全身各部位盡可能撞遍撞到位就行。開始時先輕一些,讓身體適應了,可以用力撞。也許有人要問,是否要注意呼吸,一般不要太在意,自然呼吸就行。一段時間你找到感覺后,可以適當注意撞擊節湊與呼吸一致起來,并盡可能地用腹部呼吸,或逆腹式呼吸,這樣丹田集聚的能量會更快、更足。一般情況下,每天堅持撞上半小時左右,一周下來你定會發現自己胃口大了,睡眠好了,上班有精神了。再堅持撞下去,會發現全身的肌肉力量增加,皮膚也越發潤澤,所有亞健康癥狀消失,常年不知道傷風感冒的滋味了,你會感到成天有使不完的力氣,同事會說你好象換了個人似的。

    最后提醒一句,有些內臟有病或懷孕的婦女是不適合撞樹的。

    3d人體模型制作軟件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成人品日日拍夜夜| 少妇群交换BD高清国语版|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 人人爽人人模人人人爽人人爱|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偷拍精品| 丰满爆乳在线播放|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 欧美肥老太牲交大战|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视频线观看一区| 日韩系列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国产初高中生视频在线观看| 老司机精品成人无码AV|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导航 | 无套后入极品美女少妇| 欧美综合人人做人人爱| 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 成 人 色 网 站免费观看|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瑟| 深夜av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电影艾秋| 国产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国产AV福利第一精品| 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人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久久五月丁香合缴情网|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 国产午精品午夜福利757视频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网站 |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中文字幕亚洲制服在线看|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5卡精品视频 |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