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法準確找到“楚國丹陽”
保康陶片楚國丹陽說不靠譜圖
文/臥馬先生(李敦彥)
老河口市袁沖鄉陰楚故都古城遺址地遍地古磚瓦陶片圖
2016年3月23日,是中國考古界、文物界、楚文化研究界、學術界的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因為考古專家僅用“保康出土的陶片”就證明了“楚國發源地丹陽”地在保康的考古神話從此誕生了?
參看:2016年3月24日《湖北日報》湖北省保康出土東周時期陶片距今約3000年 2016年3月28日《襄陽晚報》保康出土東周時期陶片
因考古專家僅通過出土的陶片,就證明“楚國丹陽地”在保康說的“中國考古神話”,再次掀起“楚國丹陽地”之爭的軒然大波,引發學術界及各界的強烈質疑。為此本人就近年來關于“楚國丹陽”地的研究發現,與關注“楚國丹陽”研究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
說到“楚國”有多大?
楚文化研究者和楚史研究專家,都會想到“五十里楚國丹陽封地”和“縱橫五千里大楚江山”。多數人認為,在“縱橫五千里大楚江山”這么大的楚國疆域范圍內尋找到區區五十里的“楚國丹陽”,比登天還難?其實,這是不了解八百年楚國歷史的原因,用正確的方法尋找楚國沒那么難。
綜合研究楚國歷史發現,楚國疆域面積,每個歷史時期都是不同的。楚國疆域的增減變化,都與楚國吞滅的諸侯國多少有關。楚國疆域是隨著吞滅的諸侯國數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楚國的疆域面積也從“五十里楚國丹陽封地”彈丸之地,一步步累加擴張到“縱橫五千里”的泱泱大國。
了解了楚國的發展史,再來尋找楚國就簡單了。簡單到“用加減法”就能夠準確的找到楚國丹陽”?
這話聽起來完全像是在開玩笑,其實這絕對是真的。
楚國的疆域就是在吞滅諸侯國的過程中,一個諸侯國加一個諸侯國的不斷累加擴張起來的。加法:楚國從熊渠時代開始的擴疆征伐之路,熊渠南伐鄂國,西征庸國、滅夔國,熊渠甚得江漢民間和又兼并了陰國,楚武王時期,楚國開始大規模的擴張之路,楚國滅權國、滅鄀國、滅彭國、滅隨國、滅鄾國、滅貳國、軫國、滅羅國、盧國、谷國、絞國、滅巴國、滅申國、鄧國、息國等,到楚威王時代,楚國滅掉千里之外的吳國和越國,楚國才擴張到地跨長江黃河、縱橫五千里疆域的。
不管是夏商周還是春秋戰國時代,有歷史記載的諸侯國和很多通過考古發掘得到歷史印證的諸侯國的大小都沒有多大,跟現在的一個小縣和一個大一點的鄉鎮差不多。
因為今天的縣域制度,最早是楚國發明的。楚國滅一個諸侯國后,就在楚國國門以外建一個如楚申縣、楚權縣之類的楚縣,今天的縣市雖然有部分變化,多數與當時的諸侯國差不多,看到今天的縣市,其實就等于看到了當年的諸侯國。
雖然現在的楚國丹陽有歷史爭議,但是被楚國所滅的諸侯國多已基本找到。
攤開古今地圖,在縱橫五千里的楚國范圍內,用減法將楚國所滅的諸侯國一一減掉,就能夠準確的找到楚國丹陽了,這減法也是我曾經說過的排除法。
用減法和排除法,可以排除掉被楚國滅亡后成為楚國附庸國的每以個諸侯國。谷國(谷城)、彭國(房縣谷城、丹江口之界)、絞國(丹江口)、鄾國(襄陽張灣)、滅貳國(廣水)、軫國(云夢)、庸國(十堰鄖縣)、鄀國(淅川西峽)、申國、呂國、鄂國(南陽市)、鄧國(鄧州襄陽北谷城南)、唐國(隨州)、隨國(隨州)、盧國(襄陽南漳)、羅國(宜城)、權國(荊州沙洋)、夔國(宜昌秭歸保康)、巴國(重慶)等這些諸侯國,都是被楚國所滅后成為楚國附庸國的諸侯國,也都是楚國的鄰國。
減去和排除掉庸、申、息、隨、權、盧、羅、貳、軫國等外圍的諸侯國后,會明確的發現在谷國、絞國、鄀國、鄧國之間的老河口,被漢水、丹水、大梁河(排子河)包圍的老河口楚長城以南、古陰國的二劈山以西的縱橫五十里范圍,成了山水地理都能獨立的無主之地。經綜合研究認為,這塊剛好在五十里范圍,有一條縱貫五十里的渡槽河、丹水水系的無主之地,至今千古流淌至洪山嘴楊家堤匯入漢江,具有了完全符合楚國五十里范圍和丹陽之地的根本要件,我就是用加減法發現的“楚國丹陽”地在老河口的重要線索。
為此我們從2014年開始了走遍老河口的每一個鄉鎮山山水水的大搜尋行動,用兩腿雙腳,不僅在地圖上找到老河口與楚國關系的對應地,并且在老河口找到與楚國歷史事件吻合、與清華簡《楚居》楚簡相符、與《左傳》、《史記》對應的大禹治水地二劈山、季連降生地析隈山、與鬻熊有關的王洞穴窮地、荊國遺宗荊家棚的荊家山、熊繹五十里封地屈紃地、鄀國盜牛祭祀地老人坑、陰楚故都古城丹陽、三尖山到朱連山二十公里楚長城、楚武王早期都城窩窩城、楚武王伐隨的大梁河、楚文王遷郢的疆浧地、屈瑕封地屈灣屈家殿、滄浪之水排子河、鬼谷子故里肖灣王洞、及周昭王攻打楚國丹陽溺亡漢江的老河口霸王墳楚簡,等一大批山川的、地理的、物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地名的“楚國丹陽地”的完整證據鏈。
是加減法幫我們抽絲剝繭,如大海撈針一樣,從五千里楚國疆域里,尋找到五十里楚國丹陽。老河口的“楚國丹陽”符合、漢東地、楚長城下漢水城池,符合屈紃丹陽地、符合丹水淅水交匯地、符合楚國收陰國等等八百年楚國歷史的諸多證據地。
提醒:楚文化研究者和考古專家們,八百年楚國丹陽不是孤立的、不是無跡可尋的?論證考古出土文物固然重要,但不能以偏概全,不能違背考古規律和違背所有的楚國歷史,犯連大方向都錯的原則性錯誤?跑到夔國、巴國、鄀國、申國等楚國的附庸國去,是絕對找不到“楚國丹陽”的?
縱觀楚國歷史,五十里楚國丹陽是離不開丹水和漢水的,楚國地在漢東是有很多歷史依據的。僅楚國丹陽地的漢東說一條,地在漢江以西98.8公里的保康縣馬良鎮紫陽村和漢江以西102公里處的西坪村,就根本扯不上楚國丹陽?
謹供:“保康陶片楚國丹陽說”的湖北楚文物考古專家參考!
不管哪個再高級的專家,僅靠幾個陶片是證明不了“楚國丹陽”的!
連一個非專業的普通網民都說服不了,說明是很不靠譜的?
2016年4月6日 于老河口
臥馬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