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無菌性缺血性壞死是骨科臨床常見的難治病,屬于中醫的“骨痹…‘骨蝕”等病范圍,目前尚無公認的有效療法,中醫治療有可喜的效果。本病在中醫古籍中早有論述。《素問.長刺節篇》曰:“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目骨蝕。”《靈樞.刺節真邪篇》曰:“虛邪之賊傷人也……其深入,內搏與骨則為骨痹。”又曰:“虛邪之入于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內傷骨為骨蝕。” 【病因病機】本病由臟腑失和,氣血損傷,運行不暢,經絡瘀阻,筋骨失養而成。其病因有以下幾種。 一是因為體質虛弱,臟腑失和,髓海空虛,骨質疏松,易為邪侵而致。與腎、脾、肝有關。腎主骨生髓而藏精,腎衰精乏,骨髓化源不足,骨則失養。《圣濟總錄·諸痹門》曰:“腎脂不長,則髓涸而不行,骨乃痹而其癥內寒也。”肝主筋而藏血,肝弱血虛,筋骨失養。《素問。舉痛論》曰:“寒氣客于脈中,則血泣脈急…‘寒氣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脾主運化,主四肢肌肉而統血,脾虛健運失職,血失統攝,筋骨失養。《素問·太陰陽明論》曰:“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脾胃論·脾胃勝衰論》說:“脾病則下流乘腎……則骨乏無力,是為骨痿。令人骨髓空虛,足不能履地。” 二是由于創傷、跌仆、閃挫、摔扭等造成髖部損傷,血行失度,壅塞經脈,筋骨失養而成。《靈樞·賊風篇》曰:“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而遇寒,則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發為痹痛。” 三是因有外邪內侵,六淫之邪侵襲人體經脈,營運失和,經脈受阻,氣血凝滯,筋骨失營。《素問·至真要大論》曰:“寒復內舍,則腰尻痛,屈伸不利,肢脛足膝中痛。”《素問·痹論》曰:“痹在于骨則重;在于脈則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則屈不伸。” 四是因為藥物、五勞七傷,致使絡脈血溢,瘀阻氣血,筋脈失養。《靈樞·百病始生篇曰:“用力過度,則脈絡傷。”《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曰:“有所用力舉重……則傷腎。” 臨床癥見髖膝疼痛,漸進性加重,活動后尤甚,間歇性、進行性跛行,關節僵硬,患肢無力,肌肉萎縮,活動受限,功能障礙,甚則生活不能自理。 【辨證用藥】本病病機在于臟腑失和,瘀阻脈絡,筋骨失養。瘀貫穿病的始終。血附氣而行,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祛瘀必調氣,瘀解必賴氣通,瘀解則血新,死逐則血活。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衰者補之”“留者攻之”“損者益之”的原則,治用益腎補肝、活血化瘀法,以“疏其氣血、令其調達,而致和平”(《素問·至真要大論》)。用自擬楊氏補腎活骨湯內服,楊氏舒筋活血散外敷。 處方:黨參、黃芪、骨碎補、川續斷、狗脊、當歸、雞血藤、紅花、自然銅、土鱉蟲、淫羊藿、肉桂、乳香、沒藥、穿山甲珠、牛膝、附子、熟地黃、丹參。 方中黨參、黃芪補氣升陽行痹;骨碎補、川續斷、狗脊補腎續筋堅骨,通經止痛;當歸、雞血藤補血活血,舒筋通經;紅花活血通經;自然銅、土鱉蟲散瘀止痛,續筋堅骨;淫羊藿補命門助腎陽祛寒;肉桂溫中壯骨,補命門火散寒止痛;乳香、沒藥通十二經,活血止痛;穿山甲珠善走竄,“能宣通臟腑、貫穿經絡、透達關竅,凡血凝、血聚為病皆能開之”(《醫學衷中參西錄》);附子溫腎回陽,散寒止痛;牛膝活血祛瘀,補腎益肝,強筋壯骨,且能引藥直達下肢。諸藥合用,能通經止痛,補腎堅骨,續筋填髓。 外用楊氏舒筋活血散,取散適量,以食醋、白酒各半調敷環跳穴處,外以紗布、膠膏固定,12小時取下,中間休息2天再敷。 處方:骨碎補、川續斷、延胡索、乳香、沒藥、大黃、蘇木、川烏、草烏、五加皮、路路通、冰片。 方中骨碎補補腎活血,續筋堅骨;川續斷補腎壯骨,通經止痛;延胡索利氣行滯,活血止痛;乳香、沒藥活血止痛;大黃通經破積行瘀,“其用走而不守,有推陳致新之功”;蘇木行血祛瘀止痛,為“諸血家之要藥也”;川烏、草烏散寒消積止痛;路路通行氣活血通經;五加皮補肝益腎,強筋壯骨;冰片辛香走竄,能通諸竅而止痛。諸藥合用,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之效。 【典型醫案】 韓某,男,35歲。主訴兩髖痛1年。患者于1年前始兩髖部疼痛,活動后加重,按風濕、坐骨神經痛對癥治療,曾用潑尼松2個月,后出現進行性跛行,步履蹣跚,活動困難,兩下肢屈伸不利。檢查下肢,外展、內收受限,髖部有壓痛,4字征陽性。直腿抬高試驗:左0°,右15°。CT檢查示雙側股骨頭囊變,右側重。診斷為雙股骨頭無菌性缺血性壞死。 辨證:由于體弱邪侵,氣血瘀阻,筋骨失養而成骨蝕(股骨頭壞死)。治以補腎壯骨、活血化瘀法。用楊氏補腎湯加減內服,外用楊氏舒筋活血散。 用藥l個月,自覺很好,髖部已不痛。又內服、外敷3個月,病情穩定,跛行消失,已無癥狀。檢查雙側直腿抬高80。。復查CT,較前有進步,囊變骨缺損有明顯恢復。1年后復查,壞死骨有新骨生長。將中藥共為細末,為丸內服。再1年后痊愈。 [附注]《中醫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四篇論文在1992年11月北京全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學術研討會交流并刊登在《論文匯編》上,并榮獲中醫古籍出版社優秀論文一等獎。 【附方】 楊氏補腎活骨湯(自擬經驗方) 組成:黨參、黃芪、骨碎補、當歸、熟地黃、續斷、狗脊、紅花、雞血藤、淫羊藿、肉桂、附子、乳香、沒藥、穿山甲珠、牛膝、自然銅、土鱉蟲等。功用:補腎壯骨,活血化瘀,通脈止痛。主治:骨痹、骨蝕等。 本方曾在1992年11月北京全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學術研討會交流,并刊登在該會的《論文匯編》(79頁)上,題為《中醫治療股骨頭缺血壞死l3例小結》。 楊氏舒筋活血散(自擬經驗方)組成:骨碎補、續斷、延胡索、乳香、沒藥、大黃、蘇赤木、川烏、草烏、五加皮、冰片等各適量。共研細末,以白酒、食醋各半調勻,外敷患部。功用: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散結消腫。主治:一切外傷,筋骨腫脹疼痛等癥。 |
|
來自: 學中醫書館 > 《145.骨傷科病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