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名文化散說之二十五:川 按說文,川,就是水。河口也叫川口,河源也叫川源。川是直流的水,水是九曲的川。但在地名,川給人的感覺與水大不相同。一則川為平聲字,水為仄聲字。關于川的文化含義不僅僅在地名,名山大川,心向往之,為里只說與川相關的地名。 首先,作為河流的統(tǒng)稱,在水之前加某字,就是一條河的名字,一般河流不用川做名字。如江淮河漢,合稱四瀆,分別叫江水、河水、淮水、漢水,一般不說江川、河川、淮川、漢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個川上就是岸邊。 其次,川在地名演化中漸漸變成四川的簡稱,成了一個特殊的地名。像川劇、川菜、川芎、川貝、川大(四川大學)、川陜革命根據地、川藏公路中的川,就是四川的別稱。如歷史上就有東川、西川。合稱兩川。兩川的川與四川的川就不是同一個意思。四川省名的由來是因為在宋代分成了四路,分別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治所分別為今成都、三臺、漢中和奉節(jié),總稱“川陜四路”,簡稱就是四川路。如川陜四路按訪使就簡稱四川按訪使。 除省名外,我個人發(fā)現,四川省地名偏好用川字,四川省還有達川市。通川縣,沐川縣,汶川縣,青川縣,金川縣,北川羌族自治縣。大川小川,無所不用其川。 第三,一些以川命名的地方,往往與境內有“水”或者有河流沖積扇有關。也有的讓我們還真找不到什么河流與地名相關,干脆有的川就是平原。相當于一馬平川的“川”。最典型的是民歌中的“勅勒川,陰山下”的勅勒川,那是典型的“一馬平川”的川。城市中級別最高的是銀川市。處河西走廊要道,東臨黃河,不知銀與川究竟何意。至少從字面很難說清楚。 如河南省就有欒川縣,境內有灤水。潢川縣,境內有潢水,北臨淮水。淅川縣,境內有淅水。伊川縣,境內有伊水。四川省有浦川縣。山西省有陵川縣。黑龍江省有樺川縣。江西省有遂川縣和梨川縣。江西撫州舊時為臨川,王安石稱王臨川就因為是臨川人,那里有條撫河。甘肅省有涇川縣,有張家川縣。貴州省有務川縣。云南省也有江川縣,賓川縣,隴川縣,劍川縣。陜西省的銅川市,宜川縣,延川縣,洛川縣,著名的洛川會議就是在洛川縣召開的。 如果地名為川,到處平原,沒有河水,往往那個地方土地肥沃,特產豐富,比如“米糧川”實在就有川的內在含義。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晴川究竟是水還是原,仿佛都可解釋。至于人名中的川,另說,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我只能按地理學平原的形成來解釋:所有的平川都是因為河流洶涌直下而漸漸形成的。 日本有香川縣,石川縣,比縣小的市,叫某川市的就更多了,命名立法與中國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