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魚,俗稱“烏混”、“黑混”或“螺螄混”,是我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青魚2~3冬齡可達6~10斤,長江中常見的個體重約30~40斤。我國最大的青魚標本重218斤,長1.86米,經鱗片鑒定約四十歲。哪么青魚怎么釣呢?下面將從習性、時間、釣點、釣具、餌料、釣法六個方面來說說釣青魚技巧釣法、怎么釣(全流程)。 一、生活習性 青魚習性不活潑,但力大、性猛、耐力好,通常棲息在水的中下層,與鯉魚接近同層偏上,極少上浮到水面。主要攝食螺螄、蚌、蜆、蛤等貝類,兼食少量蝦和昆蟲幼蟲,是肉食性魚類。人工飼養大都以豆餅、豆渣、各種糟為主。多集中在食物豐富的江河彎道和沿江湖泊中攝食,在深水越冬。行動有力,不易捕捉。在0.5~40℃水溫范圍內能存活。最適溫度為22~28℃。喜微堿性清瘦水質。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長江以北較稀少;東北地區常見的“青魚”不是青魚,應該寫作“鯖魚”,是一種深海魚類。 二、垂釣的最佳時間 釣青魚的最佳的水溫一般在18~26℃左右,可選攝食量大的時節垂釣。青魚冬季越冬幾乎停食不動;仲春(農歷二月)以后,氣溫漸升,需要大量攝食;仲夏(夏天的第二個月),天氣炎熱,28℃左右時,它會到處找避暑的地方,食欲不旺,除少數深潭外,較難釣到,養殖塘也一樣難釣;立秋(公歷8月7~9日)后,水溫逐漸下降,青魚為越冬需大量攝食。另外,每天釣青魚的最佳時間是上午7~10點、下午3~6點。 三、釣點 青魚大都生活在中下層,喜歡安靜,喜歡有泥底的水域。因此螺螄多的水域可作為釣點。在自然水域中,常聚集在江河湖泊的深淺結合部或者水底地形復雜(如木樁、枯樹、巖石等較多)且有一定深度的地方。可選流水較緩處、洄流處和曲岸的外沿下鉤。在池塘和小型湖泊等養殖水域,以選深為宜或找塘主定期投放飼料的位置。夏秋二季常到淺水處覓食,尤其是清晨和傍晚;在清晨或傍晚,光線弱,較安靜,青魚常游到近岸不遠的水草邊或者挺水植物(即根莖生長在底泥中,莖葉挺出水面)附近水底有礫石的地方覓食。 四、釣具:竿、線、鉤、漂 釣青魚應選用3.6米以上硬調海竿,魚線輪應選大型輪,魚線總長在200米以上,線徑應有0.45~0.5毫米。遛魚需要很長的線,最好準備二支魚竿可中途接線。如使用二用竿(即:磯釣竿),竿長在5米以上為好。魚鉤要選帶倒刺、鉤門寬、鉤底深的,可選用大型短柄鉤如伊勢尼11~12號或鯉17~18號鉤。若用組鉤則可選伊勢尼516和丸袖形。在池溏垂釣,可選用5~6米中硬手竿,線徑0.3~0.35毫米,鉤丸袖形716號就可以。另外,漂墜可以大些,采取調靈釣鈍的方法,空鉤可調5~7目,帶餌釣2目,鉛墜大,有利于釣組的穩定性和抗風性能。 五、打窩和釣餌 (一)打窩 為了防止誘餌被小雜魚搶完,糟食中可適當摻些顆粒大、比重大的餌,如玉米、小麥、土豆、山芋等,使小魚無法吞咽以保持較長時間,把青魚招來。青魚口大,誘餌可能會很快被吃完。既要讓窩里持久有魚,又要使魚無法吃飽,最好用誘餌袋誘魚。 青魚貪食且食量大,需布重窩,三種方法:1.有條件的可將螺螄、蛤、蚌肉砸碎,再加一些糠餅、豆餅、菜籽餅或帶有酒香的碎米等;2.也可以用相應味型的大顆粒商品餌代替做窩;3.用水泡小麥和砸碎的螺螄,再加菜籽餅和白面攪拌粘合,捏成鉛球大的餌團,直接拋入釣點內。 (二)釣餌 1.動物類。青魚喜歡食田螺、蜆、幼蚌、小蝦、蚯蚓,其中最喜歡食田螺,釣餌以田螺肉為最佳。 用田螺釣,方法有三種: (1)將田螺去殼一個個穿在鉤上,裝滿為止。 (2)將田螺砸碎裝鉤。 (3)帶殼釣,在離螺殼口邊緣不遠處鉆孔,魚鉤穿孔而過,鉤尖露外面,倒刺卡住螺殼。 如果用蚌肉,可將去殼的蚌肉切成條穿在鉤上。蝦仁做餌可去殼,也可不去殼,將鉤從蝦尾部穿入,頸部穿出,摘去蝦頭上的刺狀須即可。 2.商品餌。可以商品餌為主(指懸墜釣),氣溫偏低時,選用帶腥味的,氣溫偏高,可選略香甜昧或本味釣餌。餌料盡量用顆粒加谷物,可搓得稍大些,休閑釣餌料可以和得黏一點。在自然水域,用廣譜餌照樣可以釣到大青魚,例如,菜籽餅摻部分雪化粉和草魚餌。 3.農作物。用嫩玉米粒或者玉米面制品或者煮熟山芋。 4.調配。可采用麩(小麥皮屑)系列類餌調配,適當地添加蝦粉、赤尾青等腥餌,也可用1/2的麥麩、1/2的菜籽餅加適量的面粉調配。釣餌的狀態盡可能粘一些,餌團可稍大一些,便于青魚發現。盡可能延長換餌時間,以免驚擾釣點的青魚。 5.養殖塘。養殖塘里的青魚用顆粒飼料就可以,最好是動物蛋白多的顆粒,以原塘料為主,另外也可加些狀態餌。 六、釣青魚技巧和釣法 (一)手竿(指不裝繞線輪的釣竿)、二用竿(即:磯釣竿)浮漂底釣。葷、素餌皆可。裝鉤時將整個鉤埋入餌食內。 (二)海竿不裝浮漂底釣。可用組鉤或一餌雙鉤。組鉤垂釣以玉米面和山竽為主,用田螺最好采用雙鉤。青魚吃鉤時,竿尖不會猛然下彎,速度很慢。釣到大青魚時仿佛是鉤掛底,之后再開始向深水游動。速度很慢難以控制。近300米、0.4毫米線可能要放到完為止,因此必須另外用備用竿來接線遛魚。 (三)池塘。在池塘中養殖的幼魚喜歡食糧食飼料。2齡前,食性雜,主食糧食性餌料;2齡后,食性轉向軟體水生動物,能磨碎堅硬的甲殼后吐殼吞肉。除冬季食欲較弱外,春、夏、秋三季攝食猛烈。 (四)傳統釣法。釣具以硬調長竿配粗線大鉤。竿長一般不短于6.3米,線以4號或線徑0.55毫米、拉力7公斤以上為宜,鉤雖不太講究型號,但鉤條要粗壯,鉤門要寬。 (五)咬鉤和遛魚 青魚是吞食性魚類,會將整個鉤餌吞入。因此,它咬鉤時,魚漂表現為穩而滯,緩慢地被拖入水中,或者是突然直入水中,之后,就不會見到漂再度浮起。待魚漂完全入水后再揚竿。 青魚身重力大,揚竿中魚時,常見的情況是向外游去,力量極大,形成人與魚借竿線拔河之勢。可變換站位,或人隨魚沿岸而走,或改變牽引方向,使竿呈側向彎弓,與之周旋,否則會跑魚。岸邊要保持安靜,防止魚因受驚而做垂死掙扎。 在冬季或氣壓較低的時候,青魚咬鉤常表現為漂略為下沉后不再有第二訊號。揚竿時感覺像鉤掛住了水下暗樁一般,形成僵持。數分鐘后,始見釣線緩緩向外移去。一般這時候鉤已穩穩刺入了魚的上唇,只要牽引時不急躁,循著魚的游動方向,使竿的彎度保持拋物線狀態是不會跑魚的。 |
|
來自: 獄血魔神qd5wwq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