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想起兒子做過的一些“小事”,事雖不大,但我想這輩子也不會忘記了:) 記得兒子小的時候,我一直對“母子關系”感覺心里冒涼氣:)。 三歲前,家里有個小保姆,我天天忙于工作,每次從家出門的時候和兒子再見,他是頭兒也不抬也下,一點反映沒有,我總是有些惆悵的走出家門,到單位一聽到年輕的媽媽們說自己的孩子如何不舍得媽媽走或哇哇大哭或眼淚汪汪,我心里就更不是味,以為我兒子就是個冷血,這輩子算是沒得指望了,呵呵。 三歲后為了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辭了保姆,把孩子送進了幼兒園,兒子也從不像其他剛進幼兒園的孩子那樣哭鬧,只是半夜會突然從夢中醒來,用發顫的童音問:“媽媽明天還上幼兒園嗎?”,我從不許諾不去,只是安慰幾句讓他繼續安睡即可。 后來到兒子小學五年級時,我的許多身體的不舒開始加重,他也長大了、懂事了,突然就有了關心媽媽的意識。 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感覺心口發悶、喘不過氣來,我一直沒說什么,只是忍著,這早已形成習慣:),進到家后,再也撐不往,就一頭栽到床上一動不動的躺著。突然兒子喊我“媽--,喝口水”,我睜眼一看,兒子端著杯熱水,另一只手拿著兩片餅干站在我面前,頓時我一掃全身的痛疼,立刻感到輕爽了許多,這是兒子第一次讓我感到心里熱乎乎的。 同年,由于疾病每日去醫院治療,兒子晚上放學回到家,第一句會問:“媽媽今天怎么樣了?好點了嗎?”,我總是感覺心里潮濕濕的,呵呵。
從那以后,孩子變得很會關心人、照顧人,關心著家里家外的每個人,外婆總是對來家的朋友說:“我這外孫子就是懂事,我一咳嗽他就給我捶背,眼里有活,心也細,比他媽強多了”(哈哈,媽媽經常說我心粗,我承認確實如此,呵呵)。聽到同學的媽媽生病,兒子回到家就要我幫著找醫生,說是見不得同學難受,呵呵。 最記得2001年5月,帶他去長春參加“全國體育舞蹈大賽”,一夜火車的顛簸后我的痙椎病又犯了,在等待辦理住宿手續時,兒子在一旁給我按摩,把同去隊員的父母看得是好生羨慕,呵呵,因他們是倒過來在給孩子按摩:) 要是說起兒子關心人的事,那還有好多的筆墨可用,打住不寫了,有機會再記吧,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