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古典文化的一個代名詞,無論是耳熟能詳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边€是用來啟蒙教學的“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倍冀o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后來隨著學齡的增長,種類更加豐富、意境更為悠遠的詩詞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如清新自然的田園詩、真摯動人的抒情詩、壯懷激烈的邊塞詩、寄托雄心的言志詩等等。這些詩風格迥異、用詞用典也都各具特色,給了閱讀者不一樣的體驗。 不過,今天要講的這種類型的詩卻不屬于以上的任何一個種類,甚至很多人不承認它為詩。但是一切的貶低都無法阻止這種詩的創作與流傳,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著名的詩人也參與其中,這種詩就是打油詩。 打油詩的“祖宗” 《詠雪詩》 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相傳這是有記載的第一首打油詩,是唐代的一名窮酸秀才寫的。雖然讀起來好像很粗俗,但是其對雪景的描繪卻比較到位,不僅有遠景和近景,而且還囊括了動靜的變化。 李白 《戲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 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 總為從前作詩苦。 李白和杜甫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圣,可以說是古典文學的集大成者,二人也是多年的摯友。相互之間經常以詩歌應和。如杜甫的“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本蛯畎壮旱脑姼鑴撟髂芰Υ罂涮乜淞艘环?/p> 除了正兒八經的應和外,二人也會彼此開一些玩笑。這首《戲贈杜甫》描寫的就是李白在飯顆山上遇見杜甫的情景。 翻譯過來就是:“哎呀,老兄,幾天不見為什么你就變得如此消瘦?恐怕是在暫別的日子里你在作詩上太幸苦了。”讀起來的確讓人忍俊不禁。 歐陽修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在詩文方面頗有造詣?!兜麘倩ā分械摹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弊屓擞洃浬羁?。不過他也曾寫過一首戲謔的打油詩。 據說一個只讀過幾首唐詩的富家子弟聽說歐陽修詩寫得很好,心里很不服氣。于是就去找歐陽修一比高低。在半路上看見一群鵝在水中游,不禁詩興大發,信口吟出兩句打油詩:“遠看一群鵝,一棒打下河。” 不過下面兩句卻詞窮了,剛好歐陽修路過這里,見狀就笑了笑,續詩道:“白翼分清水,紅掌踏綠波。”這人一聽非常高興,他沒見過歐陽修,所以根本想不到眼前這位就是他要找的人。于是拱手說:“想不到老兄也會吟詩,這下子可非讓歐陽修難看啦?!苯又?,他向歐陽修說明此行目的,并拉著歐陽修去訪問歐陽修。 二人來到渡口,上了小船后,酸秀才又搖頭晃腦地開始吟詩。他毫不自謙地吟道:“詩人同上舟,去訪歐陽修?!币鞯竭@里又沒詞兒啦。于是歐陽修接吟兩句:“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修(羞)。” 讀到這里實在是讓人捧腹大笑,這個修與“羞”諧音的巧妙運用既達到了嘲諷的目的,又充滿了一種“惡趣味”。 其它名人打油詩 《食豬肉詩》——蘇軾 黃州好豬肉,價賤等泥土。 富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 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登山》——司馬光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嶺頭上。 乾坤只在掌握中,五湖四海歸一望。 結語:打油詩雖然是一種典型的“俗”文學,但是正因為其俗才更加貼近普通的民眾。思想上的偏門有的時候往往要比正統更有意思,因為它們更具有勇氣與生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