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艇(PT boats)是美國海軍重要的海上機動力量,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轉戰三大洋,攻擊敵方大型艦艇,為盟軍水面艦艇護航,在盟軍港口周邊巡邏,為登陸部隊提供艦炮火力支援,毀傷了多艘敵軍主力戰艦,破壞了敵軍的海上補給和運輸作戰,這些肯尼迪服役過的部隊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一、歐洲戰場保障諾曼底登陸 二戰期間,美國海軍的魚雷艇除了在菲律賓執行過大量保障性任務,在歐洲戰場也發揮過重要作用。火炬作戰期間,以美軍為首的盟軍部隊于1942年11月7日攻占了北非,1943年7月登陸西西里島。第15魚雷艇中隊是惟一一支在地中海參戰的美國海軍部隊,編制18艘快艇,與英國皇家海軍的魚雷艇共同巡邏,用魚雷、艦炮攻擊德國的貨船和軍艦。美軍魚雷艇還支援了英軍和法軍在撒丁島、科西嘉島和厄爾馬島的登陸作戰,以及在阿爾及利亞奧蘭、突尼斯北部的比塞大、意大利巴勒莫和安奇奧的戰斗。 1943年9月,英美聯軍進攻薩勒諾的戰斗中,魚雷艇施放煙幕掩護盟軍的軍艦和登陸艇,打擊敵軍的岸炮,擊落數架德軍飛機。1943年11月~1944年4月底,美軍魚雷艇中隊克服風暴天氣,在地中海與敵軍交手14次,擊沉15艘運輸駁船、2艘德軍E型魚雷艇、1艘拖船和1艘油駁,毀傷1艘驅逐艦、3艘運輸駁船和1艘E型魚雷艇。 諾曼底登陸的海上機動階段“海王行動”期間,盟軍指揮官為應對德軍重裝的E型魚雷艇在英吉利海峽實施的夜間襲擾行動,再次派出美軍的魚雷艇中隊。雖然英國宣稱自1940年已經擊沉了269艘德軍艦艇,但是在1944年4月28日,9艘德軍E型魚雷艇襲擊破壞了美國陸軍在德文郡斯拉普頓海灘的登陸演習,美軍死亡人數達到749人。西部任務部隊司令美國海軍少將艾倫·克拉克要求魚雷艇應對德軍E艇的威脅,并為盟軍的掃雷艦護航。艾森豪威爾上將點名要求約翰·巴爾克利少校參加戰斗。 巴爾克利指揮的第2魚雷艇中隊于4月底抵達英格蘭后,下轄3艘艇立即展開行動,負責從法國運送戰略服務辦公室的人員。第34中隊的12艘快艇5月21日抵達英國后,也由巴爾克利統一指揮。諾曼底登陸之前,英王喬治六世和首相丘吉爾在波特蘭港登上巴爾克利的旗艦檢閱,在這次短暫的視察中,丘吉爾向巴爾克利詢問了棉蘭老島戰役的細節,喬治六世稱贊了艇上廚師煮出了“最好喝的咖啡”。 諾曼底戰役開始后,美軍魚雷艇擔負掃雷任務,為從英吉利海峽出發前往諾曼底的盟軍艦隊開路,保障艦隊在6月6日凌晨駛抵法國西海岸。約翰·巴爾克利回憶這段經歷時感嘆:“我們連續沖鋒了30個小時”。盟軍部隊登陸期間,第2魚雷艇中隊3艘快艇擔任旗艦的調度艇,第34魚雷艇中隊掩護最西邊的登陸點猶他海岸,防范德軍E型魚雷艇可能從法國西北部港口瑟堡發動的突然襲擊,同時負責救援因觸雷而沉沒的“科里”號驅逐艦(DD-463)上的幸存者。6月7日和8日,第35和第30魚雷艇中隊也分別擔負警戒任務。 圖注:PT艇參加過“科里”號驅逐艦救援行動 隨后幾周,巴爾克利少校的魚雷艇與德軍E型魚雷艇展開了多次炮戰,濃重打擊了德軍的氣焰,同時負責引爆海面浮雷、營救觸雷的盟軍艦艇。攻占了瑟堡港之后,美軍魚雷艇繼續在法國沿岸巡邏,防范德軍可能對海峽群島發動的襲擊,6月19~22日還經受了英吉利海峽40年一遇的風暴襲擊。到二戰結束時,美軍魚雷艇在歐洲戰場一共發射了354枚魚雷、擊沉了38艘艦船,總噸位達到了23700噸,美軍損只失了4艘快艇、5名軍官和19名士兵。 美軍魚雷艇中隊也負責運送盟軍高級軍官和行政官員,視察5個登陸點的戰斗情況。預備役海軍上尉威廉·斯內林指揮的PT-71號魚雷艇戰功最為顯赫,6月12日,PT-71號一次就運送了海軍上將歐內斯特·金、艾倫·柯克、哈羅德·斯塔克、唐·穆恩、約翰·威克爾斯和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喬治·馬歇爾、亨利·阿諾德、奧馬爾·布雷德利、考特尼·霍奇等十名美軍上將。 圖注:PT-71保障美軍次視察登陸點 二、PT艇能在二戰揚威凸顯了美軍裝備運用的三大特點 美國海軍魚雷艇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小搏大,與日軍主力巡洋艦隊和德軍的E型艇周旋,得益與美軍在武器裝備研發采購、戰術戰法創新等方面的正確導向,戰斗中的成功經驗也反映了美軍參加二戰所共有的幾個特點。 第一,果斷發展戰爭所需武器裝備。美國早在南北戰爭時曾有過成功的魚雷艇實戰戰例,當時美利堅同盟海軍上尉威廉·B·庫欣指揮的魚雷艇使用竿式魚雷擊沉過南方聯盟的“阿爾伯馬爾”號裝甲艦。美國海軍隨后忽視了這種戰術,魚雷艇的發展也一直由英國和意大利主導。但是美國在20世紀初重新發現了魚雷艇的價值,二戰的需求又迫使美國加快了引進步伐,1920年代美國海軍采購了英國桑尼克羅夫特公司的近岸魚雷艇。1937年,美國總統福蘭克林·羅斯福撥款1500萬美元研發魚雷艇,1938年,美國海軍就在希金斯工業公司、芙戈造船廠和底特律費雪船舶工場建造了25米、21米和16米三種魚雷艇,1940年,11艘魚雷艇(PT-10~20)和12艘裝備聲納的驅潛快艇(PTC-1~12)就已交付美國海軍,為參加太平洋戰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圖注:裝備聲納的驅潛快艇 第二,美軍魚雷艇的作戰性能突出適航性和機動性。美國海軍列裝魚雷艇之后,不斷對技戰術性能進行升級改造,根據作戰需求統一了魚雷艇的制式,適當增加了魚雷艇的尺寸,確定為希金斯工業公司的35噸、23.8米艇和埃爾科造船廠的38噸、24.4米艇兩種標準。每艘魚雷艇船員12~17人,裝備3部“帕卡德”12缸1350馬力引擎,最大速度40節,航程500英里,武器包括4挺12.7毫米機槍和4部533.4毫米魚雷發射管,使用當時最先進的MK8魚雷。魚雷艇圓形的船體和強大的發動機保證了良好的機動性,使美軍便于實施“打了就跑”的戰術,強大的適航性使其能夠在狹窄海域近距離攻擊敵人,然后全速撤離避開敵方的還擊。 圖注:美軍MK-8魚雷的編號沿用至今 第三,運用多種戰術發揮艦艇最大作戰效能。美軍魚雷艇除了遂行最擅長的近距離攻擊行動,在戰爭中向敵方發射了700多枚魚雷,還利用其他艦載武器裝備擔負護航、巡邏、登陸、近岸火力支援等任務,為盟軍提供了強大的海上機動力量和淺海區域的艦炮火力,實現了當初作為多用途炮艇的設計初衷。諾曼底登陸戰役中,參戰的美軍魚雷艇也擔負了繁重的作戰任務,為盟軍的掃雷艦護航,在英吉利海峽掃雷并保障登陸艦隊機動,在法國沿岸巡邏保障后續梯隊登陸,等等,將魚雷艇的作戰效能發揮到了極致,為取得二戰勝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這些歷史功績應當被世人銘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美國海軍在太平洋部署了25個魚雷艇中隊,其中19個隸屬于第7艦隊、6個隸屬于太平洋艦隊。雖然魚雷艇裝備的533.4毫米MK8魚雷速度太慢,彈頭太小,也不能保證每枚魚雷都能爆炸,很多攻擊都像是在“自殺”,但是即使作為“炮艇”,他們也受到了美國國內的普遍稱道,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威廉·萊希、太平洋艦隊司令切斯特·尼米茲都對魚雷艇贊揚有加。美國海軍的魚雷艇中隊在許多戰場英勇作戰,從蘇比克灣到瓜達康納爾島,從布干維爾島到阿留申群島,從比塞大到安奇奧,魚雷艇上的美軍官兵們一共獲得了1枚最高榮譽勛章、22枚海軍十字勛章、3枚杰出服役十字勛章、1枚杰出服役獎章和數量眾多的銀星勛章。 1943年,美軍戰地記者威廉·懷特創作出版了小說《菲律賓浴血戰》,迅速成為全美暢銷書。好萊塢導演約翰·福特作為巴克爾利的忠實擁躉,將懷特的原著改編拍攝成電影,由羅伯特·蒙哥馬利、約翰·韋恩、唐納·里德等當紅影星出演,電影《菲律賓浴血戰》于1945年公映時引起了轟動效應。1943年,巴克爾利晉升為少校,參加了特羅布里思群島戰役,此后又在英吉利海峽和地中海作戰,成為二戰中最著名的海軍指揮官之一,被美國人當作民族英雄冠以“海狼”的綽號。職業生涯中,巴克爾利獲得過羅斯福總統頒發的榮譽勛章、海軍十字勛章、杰出服役十字勛章、橡葉銀星勛章、紫心勛章和戰斗十字獎章,經常出現在報紙頭版和新聞短片,三次參加了在紐約舉行的游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