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是我讀的后浪的第二本書,可以說,我的工具書閱讀之旅就是后浪開啟的,以后還會持續下去。老實說,我以前幾乎不看工具書,把它們視作假大空的成功勵志、心靈雞湯一類,后浪的書扭轉了我的這種看法。好的工具書就像一位樸素的朋友,貌不驚人,卻能讓你學到很多。 對談判沒什么了解的童鞋,可以把這本書作為入門書籍,干貨很多,通俗易懂,結構清晰,好讀。 一 邏輯金字塔。 這是一種信息歸納和組織方法。面對錯綜交織的信息,它可以幫助你迅速理清思路,找出問題關鍵。具體來說,即把信息分為“主信息”、“關鍵信息”和“子信息”。主信息是你最想強調的主張,關鍵信息是直接支持主信息的論據,子信息是支持關鍵信息的進一步論據。搭建邏輯金字塔的時候,可以從上往下,也可以從下往上。如果已經有明確的主張,就自上而下,去尋找可以支持這一主張的信息,并把它們按主題分組;如果面對眾多信息比較茫然,可以用這一方法去搜集組織信息,幫助自己確立主張。 比如,我的目標是在地鐵站附近租一套獨立的房子,這是我的主信息。支撐它的關鍵信息也就是論據是:交通便利,地鐵站附近生活方便,單獨租房能避免租客間紛爭……這個例子很簡單,一說就明白。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個理由,我們都在不知不覺地運用著邏輯。但你意識到你的邏輯了嗎?你認真梳理過你手頭的信息和你腦子里的思路了嗎?在面對干擾的時候,你還能保持你的邏輯嗎?邏輯是為了讓你保持理性,邏輯越清楚越能明白問題關鍵所在。意識到這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和信息整理方式,有目的地去努力完善這個邏輯金字塔,做到信息不重復不遺漏,明確自己的主信息,不僅能提高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還能讓我們在面對重大事件的時候,思路清晰,不迷糊不猶豫,不輕易被外界迷惑和動搖。 二 備選方案 決策學和談判學都強調備選方案的重要性。在《做出好決定》一書中,作者就說過要同時列出好幾項選擇方案,將它們按標準排序,從中選擇最優。在《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一書里,作者提出了BATNA的概念,即最佳替代方案。不同的是,最佳替代方案只有一個——無論存在多少個談判破裂時的替代方案,可選擇的只有一個。這個替代方案會直接影響你的談判力,如果替代方案很好,那就意味著在談判里你處于比較主動的位置,如果替代方案不好,應用良性思維來把握。 三 良性思維 所謂良性思維,其實就是“如果能怎樣就最好,但如果不能,也沒關系”的思維方式,就是做好“很希望如此,但也可能失望”的準備。這是一種辯證思維,我們高中都學過辯證法,然而卻很少人能運用它來思考問題,過于偏激極端的想法比比皆是。我們在談判的時候,當然都希望談判能成功,己方的要求能滿足,但一旦抱有“一定要成功”的想法,這種“必須式思維”會讓談判的人失去平常心,無法理性思考,進而陷進對方陷阱。 書中舉了一個買房的例子,這是房地產銷售的慣用伎倆,先帶你看幾套壞房子,降低你看房的標準并造成好房子少的假象,接著帶你看幾套條件稍好的房子,并誘騙你說現在很多人都在咨詢這套房,中間銷售員還會假裝接到其它買家的電話裝作房子馬上成交的樣子。在“現在不買就再也買不到的”心理驅使下,買家很容易就做出買的沖動決定。但如果,買家從一開始就抱有“希望能買到好房,但買不到也沒關系”的希望式思維,受騙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希望式思維才是良性思維。仔細想想,必須式思維既無邏輯基礎又脫離現實,為什么這么多人還是會中招呢?去逛街抱著一定要買到的心理,結果買回了自己并沒那么喜歡的東西;抱著一定要在十一點之前睡著的心理躺上床,結果緊張不安反而造成比平常更晚睡著。要明白,外界的許多因素是我們無法把握的,心懷一個良好的愿望,朝那個方向努力,同時做好不能達成所愿的心理準備,保持一顆平常心,也就是常說的“盡人事,聽天命”。 四 了解這些套路 談判里對方常會甩出一些苛刻條件或難以滿足的要求,作者列出了常見案例和應對方法,比如:在單個項目上難以滿足時,擴大談判項目,促成一攬子交易;識破對方伎倆(紅白臉,表達困境),不輕易讓步;需要讓步時,一點點進行;適當時候通過暗示談判破裂的方式驗證對方。 談判就是一系列的提問和回答。難以回答的問題一般有三種:隱晦的提問;關于負面因素的提問;回答不了的提問。 對于那些含義模糊的隱晦提問,對策就是重新確認提問的內容。一種是通過設問,將對方的含義明確,另一種是鄭重地對提問者說:“不好意思,能不能再說一遍?”總之,不要試圖直接回答。 對那些負面因素的提問,要先確認前提是否屬實,如果提問者對事實認識有誤,先以溫和的形式讓對方改正認識。如果前提屬實,應正面做出回答,但在陳述理由的時候,要一并說明正在采取的對策,并通過重述,把問題轉換成中性的表達。 對那些回答不了的提問,先通過重述問題,消除負面因素,再轉移焦點,間接問答。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