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空窗期
從三月初拿到離職證明開始,就暫時地告別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再加上是裸辭,因此也步入了人生第一個職業空窗期,開啟了這段孤獨的自我探索之旅。 不同的人進入職業空窗期的原因不一,可能是主動求變(基于個人發展、追求興趣的考慮等),也可能緣于被動因素(企業/團隊變動、身體原因、家庭原因等)。但這終歸是職業道路上的一次轉變,決定了后續職業發展甚至是未來生活的走勢。在這場一個人的戰斗里,最考驗人的心智,最磨礪人的毅力,要么涅槃重生,要么就此消沉。自我變革是一條漫長曲折的道路,需要反思總結過去,從過往中獲取經驗教訓,但同時也要斷舍離,放下包袱前行,重新認識自我,尋找人生方向,制定規劃,努力提升自己,一步一腳印的朝著目標前進。 如果在決定做出重大改變之前,就已經了解改變的過程中可能經歷的一切,那么當挑戰真正來臨時,也許你會更加從容的面對這一切,并堅持下來走到最后。 改變的過程 改變的過程以我自身為例,在決定做出改變之前,心中早已經歷了無數斗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腦海里的兩個小人各執己見,互不相讓,誰也沒能夠說服誰,自覺在原來的崗位上還有未竟之事,卻也無法壓抑一顆冒險的心。于是徘徊不定,焦慮不安。隨后心中的天平慢慢傾斜,想要做出改變的愿望愈發強烈,但仍不確信自己能否應付改變所帶來的一切。 最終當我決定改變,并踏出第一步的時候,事實上,心中對過往的不舍與未來的期待,都只是短暫停留,之后便歸于平靜。從那一刻起,我唯一需要關注和傾聽的,只有自我。 有些人很快發現,改變給他們帶來的沖擊比想象中的要大,這種不適應讓他們慌了陣腳,開始后悔此前的估計不足,懷疑這樣做到底改變了什么,并否定自己做出了改變的決定。 而即使沒有一開始就否定自己走上了改變的不歸路,面對無可避免的挫折與失敗,也難免會陷入負面情緒中。害怕甚至恐懼,不斷的拷問自己,“改變,我真的做到了嗎?” 就好像離開自己耕耘多年的島嶼,跨上獨木舟,揚帆出海,開始了尋找另一個豐饒小島的旅程。途中礁流暗涌、風雨兼程,只知道海中必定有一個理想之地,卻不知道它在何處、自己去往何方。即使偶然尋得一地,也多與心中理想相去甚遠,或者覺得今不如昔。如此反復,心生懷疑,自責內疚。長此以往,很多人感覺幻想破滅,在途中迷失了自我,忘記了自己的初衷,選擇了逃避,選擇了妥協。委屈求全,這無可厚非,但也是無奈之舉。 即使把握住了做出改變的初衷,執意要到達理想之地,長期的挫敗與失意、深深的孤獨感與無力感,也容易讓人變得抑郁,在達到目標之前,心有郁結而不得解,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惶惶不可終日。 如果能夠克服以上這些負面情緒,始終清晰自己的目標與方向,頂住壓力,不斷嘗試與摸索,越挫越勇,逐漸地就會發現自己離夢想中的自己越來越近。最終找到自己的定位,摸索著建立起適合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論,使得每一次的歷練都形成正面反饋,激勵著自己繼續前行,達成目標。 在我的職業空窗期中,也走過了類似的心路歷程,其中的酸甜苦辣不足以一一與人道,欣慰的是最終能夠堅持下來,慢慢的適應,并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所有的成功失敗。 不上班的日子,每天都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除了安排適當的休閑活動來調劑生活以外,應該如何有效利用時間,完成個人職業轉型或者收獲自我成長,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和生活發展增添動力? 基于我自身的經驗,在這段時間里,我做了幾件事情,來幫助自己確定目標和方向,制定規劃并用心執行,保持飽滿緊張的學習狀態,不虛度寶貴的時光。
“生活之輪” 反思過去,總結經驗
每當一個事情告一段落,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做一個回顧總結,為什么?因為回顧過去有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總結事物發展的規律有利于指導未來的實踐,而從過往獲得的經驗教訓,則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水平,促進了個人成長。 所以,在職業空窗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系統地梳理自己的過往,包括職業發展、個人成長、家庭社交、身體健康、財務狀況和休閑活動等。 為何要如此全面地省視自己?事實上,當我們要全面了解和評估一個人時,就無法忽略他八小時以外的人生,對于了解我們自身也一樣。 “生活之輪”包含了各種不同的主題,我們常說“生活不只有工作”之類的話語,因為我們在思考決策的時候,往往不僅僅落腳于某一主題之上,而是潛意識里基于所有主題權衡之后得出的結果。太多的事實都證明了生活之輪失衡后導致的分崩離析、支離破碎。 在離職后的幾天,我就開始系統地回顧過去幾年間的生活,簡要地整理成博文《工作四年:在行進中思考》,對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自我省視和總結。
對過去全面的反思與總結,可以幫助我了解過去的自己。但是,如果想知道在接下來的人生中如何與自己和諧相處,想知道現在的自己的真實想法,以及夢想中的自己是怎么樣的,還需要對自我進行更深刻的拷問。 這聽起來可能會有些拗口,但事實上,不少人并不清晰的知道自己當前的想法和未來想做的事情,也就是沒有明確的自我認識和人生目標。 “職業甜蜜區” 認識自我,明確目標如果你想去某個地方,那你需要搞清楚三件事情:
所以,想要獲得一個契合自己的職業崗位之前,需要做三件事情:
只有在適合自我定位、契合人生目標、符合人生規劃的職業崗位上,才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個人才能,獲得最高的滿意度。 可以通過坦誠的回答一些問題,來一步步描繪自我,包括角色、興趣、技能和個性等。
通過以上問題的答案,你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了。當你找到一個事情,是你的興趣所在,符合你的個性,而且你有能力將它做好時,你就相當于找到了你的“職業甜蜜區”,可以實現個人興趣與職業的完美結合,輕而易舉地出色完成工作。 接下來,你需要探索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么? 人生目標,是生命里的燈塔,無論何時,都給予你方向和動力,指引你接近理想中的生活,激勵你成為夢想中的自己。方向比努力重要,在不適合自己的方向上努力,只會南轅北轍。因此,在職業空窗期里,在踏出下一步之前,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我的這場人生長跑究竟何以為終,接下來要去向何方? 可以通過回答幾個問題來幫助你確定或塑造自己的人生目標。
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幫助你確認自己喜歡從事的活動、認可的人格品質、人生價值和短期目標,從而描繪出人生目標的輪廓。 如果你無法確定自己的目標,該怎么辦?首先要明白,這是一種普遍情況,世上只有很少數的人,有勇氣尋找和追求自己的夢想。其次,通過專注于自己當下的工作和生活,依然可以實現成功,獲得滿足感。 同時,人生目標并非一成不變,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人生階段的遷移,或者遭遇生活中的重大變故,個人目標都有可能出現變化,我們需要不斷的對它進行修訂,以保持它對于生活的指導意義。 在深刻認識自我和明確人生目標之后,就可以制定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長期規劃了。然后在調整好的方向上,按照規劃好的路線,全身心地付出,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完成自我探索之后,面對未知將來的那種恐懼感與無力感也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堅定與自信,確信通過努力是可以完成轉變的。職業空窗期是全面的自我提升的最好時機,通過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描繪自己的能力矩陣,鞏固優勢,補強劣勢,為新的職業機會做好準備。 系統化的知識才是經驗 自我提升,做好準備自我提升應該是有意識、有目標、有計劃的系統行為,應該搭建起個人的知識生態,讓知識獲取、知識消化、實踐鍛煉形成循環反饋,讓知識成為源頭活水,不斷為你的成長進步提供動力。
推薦兩篇文章,講述了如何搭建個人知識體系,以及如何通過刻意練習成為領域專家。 在這段時間里,我也整理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梳理了知識脈絡和技能圖譜,對于各種類型的知識有了全局的理解,能夠正確的對待海量紛繁的知識信息,有所取舍,加強系統化學習的能力,擯棄過多碎片化信息的汲取,保持條理清晰的學習節奏,重視知識總結和實踐。 以下是前段時間研讀的部分書籍,并對其中的要點精髓做了讀書筆記。
除了讀書之外,還需要勤加思考和實踐,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只有學以致用才能領會更深。因此,我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博文寫作,將商業模式和用戶體驗設計知識應用于全新的產品策劃實踐中,將用戶體驗要素模型靈活應用于面試準備過程等等。 即使在職業空窗期,也需要保持飽滿的學習工作狀態,以便的新的職業機會來臨時,能夠快速的進入狀態,做好準備,平滑的過渡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節奏中。 結語事實上,對于過去的反思總結、認識自我、明確目標和自我提升,是刻不容緩的事情,無論在什么樣的時期里,都需要去關注和執行,只不過在職業空窗期里,會擁有更好的契機和更迫切的需求罷了。 關于做出職業改變的決定,如果你無法堅定的說服自己,那你也無法說服別人理解你的離職動機,也很難讓人認同你的職業追求和目標,這將是新雇主考察你與新職位設定是否匹配的重要因素。 其次,辭職帶來的影響,特別是裸辭之后所要面臨的各方壓力,可能是你始料未及的。比如,經濟來源中斷后的生活壓力,親朋好友時不時關心帶來的精神壓力,而更多的可能是自己的期望與現實不符帶來的壓力。有時候,可以通過外出旅游或者回家靜養,暫時的回避現實,但這并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 所以,請謹慎對待每一次職業改變,而一旦踏出這一步,就要把握契機,深刻認識自我,明確目標,調整方向,然后繼續前行。 -END-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