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高》是明代畫家沈周的傳世名作,紙本設色,縱193.8厘米,橫98.1厘米,現藏于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廬山高》是沈周為他的老師陳寬(醒庵)70歲生日祝壽、憑借想象而創作的一幅精品,時年沈周41歲。 沈周早年取法董、巨,中年受黃公望、王蒙影響頗深,畫風嚴謹,用筆細密。此作即為“細沈”的杰出代表。 看到這些蜿蜒曲折的山脈、層層疊疊的樹木,究竟是如何構作的呢?同學們先別慌張,聽完張老師分步講解之后,之后下筆一定胸有成竹。 聚焦樹干 松樹干為魚鱗皴,其后一棵樹干為解索皴。如下局部大圖可見:
(二)示意圖為松樹的魚鱗皴皴法。 (三)由箭頭所示,可看出皴筆雖短,但仍沿著樹干的形體進行轉折。 勾松針 畫松先勾干,然后兩邊分枝,再勾松針。松針的勾法我們之前已講過。現在再重復提示一遍: (一)以二三或五根不等的松針合為扇形,形成一組用筆 (二)松針分兩次完成:先勾淡松針; (三)再加濃松針。 特別需注意: 枝干交叉時,用筆要碰、讓合適,避免兩條墨線一框到底、不留余地。 上色 樹干上色用赭石,松針用汁綠渲染。如圖: 藤蔓畫法 為了表達樹木的蒼老遒勁,很多時候我們會在樹干周圍增添藤蔓纏繞。那么如何處理這一看似隨意、實則考驗畫功的景物呢?
(一)兩根藤蔓交叉時要注意形體節奏,運筆時要有碰有讓; (二)基本不要出現濃淡、虛實的變化,靠運筆時自然出現的枯濕變化來解決; (三)數根藤的交叉要注意其分割出的空白空間的變化; (四)藤蔓呈下垂狀,其夾葉為互生,一根根下垂的藤蔓如掛簾一般; (五)藤蔓的轉折要依照樹干進行。
|
|
來自: 奇石yc263k0ad8 > 《名家畫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