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并購買李雅文后續(xù)10節(jié)收費專業(yè)課《心理咨詢中的精神病學》,請戳鏈接 >>了解詳情 ---以下為文字速記內容--- 她的月經婚育史是這樣的,她的月經是規(guī)律,但是有痛經史,家族史是陰性的。現(xiàn)病史是(這樣),患者睡不好覺,出現(xiàn)3個月了,自己是托關系進來的這個單位,到單位也剛剛好3個月。她總是覺得領導對自己不好,不正眼看自己,有重要的活也不讓自己去做。擔心領導不喜歡自己,不器重自己,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有一個同事總是跟自己過不去,而且還聯(lián)合其他同事排擠自己。跟她們說話,她們故意裝作聽不到。每天晚上睡前,患者都在反復地思考這些在白天發(fā)生過的事情,她會想為什么這些人要這么對待自己,她覺得自己待不下去了,然后想換工作。 下了班之后,這位來訪者她總是喜歡一個人待在家里,不想出門,也不愿意跟別人聊天。容易跟父母發(fā)脾氣,但是事后她會后悔。與此同時,長期失眠,讓她開始擔心自己的身體會出問題。然后她總是感覺到頭疼,擔心自己腦子里面長了腫瘤,因為她的媽媽就是因為腫瘤(腦瘤)去世的。 那么,說到這里,我截圖給大家,因為我怕讀得快了,大家可能會記不住這些具體的信息。說到這里,我想問一下我們在座的咨詢師,面對這樣一位來訪者,假如這些信息你已經都收集到了,你會怎么幫助她。我想我們進入下一輪的互動,5分鐘的時間,然后大家來告訴我,當你得知了所有的這些信息之后,你將怎樣幫助這位來訪者。然后關于她的評估,你會有哪些評估和判斷,以及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好,我們時間到了,我非常感謝大家的參與! 然后,在我們所有朋友們的答案中,我大概了三類。 一類是判斷她是一般的心理問題,屬于心理咨詢的范圍。然后有一部分建議轉診精神科,有一部分考慮她可能有更嚴重的問題,比如說她會不會有妄想。 那么,在這些問題里頭,我想大家可能都能看得到,我就不跟大家讀了。有些咨詢師考慮,要用合理情緒療法來幫助她。有些咨詢師考慮她是原生家庭的問題,沒有得到過贊揚,沒有得到過家里人的鼓勵。有的人建議,我們采取心理測量,根據結果來診斷她到底是抑郁,是焦慮或者是癔病,然后再取合適的原因下診斷。 那么,接下來給我們的各位朋友來揭曉答案。 剛剛又有一位朋友發(fā)來了一個檔案,說我覺得這位女孩的病情還不是特別嚴重,只是一時地陷在情緒中了吧。 那么,好,我們接下來來揭曉我們的答案,實際的情況是什么樣子的,我來給大家有一個解讀。 實際情況是:來訪者以失眠為由來診,但在咨詢過程中充滿了各種抑郁情緒和自我貶低。但是當時為她提供幫助的咨詢師沒有識別出來,因為她并沒有經歷過精神科的專業(yè)的培訓,她使用認知行為療法來幫助來訪者改善她的非理性信念。然后使用家庭作業(yè)的方式來督促來訪者的行為改變。咨詢3個月之后,來訪者不僅沒有出現(xiàn)行為上的改變和想法上的改變,反而越來越嚴重,徹底不能上班,在咨詢過程中表現(xiàn)得更加被動,覺得活著沒有任何意義,不想繼續(xù)接受咨詢,甚至開始有了自殺的想法。那么,咨詢師感覺到了巨大的困難,因此尋求督導。我們之前收集到的那些所有的資料都是在督導的過程中獲得的。 那么,督導的分析是這樣的,再給大家截一張圖。督導師識別出來了來訪者的一些抑郁相關的表現(xiàn),以及可能存在的適應障礙,就是她可能是個抑郁癥,也可能是個適應障礙?;颊呤撬缓糜X,出現(xiàn)有3個月了,這3個月剛剛有咨詢師朋友已經發(fā)現(xiàn)了,她到新單位3個月,剛好她的睡眠不好是3個月,考慮她是人際關系的問題,這個思路是很自然的。但是她這個睡不好覺3個月了,還有可能是一種什么情況,就是適應障礙,在適應障礙這個障礙中是可能有抑郁情緒的。 但是接下來,這個來訪者她表現(xiàn)的這些表現(xiàn),包括覺得領導對自己不好,自己低人一等,這是一種自我貶低的情況,無地自容。認為同事排擠自己,跟她們說話她們故意裝作聽不到,這在精神科的癥狀學里面有一個術語叫“牽連觀念”,獨處不愿與人交流,我們可以考慮她有可能是抑郁所致的抑制行為的減退。容易跟父母發(fā)脾氣,這在精神科里面也有一個術語叫“一極熱”(同音)。擔心她的身體會出問題,剛剛已經有朋友提到了,考慮她是不是有癔病。 另外,她的媽媽是因為腦瘤去世的,然后來訪者擔心自己的腦子里也長了腫瘤。這個很有可能,我們不能夠排除她有創(chuàng)傷的關系,媽媽因為腦瘤去世對于她來說可能是一個挺大的創(chuàng)傷。然后她身體出現(xiàn)頭疼,這種軀體不適的時候,她可能開始會有這樣的擔心,這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理解的話我們也是可以說得通的。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里。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我們同時可以用心理的角度來說得通的一些事情,但是在后期卻表現(xiàn)為了嚴重的精神障礙,那么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作為心理咨詢師,在從事咨詢工作的過程中可能存在風險的地方,因為有不少抑郁焦慮的病人,他們首先選擇的不是去看精神科醫(yī)生。當我在精神科出門診的時候,有不少的患者會告訴我,在來我之前他(她)去看過不少的咨詢師,然后覺得沒有用,最后有好多人是被家里人勸著,生拉硬拽地來到了精神科來看,而且還是選擇來精神科看心理咨詢門診。我當時在北京安定醫(yī)院出心理咨詢門診,有不少患者是這種情況,但是他們到我這兒的時候,都已經到了需要用藥的程度。 那么,最后這位患者被轉診精神科,診斷為重度抑郁發(fā)作,然后給予抗抑郁癥藥物治療。1個月之后,她的癥狀出現(xiàn)了好轉。 除了抑郁,強迫障礙也把稱為“強迫癥”,也是我們在臨床上經常會看到的一些現(xiàn)象。強迫癥在以前的診斷標準里,包括現(xiàn)在我們還沒有取消的CCMD-3里面,它屬于神經癥的范疇。那么,神經癥在精神障礙里面算是比較輕的類型。 強迫癥,我現(xiàn)在再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也是一位女性患者,30歲,是會計,她因為潔癖在家人的勸說下來尋求心理咨詢?;颊咛貏e愛干凈,每天一定要把屋子打掃得干干凈凈的,進門前從外面下班回來,進門之前先脫掉外衣放在門口的一個筐子里。然后進門之后把里面的衣服脫掉,放在進門之后的另外一個筐子里。然后直接進入衛(wèi)生間,洗澡之后才會進入客廳,進入臥室。通常她的洗澡時間是2個小時左右,不僅自己如此,她還如此要求她的愛人。每天用8次消毒液給衣服消毒。 她的愛人捕捉到(這樣的信息),這個患者是被她愛人勸說一起來的心理咨詢,所以她的愛人當時也在場。除此之外,患者每晚睡前會多次檢查門窗。有時候半夜里醒來還要再去檢查。 那么,當我們的來訪者第一次來咨詢,然后當我們看到這些信息的時候,我們會怎么考慮,你們覺得她哪些方面出了問題,還是沒有問題。同樣,還是5分鐘的時間,我想看看大家對于這樣一位患者,我們怎么考慮,怎么考慮怎么幫助她。 好,我來給大家讀一下答案,我們各個群里轉發(fā)過來的答案。 有的咨詢師說她是強迫癥,然后如果是強迫癥的話,考慮使用認知行為的治療是可行的。有的咨詢師考慮她是不是曾經有過創(chuàng)傷史,然后也有的咨詢師考慮如果她自己覺得不痛苦也沒有關系,關鍵她家人很痛苦,也有的咨詢師說如果她自己覺得沒有什么不妥的話,那么需要認知的是她的家里人,需要接受她。 有的朋友問她的父母是什么樣的,咨詢她第一次出現(xiàn)檢查行為的時間以及她覺得長時間洗澡檢查有沒有必要。當然,我們有朋友已經提到過強迫的診斷要考慮強迫和反強迫的問題。有的咨詢師朋友關心她的原生家庭和教育。當然,也有一些朋友說到了,我們要考慮她的現(xiàn)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看看她以前的創(chuàng)傷史。然后,我們要排除器質性的精神病,然后還有軀體性疾病。 目前看起來,絕大多數朋友認為她的行為是有問題的,大多數人會考慮她是強迫癥或者強迫神經癥。 那么接下來,我們怎么來治療她。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過多地跟大家進行互動,大家如果有想回答的可以發(fā)文字,我們繼續(xù)往下進行。 這位來訪者的咨詢師是心理動力學取向的。在她完成了初始階段的評估之后發(fā)現(xiàn),當然她提供了一個架設,就是這個患者可能是在俄狄浦斯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困難,繼而她運用動力學的技術給予患者進行心理治療。 治療半年之后,患者的家屬和咨詢師聯(lián)系,說患者現(xiàn)在每天晚上不僅僅檢查門窗的情況加重了,而且開始在枕頭下面放水果刀、放剪子。除此之外,她開始不出門。如果愛人逼迫她出門,出門之后她一定會把所有的衣服扔掉。 當然,我們這位咨詢師朋友也沒有精神科的背景,但是她隱隱約約嗅到了一點點精神障礙的味道,她也考慮可能會是強迫癥,而且好像有點嚴重了,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情況,于是她咨詢了有精神科背景的同行。同行建議患者到精神科就診,患者當初的態(tài)度是拒絕,后來在家屬的強制下進行了就診。精神檢查的過程中,患者傾訴(她說)之所以那么愛干凈,是因為覺得有人往自己身上投毒,所以所有的衣服必須洗干凈。之所以每天晚上檢查門窗,是因為覺得有壞人在跟蹤自己,而且有聲音告訴她這些壞人打算闖入自己的家中,藏水果刀、藏剪子是為了自我防衛(wèi)。 而這一切,后來在咨詢的過程中,精神科大夫檢查的過程中問到,這一切都是因為她跟現(xiàn)任的單位領導發(fā)生了矛盾。因為所在單位的賬目有些問題,她自己不同意領導的做法,因此特別擔心領導會加害自己。那么投毒,還有打算傷害她的人都是領導派來的。那在這種情況下,最后患者的診斷是短暫精神病性障礙,給予精神病的藥物治療,一周之后病情出現(xiàn)了好轉。 這樣的結果好像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通常來說,最開始如果我們的來訪者給自己那樣的陳述,或者是她的家屬給自己那樣的陳述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這就是個強迫癥的問題,安全感不足的問題?;蛘哒f如果她只是愛干凈,那也沒什么有問題的地方,對吧?家里人接受一下就可以了。但是,這個來訪者后來發(fā)展成了精神病性障礙。 這里頭一個有經驗的精神科醫(yī)生是可以作出預警的,通常來說,強迫癥不會發(fā)生在30歲左右。那么我剛才問了一句話,如果考慮她是強迫癥的話,我們還需要獲得什么樣的信息,那么這個信息就是起病年齡,我們要知道起病年齡大概是多大。如果說她是在青春期起病,那么強迫癥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她在30歲左右起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考慮她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前期表現(xiàn)。有不少精神障礙的前期表現(xiàn),可以在外顯的行為上好像是強迫癥狀,但是她內心的想法未必是一樣的。剛才我們有咨詢師朋友已經問到了,就是我們要去問她,她為什么要洗那么長時間,她那么洗自己難受不難受,她覺得有必要么。我們咨詢她有沒有強迫和反強迫,當然這是有一些經驗的咨詢師會這么問。我們這樣問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漸漸地會發(fā)現(xiàn),可能會提示我們一些線索,她也可能不是我們理解的那個非常單純的強迫癥。 那么,分享了這兩個案例之后,有一些咨詢師,我知道我們今天有好多的咨詢師朋友在聽這個公開課。我不希望我們這兩個案例能夠嚇到大家,因為我們常規(guī)地在做心理咨詢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當我們擁有了一些精神科的專業(yè)之后,我們自然地就會有這樣的嗅覺。所以,我們要問一個問題,接下來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什么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看起來好像診斷了有問題之后我們都給轉診出去了,那么如果有這樣的來訪者來找我們,我們心理咨詢師可以做些什么呢?換句話說,心理咨詢師有用武之地嗎? 事實上,每一個癥狀的背后都有一段獨特的故事。目前,針對國內龐大的這個精神障礙群體,剛才說到了2005年是2.46億,精神科醫(yī)生是相對來說嚴重不足的。在臨床工作中,精神科醫(yī)生的診療時間是嚴重不足的。通常來說,精神科醫(yī)生的診療時間是嚴重不足的。而且還有另外一點是什么呢?就是僅僅就服用藥物來說,遠遠不能解決患者的根本問題。 比如說,有一位患者她是因為失眠來的,但是后來詢問之后得知患者她家里有經濟糾紛,她自己的姑姑侵吞了她的房子。但是她跟姑姑(以前關系非常好),在小的時候,姑姑對她照顧得又非常好,她又覺得無法下手。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單純地給她服用幫助睡覺的藥物,精神科叫“鎮(zhèn)靜催眠藥物”,很明顯,是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那么,在臨床上就會出現(xiàn)這么一個現(xiàn)象,所謂的“服藥的依從性差的現(xiàn)象”。 有些患者在看過精神科醫(yī)生之后,可能根本就不會去取藥,那也就談不上什么依從性。在精神科診斷的過程中,醫(yī)生看到了病,開出了藥,患者沒有服用或者根本就不去開,那么從醫(yī)生的角度來看是依從性的確不好。但是從患者的角度來看,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原因,自己的病因在哪里,只是一時間他(她)可能難以啟齒,不跟精神科大夫說?;蛘哒f精神科的大夫的門診量特別大,也不太可能會給患者更多的時間來描述她自己內心各種的原因,或者說他(她)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痛苦。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一次貌似完全沒有用的就診就發(fā)生了,相應地,這次就診就很可能會令患者更加沮喪。 我經常會說有“一元性”的,所謂的“一元性的創(chuàng)傷”的問題,就是來訪者很有可能,假如我們想象一下,抑郁癥的患者來這里可能是獲得最后的一個希望,他(她)來尋求幫助。但是,如果醫(yī)生只是給他(她)開藥,沒有給他(她)其他的,沒有詢問他(她)其他的原因,也沒有關注他(她)內心真實的想法。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抑郁癥的患者可能都會選擇不去取藥,或者認為這次看病是沒用的。那么,他(她)最后的希望破滅之后,很有可能會發(fā)生極端的行為。 跟大家分享一下目前精神科的狀態(tài),某些三甲醫(yī)院的專家每隔半天可能要看40多個病人。如果我們就按40個病人來算的話,上午工作4個小時,那么大概每個病人能夠看病的時間,能夠跟大夫待在一起的時間是6分鐘。這里頭還不包括大夫有可能偶爾地去上個廁所,或者說喝口水。那么很明顯,對于帶著故事而來,長期被病魔折磨的病人來說6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弄不好的情況是,專家們有時候看的還要更多。 我記得好像是去年,趙旭東(音同)教授寫過一篇文章《像繡花一樣看病》,但是這是一個特別特別理想的狀態(tài)。事實上,精神科醫(yī)生看病就應該是那樣看,但是在當前精神科現(xiàn)有的條件下,這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我們知道,作為心理咨詢師,我們沒有精神科的背景。但是目前精神科的現(xiàn)狀是,許多精神科的醫(yī)生也并沒有得到過系統(tǒng)的心理治療和心理咨詢培訓的背景。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心理咨詢師來說,我認為我們對于來訪者的治療和康復就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雖然我們的《精神衛(wèi)生法》是這么規(guī)定的,我們不能夠跟服用藥物的精神科的患者進行心理治療。 根據我這么多年臨床的經驗,絕大多數的精神科障礙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同時都要接受心理治療,這才有利于他(她)更好地康復。許多精神障礙的患者,他(她)之所以會得精神障礙,是人格發(fā)展水平的不足,那么對于我們在座的,今天一起來參與公開課的各位來說,大家可能都知道人格水平發(fā)展的不足,是我們可以做工作的部分。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就像我們剛才舉的兩個例子,一個是重度抑郁障礙,一個是短暫性精神病性障礙,那么這兩位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之后,她的癥狀迅速得到了控制。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再結合心理咨詢或者是心理治療,對他們的康復是非常有利的。 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對精神科藥物有什么樣的看法,根據我的經驗,好多的人都會覺得精神科藥物是很可怕的東西,吃了之后會不會成癮,吃了之后會不會有副作用,吃了之后會不會變傻……很多人會有這樣的一些誤解,當然我不知道這個誤解從哪里來,我想可能來源于某種恐懼,就是我是被藥物控制著的這種恐懼。關于精神科藥物怎么起效果,我在后續(xù)抑郁癥那節(jié)微課里面,從科學的角度來給大家進行具體的闡述。你可能知道,你也可能不知道,你的大腦真的不受你主觀意志的控制。 好,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專業(yè)的服務,我最后想說的是精神科的知識是心理咨詢師必不可少的知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在做督導過程中的一個體會,就是我們的咨詢師在做咨詢工作的時候,有好多知識我們之前是很明確的,但是在做咨詢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忘掉,比如說保密例外。 在座的都是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我想問一下大家,大家問一下,在自己的心理也問一個問題,在什么情況下,我們的保密原則可以由例外。這個問題不需要回答,大家問一問自己就好了,然后建議大家在課程結束之后去看一下中國心理學會的《倫理守則》,可以在中國心理學會的網站上查得到。當然,我也可以一會兒分享給大家這篇文獻,希望能夠跟大家一起共同學習。作為心理咨詢師,我們需要做專業(yè)的工作,那么在《倫理守則》里跟大家特別強調的是什么?心理咨詢師應該充分認識到繼續(xù)教育的意義,在專業(yè)工作領域內保持對當前學科和專業(yè)信息的了解,保持對所用技能的掌握和對新知識的開放的態(tài)度。 當然,我們作為心理咨詢師也應該在自己的專業(yè)能力范圍內,根據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培訓,督導的經歷和工作經驗來為不同的人群提供適宜而有效的、專業(yè)的服務。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去讓自己變得更能夠勝任心理咨詢師的工作,是我們作為一個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yè)一個職業(yè)的要求。 那么,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感謝大家的收聽!如果想重聽這次分享的全部內容,可以在心樂土武志紅的微信公眾賬號中找到,謝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