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補氣 1.【四君子湯】(《圣濟總錄》)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陳名六君,祛痰補益氣虛餌,除卻半夏名異功,或加香砂氣滯使。 2.【參苓白術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參苓白術扁豆陳,山藥甘蓮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棗湯調服益脾神。 3.【補中益氣湯】(《內外傷辨惑論》)補中益氣芪術陳,升柴參草當歸身,升陽舉陷功獨擅,氣虛發熱亦堪珍。 4.【玉屏風散】(《醫方類聚》)玉屏風散最有靈,芪術防風鼎足形,表虛汗多易感冒,益氣固表止汗神。 5.【生脈散】(《醫學啟源》)生脈麥味與人參,益氣養陰效力神,氣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脈絕急煎斟。 6.【人參蛤蚧散】(《博濟方》)人參蛤蚧作散服,杏苓桑皮草二母,肺腎氣虛蘊痰熱,咳喘痰血一并除。 (二)補血 1.【四物湯】(《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四物地芍與歸芎,血家百病此方宗,婦女經病憑加減,臨證之時可變通。 2.【當歸補血湯】(《內外傷辨惑論》)當歸補血東垣箋,黃芪一兩歸二錢,血虛發熱口煩渴,脈大而虛宜此煎。 3.【歸脾湯】(《正體類要》)歸脾湯用術參芪,歸草茯神遠志隨,酸棗木香龍眼肉,煎加姜棗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卻,便血崩漏總能醫。 4.【炙甘草湯】(《傷寒論》)炙甘草湯參桂姜,麥冬生地麻仁襄,大棗阿膠加酒服,通陽復脈第一方。 5.【泰山磐石散】(《古今醫統大全》)泰山磐石八珍全,去茯加芪芩斷聯,再益砂仁與糯米,婦人胎動可安痊。 (三)補陰 1.【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六味地黃益腎肝,山藥丹澤萸苓摻,更加知柏成八味,陰虛火旺可煎餐,養陰明目加杞菊,滋陰都氣五味研,肺腎兩調金水生,麥冬加入長壽丸,都氣磁柴石菖蒲,耳鳴耳聾俱可安。 2.【左歸丸】(《景岳全書》)左歸丸內山藥地,萸肉枸杞與牛膝,菟絲龜鹿二膠合,壯水之主第一方。 3.【大補陰丸】(《丹溪心法》)大補陰丸知柏黃,龜甲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熱,陰虛火旺制亢陽。 4.【一貫煎】(《續名醫類案》)一貫煎中生地黃,沙參歸杞麥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氣,陰虛脅痛此方良。 5.【石斛夜光丸】(《瑞竹堂經驗方》)石斛夜光枳膝芎,二地二冬杞絲蓯,青葙草決菊杏藥,參味連苓蒺草風,再入犀羚清虛熱,養陰名目第一功。 6.【補肺阿膠湯】(《小兒藥證直訣》)補肺阿膠馬兜鈴,鼠粘甘草杏糯呈,肺虛火盛人當服,順氣生津嗽哽寧。 (四)補陽 1.【腎氣丸】(《金匱要略》)金匱腎氣治腎虛,地黃淮藥及山萸,丹皮苓澤加桂附,水中生火在溫煦。 2.【右歸丸】(《景岳全書》)右歸丸中地附桂,山藥茱萸菟絲歸,杜仲鹿膠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五)陰陽雙補 1.【地黃飲子】(《圣濟總錄》)地黃飲子山茱斛,麥味菖蒲遠志茯,蓯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棗服。 2.【七寶美髯丹】(《本草綱目》)七寶美髯何首烏,菟絲牛膝茯苓俱,骨脂枸杞當歸合,專益肝腎精血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