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有些人讀書很認真很認真,但讀完之后卻記不住書里的內容,這是為什么?怎么解決? 本篇文章帶你認識和解決“讀書記不住”的問題。 讀書為了什么?有些人說為了興趣,的確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讀書本身能給愛好讀書者帶來很大的愉悅感。但若要把一件事情做到頂尖的水平,單純靠興趣驅動肯定是不行的。 就像一個音樂愛好者,想在音樂上有一定的造詣,他就不能把音樂僅僅當成興趣那樣隨心所欲了,他更多會在乎一種結果,為了獲取一個好的結果,他會逼著自己在音樂道路上進取。這就是專業與不專業的區別,專業的必須注重結果的好壞,而不專業的則可以注重過程的快樂。 那對于讀書呢?讀書更是如此,讀書經常容易忽略結果,似乎只要有讀書這個過程,讀書就產生了意義,而讀完之后能獲取到什么東西似乎不太重要。有的人讀完一本書,你一問他那本書寫了什么內容,他整個就蒙圈,支支吾吾說不出個什么來,實際上我判斷不出他是否真的讀過那書。 企業界的心靈雞湯大師,俞敏洪,自稱在大學期間讀了八百本書,并在有這樣一個關于讀書的論調,他說,讀完書后忘了,和全然沒有讀過書是完全不一樣的,盡管忘了你讀到的內容,但書已經在潛移默化地滋潤了你的生命。 最初我也挺同意這個說法,后來想了想,覺得有問題,如果按他這種標準讀書,我一天可以讀十幾本。反正不需要記住,看書就像翻書一樣。 讀書,固然要以樂趣作為基礎,但更要看結果,一本讀完都記不住的書,真能滋潤你的生命?我是很懷疑的。一本在我看來有價值的好書,一般會讀三遍以上,之所以要反復讀,就是要記住書的內容精華和思想精髓,方可進一步化為自己的思想產出。 在我看來,讀完一本書后不能清晰記得書里的內容,基本上就形同于白讀。就像一個人自稱熟讀唐詩三百首,你讓他背一首,不會!你讓他談談詩的見解,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知道有幾個牛得呱呱叫的詩人叫李白、杜甫、白居易。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和背幾個人名看起來效果也差不多嘛。 在上大學時,有一天一閨蜜興致沖沖跑來跟我說她讀了一本書,我說那你給我說說那本書,讓我也去找來讀讀。結果整個過程她要么是“那什么,哎呀我忘了,書里怎么寫的?”,要么是“那個,就是那個誰,我怎么想不起來了呢?”,一張可愛的臉蛋急得紅撲撲的,唯一能確切記住的就是自己讀過這本書。 為什么讀完一本書,就是記不住其中的內容呢?為什么同樣一本書,別人讀完就能記住,而自己讀完沒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凈了呢? 這也是我曾經的困惑,相信也是非常多人的困惑。 讀書是指獲取,理解并且儲存書本中知識信息的過程。人腦在讀書過程的運作,前后可以分為四個環節,分別是信息的獲取,信息的整理,信息的儲存以及信息的激活等一系列環節。 信息的獲?。和ㄟ^閱讀,從書本中提取有價值的知識信息,接受并且理解所提取的知識信息。 信息的整理:通過一定的邏輯關系,把所獲得的信息鏈接起來,有條理的信息鏈條會比雜亂無序的信息更好儲存在大腦中。 信息的儲存:大腦就像一個磁盤,如何把整理好的知識信息輸入并保存,以及如何把停留在大腦淺層的短期記憶轉化為存儲在大腦深層的長期記憶。 信息的激活:信息存儲在大腦之中,如何建立起高效的檢索體系,使得信息的激活與調用變得隨心所欲。 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信息的一種腦力活動,從通過文字向大腦輸入知識信息到最后知識信息的激活輸出,必須經歷過上面這四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是以上一個環節為基礎的,信息的整理以信息的獲取為基礎,信息的儲存以信息的整理為基礎,信息的激活以信息的儲存為基礎。 如果你讀書效果不佳,或讀完書之后對書中內容記憶朦朧,或感覺內容太混亂難以記憶,或難以激活調用儲存在大腦中的知識信息造成輸出困難,毫無例外,一定是上面4個環節中哪以環節出現了障礙,導致知識信息從輸入到輸出整個流程出現了斷裂。1信息獲取障礙如果你讀書不知所云,這是因為存在信息獲取障礙。導致信息獲取障礙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書內容的難度過大,另一個是讀書時不專注。 我有個觀點,讀一本書,不要超出自己的理解力太遠,否則讀起來艱難晦澀,書里每個字都認識,但放在一起就不認識了,基本不可能提取有價值的知識信息。 不能理解的內容,人腦只會暫時儲存在淺層記憶中,很快就會忘記。讀書不是要應付考試,死記硬背那玩意肯定行不通。 由于理解力不足導致讀書過程中信息獲取障礙很難在短時間內克服。只能先讀那些自己覺得偏難、但還是能理解的書,讀多了之后,理解力慢慢提高,由于理解里不足導致的信息獲取障礙才會慢慢得到清除。讀書不專注也會產生信息獲取障礙,讀書是一個腦力活動,對專注力的要求很高,專注和不專注在結果上有著天壤之別。比如你一邊跟人聊天一邊讀書,即使書本的內容都能理解,但依然會過眼就忘。 2信息整理障礙在讀書的過程中,如果你感覺腦袋混亂,所吸收的知識信息難以連成體系,說明你讀書過程存在信息整理的障礙。 書本就像是一個大沙灘,從沙灘上獲取的知識信息像是貝殼,是零散的,那么整理分類這些知識就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通過一定邏輯關系整理起來的信息鏈條,遠遠要比亂糟糟的信息碎塊好儲存,也更容易轉化為長期記憶。 整理信息的邏輯關系主要有時間邏輯,推理邏輯,故事邏輯: 時間邏輯:指按照一定時間順序把提取的信息進行整理,和時間關聯性比較大的知識信息適合于用這種邏輯關系。 推理邏輯:指按一定的歸納、演繹或者因果邏輯把提取的信息進行整理,經濟學、哲學、數學等理論性比較強的知識信息適用于用這種邏輯關系。 故事邏輯:指按一個故事的形式把提取的信息進行整理,故事元素包括人物、時間、事件、地點等,即有利于長期記憶,又有利于把細節記憶清晰,文學、歷史等故事性比較強的相關知識信息適用于用這種邏輯關系。 信息的整理并不容易,很多人讀書效果不佳,就是在這一環節做得不好,知識信息零碎而混亂,很難存儲在大腦之中,也就更不可能輸出為自己的見解。為什么有些人可能讀了很多書,對事物卻始終沒什么見解,大多數是因為存在信息整理障礙。 3信息儲存障礙我們經常會發現,讀完一本書之后,不用多久就會忘得差不多了,這就是存在信息儲存障礙的結果。信息儲存障礙使得獲取并整理好的知識信息難以轉化為長久記憶,而僅以短期記憶的方式呈現,短期記憶遵從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不用多久就差不多忘得干干凈凈了。 人腦的記憶體系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短期記憶,另一個是長期記憶。如果把人腦比喻成電腦,短期記憶就是緩沖內存,存在上面的信息不會長期保存,很快會被大腦清除并用以儲存其他信息;長期記憶則是磁盤,存在上面的信息會長期保存,輕易不會丟失。 要克服信息儲存障礙,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有幾個技巧很有效果,分別是放松記憶、目的性重復,右腦圖片成像記憶。 放松記憶:大腦所處狀態無外乎四種,并且會相應釋放出不同的腦電波。第一種狀態是人清醒并十分警覺,釋放出的腦電波是β波;第二種狀態是人整個身心都很放松,釋放出的腦電波是α波;第三種狀態是睡意朦朧,微微發困,釋放的腦電波是θ波,第三種狀態是深睡,釋放的腦電波是δ波。腦學家研究表明,當人腦在α、θ波下更容易形成長期記憶,也就是人在放松狀態下記憶的東西更容易長久不忘。所以讀書時,應該把身心調整到很放松的狀態。 目的性重復:記憶曲線是一條隨著時間遞減的圓弧曲線,這表示記憶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丟失。在短期記憶之中,每次都只會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夠形成長期記憶,想使更多內容植入到長期記憶中,可以用目的性重復的方法。什么叫目的性重復?就是有針對性地、只對最重要的信息進行重復記憶。所以讀書做筆記是很重要的,像我,不動筆,不讀書。 右腦圖片成像記憶:人一般使用左腦對文字、語言信息進行記憶,卻忽略了右腦的強大記憶潛力。在腦海里最難以磨滅的記憶一定是一些畫面圖片,而不是一些文字信息或者語音信息,這就是右腦圖片成像記憶法的威力。在讀書時,不妨試著將知識信息處理成圖片信息,這讓長久記憶的可能性會更加。有些人喜歡把要記的東西整理成圖表的方式,利用的便是右腦成像記憶。 在記憶力上,不同人之間先天的差距很大。但大腦中所蘊含的記憶潛能都是一樣的巨大,如果通過適當方法的訓練,絕大多數人的的記憶力都可以達到一種令人驚訝的狀態。 4信息激活障礙 讀書人經常會落入很難堪的境地,就是被罵為“死讀書,讀死書”,說的就是那些存在信息激活障礙的人。我們讀書不但要能夠很好得儲存知識信息,還要能夠能很好地對這些知識信息進行激活調用。你一定會有過這樣的經驗,在需要用到某知識時,怎么也想不出,而可能在走路或者吃飯的時候,這知識一下子就蹦入意識之中。這說明你很成功地在大腦中儲存這些知識信息,卻不能隨心所欲地激活調動這些知識信息。 信息激活障礙,主要是大腦中缺乏一個好的檢索系統用以隨時搜尋所需要用到的信息。這可以類比于你的房間里有成千上萬本書,但擺放亂糟糟沒有任何的規律可言,當你從中想找一本書時,那就只能是碰運氣,或者用笨方法,一本一本地找過去。 信息激活障礙直接導致的是輸出困難,知識信息儲存得好,卻很難輸出為你的見解,那么就難免成為一個“死讀書”的人。 如何預防死讀書?方法有三個,系統地讀,有針對性地讀,讀后復述內容。 系統讀書可以讓知識信息形成一個體系,同時也是對知識信息十分有效的分門別類;當需要用到某個知識信息時,到相關體系中去搜尋。 針對性讀書,即激發自己對某些知識的需求,然后目的性很強地去尋找相關的書籍來閱讀;針對性讀書可以使得知識信息在我們的大腦中形成強印象。 讀后復述內容,就是一個模擬輸出的過程,通過口述或者筆述,脫離書本把內容一五一十地復述。這是我個人最推薦的方法,但你讀完一本書后能用自己的語言或者文字大概復述一遍其內容,效果絕對杠杠的。 讀書不死讀,讀死書不讀,讀書的最終目的是激活輸出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你如果一直懊惱自己讀書效果不好,相信這篇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示。 關鍵點總結 1、讀書以興趣為基礎,但又不能止于興趣,更要看中能從讀書這個行為中獲取多少知識信息。 2、讀完一本書后不能清晰地記得書里的內容,基本上形同于白讀。一本讀完都記不住的書,很難說對你產生什么影響。 3、人腦在讀書過程中的運作前后可分為四個環節,分別是信息的獲取,信息的整理,信息的儲存,信息的激活。 4、不同人之間記憶力先天條件有差異,但記憶潛能都是一樣的巨大,通過科學訓練,絕大多數人的的記憶力都可以達到一種令人驚訝的狀態。 5、讀書不死讀,讀死書不讀,讀書的最終目的是激活輸出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