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不僅是治病的,中醫是調常的 ——李辛 “從中醫角度看來,人體根據層次可以分成三個能量中心:最下面我們稱之為下焦,是人體的深層部分,用以儲存精氣;中間的圈是中焦,就是要吃東西產生能量的部分;還有上焦,呼吸外來清氣,接受中焦輸布的水谷精微之氣,再輸送到全身。三焦不光是上、中、下位置的劃分,更應該看做外、中、內的劃分。
這么劃分是為了幫助大家理解,人體實際沒有這些劃分。你可以把人體看做一個籠統沒有區隔得能量空間。三焦其實是一焦,即古人所謂‘一氣流行,無所不至’。
當人體的能量出現問題的時候,所有的部分都會出現問題,不同的只是最明顯的問題和部分容易被我們看到、感受到。當你丟一顆石子到池塘里的時候,首先讓你注意到的是中心那個動蕩最大的漣漪,但其實,整池水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波動。
我們比較熟悉西醫劃分疾病的名稱,比如感冒、喉嚨痛、咳嗽、發燒、吐痰,同時會有白細胞升高、呼吸加快、體溫升高,或者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甚至血糖、血壓有問題。。。。這些都是不同部位、不同臟器的細微變化。在中醫看來,這些全部都是因為人體失調以后容易出現、甚至同步出現的問題,這些都不是原因,也不是互為因果,而是結果。
當人體能量失衡的時候,會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首先需要做的,不是去糾正一個個細節的偏差,而是要幫助人體的能量回歸到正常的狀態?!?/span>
——《兒童健康講記》 一個家庭小孩子一生病,很多做父母的容易亂了陣腳,各種擔心恐懼便接踵而至。李辛老師一再強調“生病是正常的”,人永遠都會生病,從嬰兒到老年,這一路上都有可能生病。一個人生病是一個身體變化調適的過程,尤其是那些常見的癥狀。我們無法找到一個萬能的解決方案,但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思路去面對這些癥狀。
做父母的在孩子生病時首先自己要穩定心神,放下焦慮,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心態,用心的與孩子在一起,找規律、辨標本,從小孩子的每一次生病中找到線索。
首先從九字真言“有沒有?通不通?定不定?”開始。
“有沒有?”:就是資源有沒有?判斷中焦、下焦有沒有?如果這兩個個地方能量不夠,容易得不單純的病。如果中下焦沒問題,就可以松一口氣。 “通不通?”:就是渠道通不通?出汗、排便、排尿、舌苔、手腳的溫涼,這些都需要做父母的用心的觀察 “定不定?”:就是孩子的神定不定?現代社會各種高科技產品,孩子被過早信息化,做父母的要用心陪伴孩子,觀察孩子的神有沒有受到影響。
對孩子的每次生病都用心的觀察,對孩子表現的病癥以及病背后的原因的分析,做父母的需要從整體的能量角度來考慮的孩子健康問題。當出現孩子的能量失衡的問題時,我們不是去糾正一個個細節的偏差,更需要幫助孩子的能量回歸到正常狀態。飲食、作息、運動,甚至是家庭、社會環境,尤其是父母長輩的精神狀態、思想認知、生活方式、價值取向等都對孩子有著重要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