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圣女公墓,始建于16世紀,起初是教會上層人物和貴族的安息之地,19世紀后成為俄羅斯著名知識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歸宿。公墓占地7.5公頃,埋葬著2.6萬多位名人,有著名文學家普希金,作家果戈理、契訶夫、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戲劇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蹈家烏蘭諾娃,播音員尤利·列維坦,飛機設計師安德烈·圖波列夫,政治家米高揚、波德戈爾內、葉利欽等。每個人都通過自己獨特的墓碑,向世人講述著他們不同的生命故事。在俄羅斯人的心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別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讀生命、凈化靈魂的殿堂。
![]() 烏蘭諾娃,出生于舞蹈世家,九歲開始在彼得堡舞蹈學校學習,畢業后進入列寧格勒歌劇芭蕾舞劇院,1944年開始在莫斯科大劇院演出,先后主演 “睡美人”“天鵝湖”“吉賽爾”等名劇,兩次訪問中國,是中國人最熟悉的芭蕾舞演員。1962年停止舞臺演出,致力于排練和培養青年新秀,1998年病逝,終年88歲。我國著名詩人艾青在詩作“致烏蘭諾娃”中描寫她:像云一樣柔軟,像風一樣輕,比月亮更明亮,比夜更寧靜……比夢更美,比幻想更動人。
![]() 尤里·尼古林,俄羅斯大馬戲創始人、喜劇大師,1973年獲蘇聯人民演員稱號,1982年任莫斯科馬戲團團長。75歲去世時,當時的葉利欽總統在電視上宣布他的死訊,為他舉行了整整兩天遺體告別儀式,之后還舉行了國葬。死后第二天,他深愛的一只狗也死了,永遠伴隨著他。
![]() 戈沃洛夫,大將,炮彈專家。
![]() 戈洛多維科夫,將軍,蘇聯英雄,騎兵總監。
![]() 多瓦托爾少將、飛行員塔拉里欣中尉、伊萬·瓦西里耶維奇·潘菲洛夫少將,莫斯科保衛戰三英雄。
![]() 尼古拉耶娃,歌劇演員。
![]() 阿伊瓦諾夫,蘇聯人民演員。
![]() 契訶夫,俄國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變色龍》、《草原》、《第三病室》等,戲劇《結婚》、《求婚》《伊凡諾夫》等,其小說和劇作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高峰之一。生前總勸告人們要珍惜生活,知足常樂。曾經說過:要是你的手指頭扎了一根刺,那你應當高興的說,挺好,多虧這根刺沒扎在眼睛里;要是你挨了一頓棍子的打,那你就應該樂得蹦起來說,看我多有運氣,人家總算沒拿帶刺的棒子打我;如果你心愛的人背叛了你,你應該就感到萬分慶幸,慶幸她背叛是你,而不是你的祖國。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名演員、導演,戲劇教育家、理論家,著有《我的藝術生活》、《演員的自我修養》。他創立的以“體驗基礎上的再體驗”為基本內容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劇體系,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二十世紀世界現實主義戲劇運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國已故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對他的戲劇理論給予很高贊揚。
![]() 費多爾·夏里亞賓,低音歌王,歌聲曾讓托爾斯泰感動得流下了熱淚,高爾基把他的成就比喻為“俄羅斯藝術中的普希金時代”。低沉的嗓音震撼了整個世界,是俄羅斯民族的驕傲。由于受到國內激進分子污蔑和誹謗,被剝奪“人民演員”稱號,不得不流亡國外,他曾賭氣地說“我連骨頭也不能留在這個國家”。1938年在法國病逝,葬在巴黎一公墓。1956年蘇聯恢復其“人民演員”稱號,1984年在新圣女公墓舉行了骨灰重新安葬儀式。他是俄羅斯偉大畫家列賓的好友,墓上的雕像就是按照列賓為他所作的畫雕刻的。
![]() 索比諾夫,著名男高音,和費多爾·夏里亞賓基本上生活在同一時代,是蘇聯早期歌劇舞臺上光彩奪目的雙星,只不過他是抒情男高音,被音樂史家稱為“俄羅斯聲樂抒情的源泉”。1934年他去歐洲就醫,返回途中病逝于里加一旅館。他去世后,女雕刻家穆希娜在他墓碑上設計了一只垂死的天鵝,潔白美麗的天鵝成為了索比諾夫靈魂的化身,在唱完最后一支歌后凄婉地死去,表達后人對他的崇敬與思念。
![]() B.A.奧布魯切夫,院士。
![]() 米高揚,前蘇聯國家領導人,少有的“三朝元老”式人物,斯大林時代任部長會議副主席,赫魯曉夫時代任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赫魯曉夫后時代任最高蘇維埃主席。,一九四九年一月曾經到西柏坡與毛澤東進行秘密談判,商討中蘇關系以及中國革命勝利后蘇聯提供貸款、派專家來華幫助新中國建設等問題。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六年多次訪華。
![]() 阿爾喬姆·伊萬諾維奇·米高揚,前蘇聯國家領導人米高揚兄弟,科學院院士、工程技術上將,世界著名米格戰斗機設計者,墓碑一架插入云霄的米格戰斗機清楚地反映了他的理想和追求。
![]() 娜杰日達·阿利盧耶娃,斯大林第二任妻子,格魯吉亞人,比斯大林小20歲。他們彼此相愛,但都有堅強個性,家庭內部時常爭吵,每次都以斯大林妥協告終。1932年11月9日兩人一起參加慶祝十月革命節晚會,斯大林有什么事激怒了妻子,她中途退場,回到臥室后就舉槍自殺,時年31歲。對于她的死因曾有種種猜測,官方版本說她是開槍自殺,民間的版本是她被斯大林槍殺,至今仍是懸案。他們的女兒斯維特蘭娜在回憶錄中,對其母親的死解釋為“半是個人原因,半是政治原因”。墓碑用白色大理石雕成,神態憂郁,濃密的頭發向后梳成發髻,一只纖手放在肩上。很多游客喜歡用手撫摸她的面部,導致雕像局部發生毀損,后來管理部門用有機玻璃罩將其保護。
![]() ![]() 奧斯特洛夫斯基,戰士和作家,他的名字與保爾﹒柯察金一起,在人們的記憶里從不能抹去。作家1929年起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沒有摧毀他的意志,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寫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暴風雨所誕生的》兩部長篇小說,被譽為用生命寫作的人。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與其中的那一段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影響了我國幾代人。1935年底,蘇聯政府授予他列寧勛章,1936年在莫斯科病逝。墓碑是臨終前的一刻,表情安詳,兩眼凝視著遠方,手下還有一摞書稿,墓碑下面是陪伴他一生的軍帽和馬刀。
![]() 法捷耶夫,著名作家,蘇聯國內戰爭結束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新生代”重要代表,曾長期擔任作協主要領導,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毀滅》和《青年近衛軍》。1956年3月13日,開槍自殺身亡。根據披露的史料“死前寫給蘇共中央的信”證實,因長期擔任作協主要領導職務,執行斯大林文化路線,參與了對許多文化人的迫害,悔恨莫加,遂以死謝罪。墓碑浮雕表現的是《青年近衛軍》中幾位共青團員臨刑前寧死不屈的場景。
![]() ![]() 卓婭,蘇聯女英雄,1941年11月德軍逼近莫斯科時,參加一個地下組織領導的破壞小組,在執行任務時被捕。11月29日,殘忍的德國士兵強暴了她,當著村民們的面把她在絞刑架上絞死,年僅18歲。1942年2月16日,蘇聯政府追授她蘇聯英雄稱號。據說當年斯大林得知卓婭犧牲的消息后極為震怒,曾給蘇軍前線指揮下令:對絞死卓婭的那支德軍部隊官兵,戰斗中一律格殺不論,不接受投降。卓婭的墓碑表現了就義前的片刻,短發和衣襟隨風飄起,秀麗的臉龐向空中揚起,顯示對敵人的蔑視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卓婭犧牲后,她的弟弟舒拉參加了紅軍,獲得了衛國戰爭一級勛章和紅旗獎章,在戰爭勝利前夕犧牲,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他們的母親根據姐弟事跡寫的著名小說《卓婭和舒拉的故事》,曾影響了無數中國青年人。
![]() 舒拉,卓婭的弟弟,獲衛國戰爭一級勛章和紅旗勛章,犧牲在戰爭勝利前夕。舒拉與母親科斯莫杰米揚斯卡婭的墓地,在卓婭墓地對面。
![]() 葛羅米柯,前蘇聯外長,墓碑上頭部浮雕像,被刻成陰陽兩副面孔,陽的部分是正雕像臉型凸出來,陰的一面凹進去,陰陽兩副面孔連在一起形成強烈的對比。據說雕像表現了葛羅米柯兩面人性格,他在前蘇聯絕大多數時間從事外交工作,在不同的政治時期都能保住地位,在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得羅波夫時期都得到了重用。
![]() 列夫.凱爾別里 雕塑家。
![]() ![]() 別爾西阿尼諾夫,俄羅斯最偉大的婦產科醫生,被稱為生命使者,在德國法西斯圍困莫斯科的日日夜夜里,他在地鐵里建起簡易醫院,迎接了1000多個嬰兒平安降生。他醫術高超,不管多可怕的難產都能迎刃而解。直到現在,還有他當年接生的人來墓前獻花。
![]() 列維坦,著名播音員,其聲音具有特殊的表現力,二戰時期激發了無數俄羅斯人斗志,使德寇膽戰心驚,希特勒叫囂攻克莫斯科要殺兩人,一是斯大林,二就是他。據說希特勒曾想把他擄到德國,以便在德軍攻下莫斯科后讓他向全世界宣讀德國獲勝的新聞。在擄掠計劃不能得逞后,又企圖炸死他,41年夏天德軍飛機把一顆半噸重炸彈投進蘇聯無線廣播委員會的院子,隨后德軍電臺宣布“布爾什維克無線廣播中心已被摧毀,列維坦被炸死。”但不到15分鐘列維坦的聲音重新響起。戰后,他負責播報蘇聯政府聲明、主持紅場閱兵慶典和克里姆林宮大會堂實況轉播,前后從事播音近五十年,1980年被授予蘇聯人民演員稱號。墓碑上,紅軍之星當頭照耀,他鎮定自若地面對話筒,一圈圈紅色電波傳向遠方。
![]() 赫魯曉夫,前蘇共中央領導人,一位使和平演變在他死后成功的大膽改革家。他的墓碑獨具特色,在四塊灰色花崗石拼組成的墓基上,黑白兩色的花崗石交叉地組合在一起,赫魯曉夫的頭像置于黑白框架之中,設計者是赫魯曉夫大權在握時多次批判的現代派雕塑家涅伊茲維斯內,而請此人設計墓碑又正是赫魯曉夫兒子根據其父的生前遺愿。涅伊茲維斯內表示同意,但提出一切按他的想法做,別人不得干涉。對于墓碑設計的寓意,涅本人曾這樣解釋:“我對尼基塔·謝爾蓋維奇沒有特別的同情和愛,他毀壞了很多人的生活,不單是我。但是歷史客觀性在談論他的時候就像在談論一個黑白現象一樣。”意思是赫魯曉夫執政于新舊兩個時代的交接期,他的政策常常是矛盾的,具有正確和錯誤的兩重性。很多人把此進一步詮釋為對赫魯曉夫毀譽參半、功過交織的評價。
![]() ![]() ![]() 王明,新圣女公墓里唯一有雕像的外國政治家。安徽六安人,原名陳紹禹,中國共產黨第一期留蘇學生,1925年就讀于莫斯科中山大學,曾擔任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職務,先后犯了左傾和右傾路線錯誤。解放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主任。1956年舉家赴蘇,自60年代起,化名馬馬維奇、波波維奇等撰寫發表攻擊毛澤東、歪曲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書籍和文章。1974年在蘇病逝,終年70歲,他的墓斜對面安葬著他的夫人和長女。
![]() 安德烈·尼古拉耶維奇·圖波列夫,飛機設計師,參與上百個軍用和民用飛機型號的設計,以“圖”字命名。1937年以間諜罪被捕并被送到集中營,被軍事法庭判處剝奪自由15年。在獄中他繼續從事飛機設計,創造了前線轟炸機。1941年衛國戰爭開始后,最高蘇維埃將他提前釋放,1955年正式恢復名譽,據說他是斯大林唯一的一次,向大清洗時受害者當面道歉的人。1956年擔任蘇航空工業總設計師,在他的領導下,誕生了著名的“圖”(Ту)系列超音速噴氣客機,他一生在飛機設計上創造了78項世界紀錄。
![]() 賴莎·戈爾巴喬娃,蘇聯第一位總統,也是最后一位總統戈爾巴喬夫的妻子,與戈爾巴喬夫在大學年代相戀,畢業后結婚,相依為伴從地方走到中央。戈氏成為總統后,常常帶她出國和出席各種公眾場合,第一次創造了具有人性化的“俄羅斯第一夫人”形象。1999年患白血病在德國慕尼黑一家醫院去世。她的墓上優雅美麗的青銅雕像,據說是按照她18歲時的一張照片雕刻的 ,身旁的空地顯然是給她丈夫預留的未來墓穴。
![]() 列別德,前蘇聯末期重要將領,入侵阿富汗的指揮官。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第一次選舉總統,他與葉利欽、共產黨領袖久加諾夫三人是候選人,誰也不占絕對優勢。列別德主動退出競選,并號召支持者改為支持葉利欽,從而順利的把葉利欽送上第一任俄羅斯總統寶座。
![]() 葉利欽,俄羅斯首任總統,于2007年4月23日去世,享年76歲。他使蘇聯解體,使蘇聯紅色國旗變為俄羅斯聯邦三色國旗。他的墓上沒有雕像,只有三色國旗在大地上起伏。普京08年4月23日在墓碑揭幕式上說:“……他不僅從根本上影響了我們國家的發展,也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上個世紀洶涌澎湃的90年代是劇烈變革的時代,是屬于勇敢、不平凡的人的時代,屬于擅于逆流而上、引領大眾奔向新目標的人的時代,葉利欽當之無愧地為一代杰出人物。”他去世不久,對他的評價過早,千秋功過,還是留與后人評說。
![]() ![]() ![]() ![]() ![]() ![]() ![]() 為國作戰、捐軀的元帥、將軍、軍人們。在新圣女公墓待了2個多小時,拍了很多照片,不懂俄文,無法搞清每個墓地的來歷。 ![]() ![]() ![]() ![]() ![]() ![]() ![]() ![]() ![]() ![]() ![]() 人物雕塑,身姿優美、表情豐富,仿佛在與后人對話。真想走進他們曾經的生命,特別是兩個隕落于二戰期間的6歲男孩與8歲女孩。 ![]() ![]() ![]() ![]() ![]() ![]() ![]() ![]() ![]() 第一次接觸俄羅斯墓園文化,沒有任何的壓抑與憂郁。確實這里是重新解讀生命、凈化靈魂,與歷史、藝術對話的精神樂園。 ![]() ![]() ![]() ![]() ![]() ![]() ![]() 在莫斯科住了兩晚,清晨,賓館戶外景色美如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