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逸風 中國歷史上爭奪皇位的斗爭,最曲折的莫過于康熙帝的一群兒子們。 康熙帝一生活了69歲,8歲登基,當了61年皇帝。他一生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其中24個兒子長大成人。 康熙帝自己年少有為,小小年紀設計智擒鰲拜,開始了親政。后來南征北戰,平定吳三桂造反,統一中國。他是清朝整體評價最高的皇帝,不但政績不俗,在兒子的教育上也很不錯。兒子眾多,長大后各有各的才能,這也給康熙帝一個好大的難題,就是接班人的選擇問題。 權力集中之地,特別是皇位之爭,必然血腥殘酷。康熙帝兒子眾多,滿清又沒有立嫡立長的傳統,維有德才者居之。試想想,如果有機會當皇帝,誰會認為自己沒有德才呢? 于是,在康熙晚年,康熙帝的眾多兒子上演了九子奪嫡的權力游戲。 當時參與皇位爭奪的主要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這九人分成五個集團,先后支持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參與奪權斗爭。其實,更確切來說應該還有十四阿哥集團。 康熙帝最初立的太子是二阿哥胤礽。他可算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公開冊立的皇太子,剛滿周歲就被封為太子。因康熙帝活得年歲太大,他等了幾十年也沒當時皇帝,其他皇子對他的太子之位則虎視眈眈。各皇子在康熙帝面前多次告狀,終于導致胤礽被廢。 太子被廢后,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看到機會,當仁不讓展開了太子爭奪戰。大阿哥才華橫溢、相貌俊美,多次隨康熙帝出征。太子胤礽一旦出錯,他就在康熙面前告狀,后來更建議康熙殺掉胤礽。康熙帝雖然對胤礽失望,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并不想殺他。胤禔急切地想殺胤礽,反而讓康熙帝看到了他的險惡用心,并冷落了他。 而大阿哥的被冷落又與三阿哥胤祉的告狀有關。三阿哥善于騎射,和康熙帝箭術不相上下。他與太子胤礽關系較好,也頗得康熙帝喜愛。康熙帝看到兒子們爭權奪利太厲害,于是復立胤礽為太子。而三阿哥因為在敏妃喪百日中剃頭,被冷落。 另一位實權人物就是八阿哥胤禩。他和十四阿哥是同黨。胤禩騎射俱佳,也頗有才能,深得康熙喜歡。康熙想復胤礽為太子,誰知眾大臣推出的人選卻是胤禩,這讓康熙帝很意外。他一直以為八阿哥沒有參與權力之爭,誰知卻看走了眼,于是對八阿哥也冷落了。 十四阿哥胤禎是個將才,和四阿哥胤禛為同母手足。他領兵西征,平定青海等地,頻得康熙封賞,被封撫遠大將軍,手下有將士十余萬。 在前幾位皇子被康熙帝冷落后,最被看好的人選應該就是十四阿哥了。他勇毅果決,多年出征,功勛顯著。可惜的是,康熙帝駕崩的時候,他帶軍在外,于是四阿哥胤禛順利繼位。后來一直有傳言,說康熙帝的傳位詔書寫的是“傳位十四阿哥”,然后被雍正帝改成了“傳位于四阿哥”。而兩人的名字禎和禛繁體寫法也極為相近,確實存在篡改的可能性。 那么,雍正帝為什么能最終脫穎而出呢?無非是他懂得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道理,一直隱忍不發,到最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康熙帝死后,他得年羹堯和隆科多擁戴,順利繼位,然后對其他皇子囚的囚,殺的殺,確保了皇位的穩定性。當然,這一切也以四阿哥本身有才能為基礎。他繼位后相當勤政,統治期間經濟、政治、民生都有很大發展,以此證明了自己統治的正當性。 【關注微信公眾號“一路讀行”,閱讀更多文章,ID:yiluduxing8】 相關閱讀: |
|
來自: 快樂老年435 > 《明清時期(1368年——18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