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為各位考生和家長準備了最全志愿填報錄取規則,只需要三步,完成理想志愿填報! 家長們在和孩子一起填報高考志愿前需要先了解志愿模式,志愿模式是“綱”,抓住了這個“綱”,理解了這個“綱”,填報才可以做到無師自通。 目前,志愿模式主要為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也就是一個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 平行志愿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 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 (圖片來自陽光高考) 交叉突破。文科考生報考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專業,理科考生報考文史類院校的理科專業。報考的人數相對較少,使考生可以較低的分數被錄取。 充分注意文理兼招的專業,某些文理兼招的專業易為一些競爭力不強的考生所突破,像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法學等學科門類下邊的絕大多數專業都能實行文理兼報。 院校分差,梯度主要是由排序在第一的院校 A志愿所制約,如果A志愿是沖高的院校或專業,其排序在后的志愿之間梯度可適當大一些。 如果A志愿是力保的理想院校或專業,其余各院校或專業之間的梯度就要小一些。 (1)平行志愿雖然是平行的,但同樣是有順序的。錄取時是按照考生自己填報的順序依次進行檢索。 (2)若第一所院校錄取不上,后面幾所院校有可能都錄取不上,成為無效志愿; (3)各省實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大都只有一個志愿順序,不再設置后續志愿; (4)若院校投檔人數大都比招生計劃多,投檔的考生不可能全都錄取,尤其是已被投檔但分數偏低的考生會被退檔; (5)專業志愿填報較高而又不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將被退檔。 對于大多數家長和考生來說,他們都是第一次填報高考志愿,難免會覺得復雜陌生。 社會上用人單位對畢業學校的評價,實際只有以下幾個硬標準,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其次是本科、專科等等。 這里特別要提醒家長與考生的是,一本二本不是一個明確的層次區別,更不是社會上的學校層次區別,只是當地招生辦為錄取而決定的一個東西。 有的學校在這個省參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個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 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這樣一點。比如,如果有985學校部分專業在二本招生,那就去報,最后那塊牌子最重要。 一般來說,西北東北的985高校分數都比較低,但學校很不錯,比如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是當時在西北布局的2所綜合性大學,后來西北大學撤銷下放陜西,他就成了西北唯一綜合性重點大學。再比如吉林大學,以此類似。 地域層面:北京上海優先,其次需要考慮各首府城市 在哪里上大學非常重要,毫無疑問,北京、上海首選,其次建議考慮杭州、南京、廣州、天津等東部地區。 有兩個地方比較特別,一個是重慶,一個是深圳,我覺得需要特別提出。 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眼界的問題,見世面的問題。 在中國,沒有比北京上海更發達的城市了,你見的世面有多大,也決定了你的理想與定位。 其次,也沒有比他們有更多好學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種文化生態,這是所有高樓大廈解決不了的。 對于北京上海的孩子,給你們一個忠告,此條不適合你們,你們已經見過這種世面了。 你們需要其他的,最好離開本地上大學,你的收獲會更大,因為你們欠缺的不是眼界,是生活,離開父母生存,是了解中國,了解更豐富的中國。 麻煩的是,北京上海分數都太高,很多人難以有條件選擇,多數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們注意選擇各大地區的首府城市。 如華南地區的廣州,華中地區的武漢,西南地區的成都,西北地區的西安,東北的沈陽。 其次是這些地區的副中心城市,如東北的大連,東南的廈門。 原因非常簡單,這些地方都是好大學聚集的地方,不僅都有985,211學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個大學群,學科門類齊全,學術生態環境非常好。 比如西安,在90年代還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區,居全國第二位,僅次于北京,而且多數是部屬老牌高校。 重慶是原來副中心城市里最特殊的,現在是直轄市了,有一個非常好的重慶大學,還有一個有資歷的西南大學,211大學,也是不錯的選擇。 推薦深圳,主要是著眼未來。深圳已經超越香港,廣州,成為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深圳大學培養了馬化騰,深圳還有華為等等。 隨著深圳的進一步發展,我們開眼界,必須考慮深圳了。 專業層面:詳細了解專業內涵,慎選法學、工商管理等“紅牌”專業
一般情況下,絕不能選擇自己沒有優勢、沒有擅長及興趣的專業。
此外,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異。 因此,考生在看專業的時候,一定要詳細了解專業的內涵。 一般應該了解以下幾方面內容: 該專業的主干課程是什么?是否屬于特色專業,專業的實力如何,有無碩士、博士點,是否是國家重點學科? 在國內同類專業當中居于什么位置,專業發展前景和學生就業去向如何,專業對學生的相關科目成績和身體狀況有無特殊要求等。 經驗的缺乏,政策理解的偏差,使一些考生和家長在志愿填報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錯誤,也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 為了幫助大家更加輕松地填報志愿,還整理了一些常見誤區,希望各位考生和家長能夠注意,從而順利完成志愿填報。 誤區1:過多的家長意志
對策:考入什么樣的學校,上什么專業,將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學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 如果父母給報的專業他不喜歡,甚至一點興趣都沒有,將來上大學就會造成一個被動狀態。 誤區2:不仔細看招生章程 對策: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 招生章程主要內容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層次、辦學類型,在有關省(區、市)分專業招生人數及有關說明,專業培養對外語(課程)的要求,經批準的招收男女生比例等,可見招生簡章里面的信息介紹很關鍵,不可輕易忽視。 誤區3:全部填報熱門專業 對策: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競爭實力并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容易落榜。 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誤區4:照搬往年的錄取分來報志愿 對策: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即一年高,一年低。 考生要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還可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位次”等。 誤區5:選專業時不考慮興趣和特長 對策:在選擇高考志愿時,要考慮考生的自身特性。考生自身特性包括:個人興趣愛好、個人性格特征、個人能力所及、個人身體條件等方面。 總之,考生必須先準確定位自己,中教君建議父母和孩子一起先查看各個學校的《招生章程》,看孩子的自身條件有沒有受到“錄取規則”的限制。 還可以查看學校的招生計劃和近年錄取線,科學分析院校的錄取數據來進行志愿填報。 千萬不要盲目填報那些有一點希望卻無十足把握的院校! (來源:中國教育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