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1905-1948)又名敦仲,江蘇宿遷人。1925年12月赴蘇聯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秋進入莫斯科克拉辛炮兵軍官學校學習。192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后轉為中共黨員。1929年7月他完成了炮兵軍官學校的學業回國。1932年4月任紅十五軍政治委員,此后在黨內、軍內任高級領導職務。 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后,朱瑞任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后調任八路軍駐第一戰區聯絡處處長,從事對國民黨軍將領的統戰工作,同時指導恢復整頓中共直南、豫北特委,在晉豫邊區、太行南區等地創建抗日游擊隊,為建立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條件。同時創辦華北軍政干部學校,培養了一批抗日軍政干部。1938年11月任北方局組織部部長。 1939年5月任八路軍第1縱隊政治委員,與司令員徐向前赴山東,統一指揮在山東和蘇北地區的八路軍部隊。后兼任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領導抗日軍民開展敵后游擊戰爭。1943年12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1945年6月被中共中央任命為剛組建的我軍第一所炮兵學校——延安炮校的代校長。從此全身心地投入了人民軍隊的炮兵建設事業。1947年1月至4月,朱瑞通過對“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的指揮,總結炮兵戰術,在解放戰爭和后來的抗美援朝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并編入《炮兵條例》中。 1948年10月1日,朱瑞在遼沈戰役攻克義縣戰斗中犧牲,時年43歲,是中國解放戰爭中紅軍犧牲的最高將領。為紀念他,中央軍委決定將東北炮兵學校命名為“朱瑞炮兵學校”。 毛澤東于1946年10月評價朱瑞說:“你就是中國的炮兵元帥”。1948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在唁電中指出:“朱瑞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炮兵建設中,功勛卓著,犧牲實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之巨大損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