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太極拳古往今來一直被人們視為一種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及終身鍛煉的首選項目。太極拳運動可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醫(yī)療費用。太極拳簡便易學、安全有效的優(yōu)點,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的普遍歡迎和重視。因此,無論是醫(yī)學界還是體育界,都對太極拳運動進行了深入研究。 打太極對老年人身體有哪些好處 太極拳秉承中國傳統(tǒng)的運動養(yǎng)生理論,以道家清靜無為的思想為基礎,將佛家舍己寬容、儒家中庸之道、醫(yī)家經絡學說、養(yǎng)生家吐納導引、周易陰陽變化等眾多內容融于一體。 太極拳的生理效應研究 對神經系統(tǒng)功能的影響太極拳鍛煉要求心靜體松,情緒處于平和內斂的安靜狀態(tài)。通過精神內守,降低交感神經緊張性。動中處靜,靜中寓動的運動具有平衡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功能。以意行拳,不但能使神經系統(tǒng)活動過程的均衡性、靈活性和自我意識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強,還可以使神經系統(tǒng)的調控能力得到提高。王遇仕等對78名受試者通過自身前后對照的方法進行研究發(fā)現:太極拳鍛煉可明顯降低受試者動脈血壓,增加口腔唾液分泌量,延長脈搏間隔時間,縮短呼吸間隔,調節(jié)大腦植物神經使其處于一種平衡狀態(tài),使植物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活動狀態(tài)由老年化向年輕化轉變[1]。太極拳獨有的虛領頂勁、立身正中的練法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大腦皮層軀體感覺中樞、軀體運動中樞和視覺中樞以及神經、眼肌運動神經具有鍛煉效果及醫(yī)療作用。 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太極拳運動具有輕柔均緩,連貫圓活,虛實分明的特點。在鍛煉時,機體全身肌肉有規(guī)律地交替收縮與舒張,肌肉毛細血管、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大量開放,減輕了心臟負荷,血管舒縮功能得到合理鍛煉,促進了靜脈血回流。堅持太極拳練習可使每搏輸出量增加、脈率減慢、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提高、心肌耗氧量和耗氧指數降低。每搏輸出量、心輸出量、心臟指數等心功能指數隨太極拳運動時間延長而改善。研究發(fā)現,堅持太極拳鍛煉者可出現收縮壓和平均收縮壓、總外周阻力降低等血液動力學外周效應,長期的太極拳練習有可能改善和延緩血管的老化。 對呼吸系統(tǒng)的影響太極拳的呼吸法是一種“悠、勻、細、緩”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可以降低肺換氣的次數,控制呼吸,改善肺通氣和換氣功能,增加肺活量。MVV是一個比較全面反映整個呼吸系統(tǒng)機能的指標,30歲以后MVV隨年齡增加而直線下降。長期太極拳鍛煉后,中老年女性MVV呈現上升的趨勢[2],說明太極拳運動可以增加呼吸儲備,延緩因衰老所致的呼吸機能的退化。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對24例參加88式太極拳鍛煉的健康老人和24例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健康老人進行比較,鍛煉組E玫瑰花環(huán)數、百分率,Y玫瑰花環(huán)數、百分率明顯增高,為太極拳鍛煉能增強老年人免疫功能的觀點提供了有力證據。此外,太極拳運動還可以有效地提高T、B淋巴細胞的功能,增進老年人機體免疫能力,并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 對骨質疏松的防治作用太極拳要求以腰為主宰,全身節(jié)節(jié)貫穿,一動無有不動,對骨骼、肌肉和關節(jié)具有較好的鍛煉效果。老年男性、女性太極拳練習組身體各部位骨密度高于普通組,但是太極拳練習超過5年,鍛煉年限與各部位骨密度無明顯關系。說明太極拳練習可以有效地增高老年人的骨密度,但是太極拳練習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預防作用比較有限。通過同位素及生理生化的方法,連續(xù)3年追蹤從事太極拳運動老人的骨健康狀況,發(fā)現長期從事太極拳運動,可對骨骼肌肉運動系統(tǒng)形成良性刺激,能有效地減少體內骨礦物質的自然流失,使骨密度保持穩(wěn)定,并有效調節(jié)骨鈣-血鈣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3]。 延緩衰老的作用對86例長期參加太極拳運動及92例平時不參加運動鍛煉的健康男性老年人進行體能測查(EPESE)及RBC-SOD、LPO的檢測。結果發(fā)現,長期進行太極拳鍛煉的老年人與不運動者相比,體能明顯增強,RBC-SOD活性增高,LPO濃度降低,并隨年齡的增加更趨明顯,表明太極拳運動可提高老年人體能,增進老年人整體健康。 對老年人常見慢性病的影響太極拳動作柔緩、均勻、連貫渾圓,其運動具有調理臟腑、疏通經絡、補益氣血、養(yǎng)筋骨、利關節(jié)等作用,非常適合體弱者和老年人練習。 對長期堅持太極運動的老年人進行的調查資料顯示,運動組常見病(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腦梗塞、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癥等疾病)患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4]。 太極拳有氧健身鍛煉可改善機體平衡功能,增強握力和短時記憶力,對老年人心腦血管慢性疾病患者和治療是有益的。太極拳練習的強度、活動量適合于老年腦力勞動者,特別是老年心腦血管慢性疾病患者。吳小平對32例慢性病者練拳前后心血管功能各項指標做了自身對比觀察,發(fā)現太極拳運動對慢性病者心血管功能起到了明顯的調控作用[5]。太極拳運動對成年人的心肺功能、腰脊活動度確實具有良好的效應,不僅有助于增強體質,保持和提高工作能力,而且對于防治某些慢性病,促進身體健康,也有積極意義。 王敬浩等研究發(fā)現,長期太極拳鍛煉在維持糖尿病患者正常的胰島素分泌水平的基礎上,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增強胰島素受體活性。這可能是太極拳運動對Ⅱ型糖尿病產生療效的機制之一。此外,王敬浩等通過對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漿神經肽Y水平的對比研究后,認為太極拳運動改善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代謝紊亂的機制與其對機體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密切相關[6]。 太極拳調節(jié)心理的研究 太極拳的核心思想是形神兼?zhèn)洌伸o自然,強調陰陽的協調統(tǒng)一。首先,太極拳要求練習者全神貫注、消除雜念、精神內守,沉浸在太極拳運動中。故而長期太極拳鍛煉,可以轉移人的應激源,轉移人們對于現實生活中各種問題的注意力。其次,太極拳受道教影響較深,“無為”理念對練習者的生存態(tài)度和人生體驗產生影響,使他們對一些不利生活事件“視而不見”“難得糊涂”,因此能緩解精神緊張的不良刺激,有利于心理健康。 短期太極拳運動能夠緩解老年人抑郁、緊張、焦慮等心理癥狀,改善心理功能,產生心理效應,由此激發(fā)積極性生理應答效果及社會功能改善。自行車、游泳、慢跑項目的鍛煉方式對促進老年人認知功能的提高效果明顯,而中國傳統(tǒng)太極拳項目的鍛煉方式對調節(jié)老年人的情緒狀態(tài)效果更佳。長期太極拳運動后,中老年女性狀態(tài)焦慮明顯下降。 太極拳調整社會適應力的研究 太極拳講究“舍己從人”,去掉個人意識,忘記自我,凡事從客觀事物出發(fā),考慮他人,避免主觀,強調實事求是、心平氣和、柔化矛盾。對知識分子的心理測定充分說明:有抱負、有成就的科技人員經過一段時間的太極拳鍛煉,對發(fā)揮正面A型性格,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有明顯效果,更使其事業(yè)有成而心理健康,充分考慮和照顧周圍人群和環(huán)境因素,謙遜隨和,從而能改善人際關系,加強社會適應力。 太極拳有著獨特的保健機理和豐富的內容,不僅能提高老年人中樞神經的調節(jié)作用,而且有利于老年人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的健康,還能防治骨質疏松,調節(jié)內分泌, 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抵御疾病,對延緩衰老有著重要作用。此外,太極拳鍛煉能夠緩解老年人抑郁、緊張、焦慮等心理癥狀,改善心理功能,產生心理效應,由此激發(fā)積極生理應答效果及社會適應力的改善。 太極拳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門關于生命質量升華的學問。隨著人類進入老年化社會,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問題將成為社會問題。除了軀體健康之外,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力等方面日益受到關注。另一方面,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以及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勢必影響人民的身心健康。社會存在眾多的亞健康者,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視。具有簡便易學、安全有效等優(yōu)點的太極拳鍛煉方法,受到人民的普遍歡迎和重視。因此,深入研究和推廣應用,可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降低醫(yī)療費用,對人類的保健事業(yè)產生重大影響。 總結:老戀人多打打太極對身體很好,可以鍛煉身體也可養(yǎng)生多好。(文章原載于《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年19期,版權歸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