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醫藥業的發展,護肝藥物在臨床上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事實上,恰當地使用護肝藥物,不僅可以迅速改善肝病病人的臨床癥狀和預后,而且還可以為進一步的病因治療奠定基礎。因此,不僅肝病專科醫生用到護肝藥物,其他各科醫生也要很好地應用治肝藥物。 肝炎是一種常見病,在我國以病毒性肝炎為主。甲型肝炎常可治愈而不轉變成慢性,但乙型和丙型肝炎則常遷延不愈而成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慢性病毒攜帶者。 治療肝病的藥物有很多,按其藥理作用可分為抗肝炎病毒藥、免疫調節藥、促進細胞修復藥等。治療肝病如肝炎、肝硬化等,但目前尚無特效藥,現有藥物僅起輔助作用。肝病輔助藥物能改善肝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對增強肝臟的解毒能力起輔助作用。但用藥又會加重肝臟負擔,故須謹慎用藥。 (1)水飛薊素類 水飛薊素對細胞膜結構及細胞代謝有穩定作用,能對抗肝細胞的壞死,減輕脂肪變性,促進蛋白質合成,抑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升高。可用于治療各型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目前臨床常用的有水林佳、西利賓胺、利肝隆、益肝靈等。具有降酶幅度大,安全可靠、毒性低及不良反應小等特點。 (2)五味子制劑 從五味子果仁的提取物中,可分離出7種降低谷丙轉氨酶的活性成分,可改善肝細胞膜的功能,降低其通透性,使滲透到血液中的酶減少。可提高肝臟的解毒功能,并能促進肝臟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刺激糖元生成。在此基礎上人工合成的聯苯雙酯、雙環醇的功效明顯增加。但停藥后的反跳率可高達60%左右,反跳現象多在停藥后半月至3個月出現。本品通常不單用,往往同其他護肝藥組成復方制劑。大多數中成藥制劑均含有五味子制劑。 (3)丹參 中醫認為,丹參有活血化瘀、涼血消癰、除煩安神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丹參有改善微循環障礙,改變血液流變,抗凝血,抗炎,耐缺氧,提高免疫功能,抗腫瘤活性等功能;同時大量的實驗與臨床研究表明,丹參對肝病確有療效,具有良好的護肝降酶,軟縮肝脾,改善血清蛋白含量,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纖維吸收,對慢性轉化為肝硬化起延緩與阻斷作用。 (4)多烯磷脂酰膽堿(易善復) 多烯磷脂酰膽堿為多不飽和脂肪酸和膽堿載體,可作為生物細胞膜形成和再生的構成成分,可增加生物膜流動性,調節膜結合酶系統的活性,對肝臟脂蛋白代謝和血液流變學有一定的影響。適應癥包括 各種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病和各種原因引起的肝臟脂肪變性,膽汁瘀積。 (5)甘草酸制劑 甘草酸是從甘草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之一。其結構與可的松或醛固酮的類醇環極為相似。甘利欣、美能是甘草酸制劑中最重要的代表,能利膽、解毒、抑制體內自由基的產生和過氧化脂質的形成,具有降黃疸和氨基轉移的作用。可口服或靜脈注射。主要用于各型急慢性肝炎、藥物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的治療。 (6)苦參堿 苦參堿是豆科槐屬植物苦豆子的種子中攝取的生物總堿,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濕、退黃解毒和利尿作用。能緩解肝臟炎癥,降酶迅速,并且還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7)還原型谷光甘肽 還原型谷光甘肽在哺乳動物的肝臟中含量豐富,其結構性集團-SH鍵,可參與體內多種重要生化反應。還原型谷光甘肽能穩定血紅蛋白和膜蛋白的巰基,使其免受氧化,可對抗氧化劑及自由基對巰基(SH)的破壞作用,同時可參與體內糖代謝及三羧酸循環過程,使機體獲得能量。保護肝細胞膜,促進肝臟酶的活性,促進肝臟的解毒作用。可廣泛用于臨床各種肝功能異常疾病的治療。 (8)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是一種長效鎮靜催眠劑,因有肝酶誘導作用,在肝病時可用于退黃,臨床主要用于淤膽型肝炎。由于苯巴比妥對肝臟有輕微的損害,所以對肝功能損害較重的肝炎者一定要慎用。 (9)熊去氧膽酸 最初從北極熊膽汁中發現。1972年將它分離提純,并命名為熊去氧膽酸。可干擾膽酸在小腸的吸收,從而降低血液中的膽鹽濃度,有利膽作用。適用于慢性肝炎、淤膽性肝炎、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及原發性膽管炎。 用于臨床的產品主要有優思氟(進口)、熊去氧膽酸片、熊膽膠囊等 (10)膽維他(茴三硫) 膽維他可有促進膽汁、膽酸及膽色素的分泌,活化肝細胞,增強肝臟解毒的功能。 主要用于膽囊炎、膽石癥、急慢性肝炎。 長期服用可引起甲亢。膽道阻塞患者禁用。如出現蕁麻疹樣紅斑,應立即停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