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1
非萎縮性胃炎是有慢性炎癥細胞浸潤到胃粘膜,但不伴有胃黏膜萎縮性改變。是胃炎中常見的一種,一般病情不嚴重,通過藥物治療與生活調理,定期復查即可。 而萎縮性胃炎是胃粘膜表面反復受損后,胃粘膜上皮和腺體萎縮,粘膜肌層增厚等病理改變,有惡變的可能,少數可演變為胃癌。
形成原因
2
細菌感染一般來說,發生胃病的患者,大多與幽門螺桿菌有一定的關系,其為常見的胃部細菌;同樣,幽門螺桿菌感染也是非萎縮性胃炎發病的主要原因。
物理性損傷若胃粘膜反復受到不良飲食影響,也容易引起胃炎,如酒精、濃茶、咖啡,以及經常進食堅硬粗糙食物,或者過冷過熱的飲食習慣等。另外,長期服用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非甾體類消炎藥,也可誘發。
表現癥狀
3
非萎縮性胃炎的常見癥狀為:上腹部疼痛、飽脹、噯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少數病人有反酸、惡心、上消化道出血等。
治療與調理
4
非萎縮性的胃炎,是三分治療七分養,治療主要是改善胃黏膜炎癥,緩解消化不良癥狀;經檢查幽門螺桿菌陽性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通過藥物根除病菌;而后,可以通過中藥調理。
5、 飲 食調養 養胃非常關鍵,無論病因如何,均應戒煙戒酒,少用對胃刺激的藥物,如解熱止痛藥、抗風濕藥、激素類藥物、阿斯匹林、消炎痛等;每天三餐必須定時定量,勿過饑過飽,避免過熱、生冷、過咸和辛辣食物。少喝濃茶、咖啡。適宜選擇有營養、易消化的細軟食物,如米粥、香蕉、蒸土豆、蒸南瓜、酸乳等。 |
|
來自: 王浩然 > 《非萎縮性胃炎和胃食管反流病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