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第四個航天發射場緣何選址文昌?![]()
2016年5月14日,長征七號火箭從海南文昌清瀾港順利卸船運往發射場 提起航天發射場,估計大多數人都會掰著手指頭如數家珍:“酒泉、西昌、太原”。 而現在,我們又要伸出一個手指,加上“海南文昌”。 從內陸黃沙到碧海藍天,這個海南文昌發射場一下子變得特殊起來,為什么要把我國最新的航天發射場設在海南,又為什么,我國最新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要在文昌首發?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趕赴海南聽聽航天專家的解讀。 定址文昌四個理由就夠了 ![]()
中國現有四大航天發射場 其一:低緯度,省錢省力。 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們先科普一下:首先,發射衛星的飛行速度是由運載火箭的速度與地球速度的轉動分量疊加起來形成的,在運載火箭速度一定的情況下,發射場緯度越低,地球轉動速度越大,從而可使被發射衛星的軌道速度越大。 其次,從赤道或靠近赤道的發射場向東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時,可使衛星的飛行軌道與最終軌道處于或靠近同一平面內,這樣可以節省衛星機動到地球靜止軌道位置所需要的大量能量,節省寶貴的衛星推進劑,大大延長衛星運行壽命。 在我們了解這兩點之后,低緯度發射場的優勢自然不言而喻。 文昌航天發射場副主任易自謙告訴記者:“低緯度,用相同的燃料就可以將地球同步軌道航天器推得更遠,載荷更大,運載效率更高。” 說點實在的: 文昌航天發射場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附近約北緯19度19分。據中國工程院院士、運載火箭專家龍樂豪測算,與位于北緯28度的西昌發射場相比,從海南航天發射場發射火箭,有效載荷將提高7.4%,可以使中國現有的運載火箭,有效載荷提高300多千克。 而火箭從文昌發射場發射后的夾角為19度,而從西昌發射后的夾角為27度,僅僅在校正夾角上,海南航天發射場與西昌發射場相比,節省的燃料就可以讓衛星多運行3年。 ![]()
碧海藍天下的海南文昌發射場 其二:更安全 文昌發射中心緊鄰浩瀚的南海。 在火箭升空后,火箭助推器和部分箭體會被剝離,從而形成火箭殘骸,由于地球引力以及自轉力等作用的綜合影響,火箭殘骸一般墜落在發射點以東1000公里之內。 而文昌發射場的射向覆蓋90度至185度,射向1000公里范圍內均為浩渺無垠的南海,將大大提高火箭航區、火箭殘骸墜落的安全性。 其三:海運便捷。 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例,火箭直徑超過5米,而長期以來,由于中國鐵路隧道直徑的限制,超過3.5米直徑的火箭就不能通過鐵路運輸。 北京特種工程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劉曉華表示:“大推力火箭是建造空間站的首要前提,也是人類重返月球、登陸火星的必要條件。” 與目前三大內陸發射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文昌基地處在濱海地區,臨近的港口,可以停泊運送大型火箭的船艦,通過海運方式將可以解決火箭這種龐然大物運輸難的問題。 ![]()
長征七號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其四:四大發射場合理布局 文昌航天發射場副主任易自謙表示:“布局優化、優勢突出,與酒泉、太原、西昌三大衛星發射中心形成沿海內陸、高低緯度、各種射向相結合的科學布局。” 海南西昌發射場建成之后,可以發射地球同步軌道、大質量、大傾角中低軌道、太陽同步軌道、極地軌道航天器,比如空間站、貨運飛船等等。使我國航天發射場綜合發射能力提高。戰略布局更為合理,完善。(央廣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