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五十多歲的普通農民,手頭只有些簡陋的設備,沒有專家指導,卻執著地搞起了種苗組培試驗,“闖”出了一條路,創新繁育出了在北方種植難度極高,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的名貴中藥材—鐵皮石斛。這事聽著新鮮,卻實實在在地發生在董新房子村村民趙輔林身上。 提到種苗組培試驗室,大部分人腦海里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寬敞明亮的屋子,一塵不染的試驗臺上擺滿了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各種型號的試驗用瓶,還有身穿白大褂的科技人員,而記者來到趙輔林家里的組培室,眼前的一切讓人有些吃驚,穿過一間沒有窗戶滿是雜物的陰暗小屋,就是簡陋得再也不能簡陋的操作間,試驗臺是幾個塑料凳子支起的一塊木板,上面整齊擺放著藥劑瓶和試驗瓶,僅此而已。要說先進設備,恐怕只有那臺小型高溫滅菌鍋了,不過看上去已經用了多年。再往里走是一扇封閉的門,門上貼的紅紙歪歪扭扭地寫了幾個大字“鐵皮石斛組培室”。記者跟隨穿著黑色皮夾克的趙輔林走了進去,眼前突然一亮,只見組培架上密密麻麻地擺滿了組培瓶,瓶子里都是不同生長階段的鐵皮石斛苗,在組培燈的照射下,顯得生機勃勃。趙輔林得意地說:“這就是我這些年的研究成果,屬于克隆技術,一個種子在這里能變成成百上千個!” 鐵皮石斛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具有增強人體免疫力,降低血糖,養陰生津等功效,是市場上十分走俏的珍貴中藥品種。天然的鐵皮石斛主要生長在秦嶺和長江流域以南海拔近千米的山地,在北方由于溫濕度差異太大很難種植成功。2011年,趙輔林花二十萬元從南方引進的十萬棵苗就由于水土不服,幾乎都死掉了。那時,他便想到從組培下手,讓種苗一出生就適應北方的環境。他說:“關鍵是適應環境。這組培苗是在咱這本地弄的,對這兒的地理環境適應了,再種就百分之百成活了。” 一個普通農民搞組培難如登天,更何況他組培的是鐵皮石斛,在天津地區都還沒有種植成功的先例。可趙輔林就有這么一股不服輸的韌勁,他買來三棵石斛種子以及設備和培養基,沒有老師指導,所有操作都是自己上網查閱資料現學,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反反復復不厭其煩地試驗…… 摸著石頭過河的滋味并不好受,在改進滅菌技術后,趙輔林又試了第二棵種子,結果還是不成。這時候,老伴高振敏忍不住開始埋怨他了,“從最初引進石斛苗到現在做組培,只見投入不見產出,都投入四五十萬了,三年一分錢收入都沒見著,誰也受不了呀!” 可趙輔林卻沒工夫聽埋怨,只剩下一棵種子了,無論如何也得成功!他甚至連做夢都在分析失敗原因。在種植鐵皮石斛前,趙輔林種植靈芝長達二十多年,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關鍵時刻他只能憑經驗判斷,應該是培養基出了問題:“后來我干脆就把以前種靈芝的培養基跟鐵皮石斛的培養基結合試試,沒想到過了二十多天種子變成綠色了。” 雖然困難重重,可趙輔林硬是自己闖出了一條組培路,胚胎、增殖、分化、生根這四個種苗組培環節的培養基都由他自己配制。如今,他組培出的第一批苗已經在自家的大棚里成功越冬,這種生于南方高海拔山地的名貴中藥材,已經完全適應了北方氣候,種植不再是難題。可誰能想到,從種苗組培到這全套的種植技術,全都出自一個普通農民的創新、研究和積累。趙輔林說:“我就喜歡攻克難關,搞科研不能光去學,你要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創造,天天四點半起來就在試驗室呆著,天天就是琢磨它。你得靠它生活啊,我是個農民,生活就得賺錢啊。” 隨著組培和越冬定植相繼成功,已經有不少種植戶開始聯系趙輔林,訂購鐵皮石斛苗,如今,在這條“闖”出的路上,滿眼盡是豐收景象! 作者:徐佳佳 楊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