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下生活的煩惱去收獲人生的快樂對任何不幸與痛苦都要在生活中劃定一個期限,過期就讓它們通通作廢。 只有那些面對困難不悲觀、不氣餒的人才能有所前進,有所超越,因為真正的快樂只有靠自己去體會! 有一位官員,去美國訪問,有一次在街頭遇到一位賣花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穿著相當破舊,身體看上去也很虛弱,但臉上卻總是帶著祥和高興的微笑,熱情洋溢地面對每一個買花的顧客。這位官員挑了一朵花說:“你看起來很高興。” “為什么不呢?一切都這么美好。” “對煩惱,你倒真能看得開。”官員隨口說了一句。 老太太的回答令官員大吃一驚,她說:“耶穌在星期五被釘上十字架時,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復活節。所以,當我遇到煩惱或不幸時,就會等待三天,三天后,一切就恢復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么平凡而又充滿哲理的一種生活方式,它把煩惱和痛苦拋下,全力去收獲快樂。 笑對人生,陽光會更燦爛;怨天尤人,快樂也會成為煩惱,我們為什么不去收獲快樂而自尋煩惱呢? 快樂是一把火,它可以燃起成功的希望,快樂是可以傳播的分子,它可以把美好的感情傳給更多的人。對這個世界的體驗和把握,大部分源自于你對事物所持的態度——那份源自心靈深處的快樂。卡特曾說過:“沒有快樂心理的支配,我就不可能成功。” 一群年輕人到處尋找快樂,卻遇到許多煩惱、憂愁和痛苦,于是他們向蘇格拉底請教:“快樂到底在哪里?” 學者說:“你們還是先幫我造一條船吧!” 這群年輕人暫時把尋找快樂的事兒放到一邊,找來造船的工具,用了兩個月,造出了一條獨木船。 獨木船下水了,他們把蘇格拉底請上船,一邊合力蕩槳,一邊齊聲唱起歌來。蘇格拉底問:“孩子們,你們快樂嗎?” 他們齊聲回答:“快樂極了!”然后又把船劃向新的目標。 蘇格拉底道:“快樂就是這樣,它往往在你為著一個明確的目的忙得無暇顧及其他的時候突然來訪。” 年輕人又問:“快樂一定需要有非常雄厚的物質基礎吧?” 蘇格拉底:說:“快樂源自我們心靈的深處,它并不是貴族的專利,它就像水和空氣一樣,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物質’,只是有時候,我們無法看到它的存在。” 有一個人獨自住在都市郊區的一間小屋里,生活中的不幸幾乎都被他遇到了。然而,他從未就此而失去快樂。他認為苦難和快樂是兩回事:“不僅是在必要的情況下忍受一切,而且還要喜愛這種情況。” 后來,他創業成功后回憶說:“這種快樂的心態很重要,它可以使自己保持從自己的實際條件和境界出發,從來不抱怨什么,努力奮斗最終成為一個成功者。” 他曾說:“如果我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有一個名牌大學的學位,再有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的話,我也許絕不可能成為企業家。”他又說,他的一生成就是用快樂寫成的,沒有快樂心態的支配,他就不可能成功。 這里再給你介紹一貼“快樂處方”。 以一個故事作由頭:一位15歲的少年拜訪一位年長的智者。少年問:“怎么才能成為自己愉快,也能帶給別人快樂的人?”智者給少年四句話:第一句是把自己當成別人。第二句是把別人當成自己。第三句是把別人當成別人。第四句是把自己當成自己。少年接著問:“這四句話之間有許多矛盾,我怎樣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智者笑著對少年說:“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去體驗吧。” 少年把智者的四句話當作人生箴言和人生準則,走上了人生歷程,也成了一位智者,他是一個愉快的人,也給他人帶去了快樂。 這四句話好比快樂處方。 把自己當成別人。當自己受到挫折、失敗、屈辱時,把自己當作別人,使自己置身事外,好去疏導、好去寬解、苦中求樂,不快自然減輕。做錯了事想到誰也有可能犯錯誤,因而振作精神,正常工作與生活。當處于順利或取得成績或功成名就時,把自己當作別人,就不致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讓勝利沖昏頭腦。 把別人當成自己。當自己與人交往,遇事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這事落到自己頭上,我會怎么想,該怎么辦?對別人多點善心善舉,為別人解愁分憂,不袖手旁觀。 把別人當成別人。做人不要自以為是,要學會尊重別人。任何時候都不要怠慢別人,不能強求別人這樣做那樣做。在非原則問題上不計較,在細小問題上不糾纏,以聰明的“糊涂”善待別人。 把自己當成自己。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獨立性,你就是你自己,不是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就得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該把自己當成別人時,就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自己,這樣就不致自我封閉,作繭自縛。 品讀故事,品味長壽者,使我們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學會換位思考,多角度、多方位觀察社會,善待人生,做情緒的主人,修正自己的認識。能像古代養生家石成金頤養歌訣《人要笑》中說的那樣:“人要笑,人要笑,笑笑就能開懷抱。笑笑疾病漸消除,笑笑衰老成年少。聽我歌,當知竅,極好光陰莫丟掉,堪笑癡人夢未醒,勞苦枉作千年調。從今快活似神仙,哈哈嘻嘻笑。” 快樂屬于自己,同時又能傳遞給周圍的人。如此那該多好。 生活本身就是在許多的辛苦和煩惱中繼續的,從痛苦中了解人生的真諦,從困難中取得生存的經驗,從愁怨中得到快樂的源泉,笑對人生,超越自我,拋去煩惱去收獲快樂,陽光會更燦爛。 感悟;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哲學,不是在書本上,而是在生活中,在人心里。有人曾問孔子的弟子子貢:“誰是你老師的老師?”子貢說:“文王武王的道理,沒有遺失在地上,而是藏在每個人心里,只不過,聰明的人得到大智慧,普通人得到小智慧。誰不是我老師的老師呢?他又哪有固定的老師呢?”在日常生活中探求人生智慧,在日常交往中探求做人道理,在自己的內心中探求人性的本源,這是最好的學習。解脫是一種心態,它能使你樂觀豁達;能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能使你淡泊名利,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解脫的心態能幫助我們獲取健康、幸福和財富心態決定命運,只要擁有一個好的心態,人生處處是春天!文/單眼老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