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創業容易失敗,但為什么會失敗?是不懂技術還是不懂市場,是沒有錢還是沒有人?美國管理大師布萊克認為,現在創業的問題不是在資源方面,而是不懂互聯網社會下企業本質,也就是不懂管理,何談帶隊伍,做產品? 布萊克,美國管理大師和創新研究者,本文是他在演講時的精華部分。 1、創業失敗因為不懂管理 每次來中國時,都有企業創始人問我,為什么自己的公司會失敗?他們苦惱說,自己有全球最前沿、最核心的技術;有中國最好的開發人員和產品經理,有巨大的潛在市場,還拿到了幾輪風險投資;給員工業內最高的工資,還有種種股權激勵,可為什么到了4~5年之后,資金鏈條短缺,產品賣不出去,員工紛紛離職? 我經常反問創始人,你懂管理嗎?你懂互聯網下的管理應該是什么樣的嗎?你讓你的企業社交了嗎? 這就是管理的魅力。你知道它的存在,但你不知道如何入手。它無所不在,又不像資金、戰略、人才、市場、產品那樣具體。 如果創始人不懂管理,十有八九都會失敗。 2、核心是標準化和流程化 現在所有人一談管理必稱德魯克。他是我老師的老師,在業內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備受尊重。 管理的本質是組織資源,達成目標,讓企業盈利。這在工業社會的表現就是以調配一切資源為手段。資源是什么,是你的資金、生產材料、人員、時間、研發成本、技術投入、戰略研究等。 工業時代管理的核心是流程化和標準化,本質是對資源的爭奪和調配,才產生了豐田的精益管理和各種管理軟件。精益管理讓企業以最小的資源投入,組織所有的生產活動,產出最大價值。 形象的說,流程化和標準化是卓別林的《摩登時代》,人是制度中的螺絲釘,被物質化,也指單向度的人。人成為機器和制度的奴隸,被奴役。 3、現在是互聯網時代 如果我們脫離時代談論管理,就猶如拽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地球,不現實。 順便說一下,你們動不動把中國先哲的經典著作搬出來,要么是無知造成的無畏,要么就是新瓶裝舊酒,骨子里沒有現代管理的思維,更不要談互聯網時代的思維了。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或者是信息社會的前沿,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本質含義。 這個管理理念是,你怎么管理公司以及你的資源,怎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并讓他們有成就感,最終盈利? 互聯網時代的核心是信息,這也決定了企業該怎么管理,也是管理者的職能所在。 4、不確定性增加 一切在融化 互聯網社會的表現如下。 以信息為本。信息是核心,構成生產要素。從這個維度看企業的生產、企業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邊界在消失,融合加劇。信息讓邊界消失,模糊性和復雜度增加。你不知道這種消融何時是臨界點,何時產生顛覆作用。模糊性表現在,個人空間和公眾空間的消融、組織和組織之間的消融、組織和個體之間的消融、行業與行業之間的消融,一切是動態化。復雜性是指,需要從多個緯度看問題,并沒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準則,新的事物大量涌向,很難界定。 以人為中心。沒有人,任何都不會產生價值。人的知識被放大,智慧嵌入到各種物體中。人們不在是“螺絲釘”,而是以個人興趣愛好來參與活動。 任何有形的組織會消亡。隨時組建,任務完成之后又消亡。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非固化。流程是固化的,而組織是動態的。組織變小,變得更靈活。 當然,現象很多,不過要懂得抓住核心。 5、中國在抓住這輪機會 現在不少中國企業都在瞅準互聯網企業下的管理變革,我不確定它們是投機還是真正看懂趨勢。 如果只說產品,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你只要看看這個產品的核心是什么,是不是站在人——“員工”的角度設計的,是不是以“信息”的流動為核心的,是不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是不是一個社交化的產品。 美國的大公司像傳統IT公司IBM、微軟、思科以及新興公司和網絡公司Jive、Salesforce等都有企業社交產品。但由于沒有抓住核心問題,有些產品已經沒落,很是可惜。 現在我看到中國正在興起新一輪的企業社交網絡,也是由傳統IT公司、網絡公司和初創企業領銜。比如中國最大的電商阿里有產品。不過,像用友優普的企業空間這樣的產品,我不知道該把它定位為傳統的管理軟件廠商還是網絡公司亦或是初創公司的產品?從體驗上來說,它的設計理念符合互聯網下的管理理念,能精準理解“信息”在企業中的作用、發揮的價值,以及圍繞“信息”,企業是如何開展工作的,是社交的。 不過它現在的產品還不夠完善,某種程度也代表了中國對互聯網思維方式的探索。 6、視野比情懷重要 要說這些廠商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軟件,我覺得,視野很重要。 不要以為自己是互聯網公司,就以“連接”為目的,試圖打造一個平臺,能將管理思想反映出來到流程中。 不要試圖以工業思想的規劃來做“目標型”的產品,那樣還不如一個方法論,只不過提供了更高效、快捷的產品。 如何設計好產品,不僅僅要產品經理參與,更需要公司的創始人參與。你這個產品的理念是什么,是否符合這個時代的需求?動則以“用戶體驗”、情懷為由頭的,大多是虛假的。關鍵是要挖掘這背后的邏輯,和未來的前景。 互聯網時代的產品很難做。一切都是動態的、變化的和不確定的。要多想想趨勢性的東西,而不是總想編個故事騙資本市場。掌握了互聯網的精髓,就不僅僅懂管理還懂企業落地,至少能將產品做的八九不離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