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繪本古地圖解秘
宮廷內務府收藏或編繪的彩繪本古地圖,可見到的基本是明清兩代的作品,并且幾乎均是帶有貼簽的古地圖。一部分是地方官員的進呈本,一部分是宮廷內務府組織官員編繪的地圖。官繪本古地圖大致有三類:
一類是彩繪國家疆域地理圖和軍用地圖。前者的編繪者大都為兵部職方官員,利用官府掌握的地理資料修訂繪制而成。后者大都為駐邊官員運籌軍事防御而繪制的邊防圖、江防圖、海疆圖等。圖中內容詳繪邊防、江防險要之處、兵力布置、營房或炮臺分布等,常常配有說明文字,成為“圖說”形式。尤其呈報朝廷的地圖,到了清代往往圖上貼有黃色或紅色標簽。
第二類是地方官員所繪畫的各府、州、縣地圖和管理河道的官員呈報的黃河、運河及其他河流、湖泊、海塘等水利工程圖。前者為普通地理圖,其內容大體為采用形象畫法描繪其屬境內山川、道路、橋渡、村鎮和廟宇等分布情況。后者一般用不同顏色的符號與線劃相結合的手法,詳細畫出河堤、圍堰、埽壩、閘、橋、引河等治河工程,以及城鎮村落。有些地圖還標注出工程尺寸、某兩地間距離以及有關文字說明,這類地圖往往貼有紅色標簽。
再一類就是帝王園林行宮、陵寢地圖。中國古代皇帝所到之處,大都繪有地圖。尤其到了清代,數量有所增多。例如: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所繪制的《乾隆南巡駐蹕地景致圖》、《西湖行宮圖》等。這類地圖是帝王每次出巡前,沿途官員按要求將所要經過之處和駐蹕地點繪畫成圖,事前呈送。大多為絹本或紙本彩繪,色彩艷麗,繪制精細,黃緞裱背,圖中貼黃簽,注有驛站之里程和古跡名稱。陵寢圖亦為彩色繪本,采用山水畫繪法,突出風水寶地之環境,用形象畫法顯示各陵寢及所有建筑物。名稱注記一律貼黃簽,是典型的宮廷內務府官繪地圖特色之一。這類地圖絕對出于官方之手,庶民豈敢觸犯滿門抄斬之禁令。
宮廷秘藏——清東、西陵圖
中國古代地圖彩色官繪本,大都深藏內府,尤其皇家陵寢圖,更是密不示人,而這次拍賣活動中出現圖幅如此之大的清東、西陵輿圖,令人驚喜。況且它既是稀少而珍貴的宮廷舊藏,又是難得的文物。
近幾年,中國古舊地圖在市場出現,每每上拍,必創佳績,極少踏空。尤其彩色官繪本,更加受到海內外收藏界的重視與青睞。看來人們已認識到它們的史料價值、藝術價值、文物價值以及極大的升值空間。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