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 ID:cnwpemcom 投稿熱線:13811802542 QQ:1586646189 MAKE預計中國2016年至2025年新增吊裝容量254.5GW、并網容量263GW。“十三五”期間平均每年新增吊裝容量25.4GW、并網容量25.5GW。 中國風電裝機長期保持強勁增長
中國新增并網容量將于2016年到2025年期間達到驚人的263GW,占全球新增并網容量的43%。2016年新增并網容量同比減少23%,主要由于大量部分吊裝及在建項目已經包含在了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水規院)2015年的并網數據當中。然而,隨著風電利好政策的發布以及電網投資的推進,新增并網容量將在2016年以后穩中有進,并于2018年超過當年新增吊裝容量。
中國預計未來十年將保持年均新增吊裝容量25.5GW,并在2025年達到累計吊裝容量393.7GW。受到2014到2015年搶裝的影響,2016年新增吊裝容量將同比下降8%。在2016年和2018年第二次電價下調全面貫徹實施以后,2019年至2021年的新增吊裝容量相比2016年至2018年吊裝量有一定下降。
風電市場于2016年進入“調整期”,短期內市場重心南移
第一輪電價下調于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一、二、三類風區的平均風電項目收益率急劇下降,而未受新電價影響的部分四類風區擁有了更大的吸引力。不僅如此,近期出臺的風電建設方案也強調了加快中國低風速地區風電發展的重要性。因此,2016年和2017年的新增裝機將會向四類風區轉移,且四類風區的新增裝機占比將會從往年的25%-35%增至近50%。
考慮到第二次電價下調涉及所有風區,而多數四類風區地區的風資源有限,平均項目收益率因此將跌至5%以下,從而失去投資吸引力。而三北地區的棄風限電現象在經過了三年的市場調整以及電網建設投資后將有所緩解,發展重心或將重新回到三北地區。

2020年前中國海上風電市場發展緩慢 由于缺乏海上風電開發經驗、相對陸上風電開發的高成本和風險,中國海上風電發展依舊緩慢。能源局或將2020年中國海上風電裝機目標從30GW下調至10-15GW,而MAKE預計2020年10GW的累積并網目標對于國內行業來說仍為艱巨目標。
目前海上風電項目的資本性支出(CAPEX)是陸上風電項目的兩倍以上。中國風機制造商試圖通過將高成本的零部件本土化來降低成本,但海上風機的質量和可靠性對于開發商降低開發風險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海上風場運維成本遠遠高于陸上的情況下。考慮到質量差、可靠性低的風機給項目收益率帶來的風險更大,開發商對海上風電機組的價格敏感度遠低于陸上風電。與此同時,風機吊裝、基礎施工和安裝和海底電纜敷設也占據海上風電項目資本性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因此,有限的海上風電開發技術和開發經驗已經成為了制約中國海上風電增長的最大障礙之一。

各類電源競爭激烈,棄風限電愈演愈烈 “十二五”時期,電力消費增長持續走低,2015年的電力消費增長率僅為0.5%, 同比降低了3.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發電裝機規模保持較快增長。各類電源競爭激烈,裝機容量嚴重過剩。
火電項目相對風電和其他能源項目仍保持較高的平均利用小時數,火電項目的盈利能力因此遠強于風電項目。不僅如此,考慮到電網公司將會支付所有的電價,火電在現金流方面更有優勢。而由于可再生能源補貼的嚴重滯后,風電企業的現金流受到了嚴重影響。
高速的火電增長嚴重制約了風電發展。有限的電網容量和地方政府對火電的偏向性支持導致可再生能源面對一個發電空間非常有限且停滯的電力消費市場。

最低保障性收購小時數或將難以達成 三北地區受到嚴重棄風限電影響的省份(例如內蒙古、新疆、甘肅、吉林和黑龍江)由于嚴重的電源過剩,在短期內或將無法完成最低保障性收購小時數的目標。風電利用小時數超過最低保障數的風電項目或被限電,從而彌補無法達到目標的風電項目。即使在強勁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的推動下,政策的執行和監控力度令人擔憂。電源之間的博弈和利益沖突仍將持續。

中國官方數據發布的準確度令人擔憂 水規院于2016年4月發布的2015年中國新增并網容量為29.4GW,比能源局在2016年2月發布的2015年中國新增并網數據減少了11%。從省級的角度來看,能源局發布的2015年新疆新增并網容量為8.9GW,而水規院的最終數據將其減少到了4.4GW。與此同時,能源局發布的云南新增并網容量為0.9GW,而水規院發布的數據為2.5GW,驚人的增加了486%。
2015年上半年的數據差異并不是很大,而能源局并沒有公布第三季度的各省新增并網容量。為了在2016年1月1日前讓更多項目獲得更高的舊電價,開發商在2015年后半年將重點從吊裝轉向了并網,而這與能源局對第三季度并網數據發布的“忽視”不謀而合。開發商、各地政府以及電網公司已就部分項目達成協議,將新電價的實施日期延后至2016年6月30日(通過將預計在2016年上半年并網的項目包括到2015年并網數據中),以此避免因搶裝而導致的嚴重質量隱患。能源局作為中國并網初步數據和最終數據的發布者,如此大的數據差異嚴重損壞了中國數據的透明性。

(1)我國風電行業發展歷程 根據《中國風電發展路線圖 2050》,總體來看,我國并網風電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2)我國風電裝機情況
2006 年后,我國風電裝機呈現爆發式增長。2014年,中國(不包括臺灣地區)新增裝機容量23,196MW,同比增長44.2%;累計裝機容量114,609MW,同比增長25.4%。新增裝機和累計裝機兩項數據均居世界第一。2015年,中國新增裝機30,500MW,同比上升31.5%;累計裝機1.45億千瓦,同比上升26.6%。但是與常規能源發電相比,風電仍占較小的份額。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數據,2014年全國發電總量5.4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2%;2014年風電發電量1,534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49%,占全國發電總量的比例為2.78%,發展潛力巨大。 2015 年上半年中國共有270個風電場項目開工吊裝,新增裝機共5,474臺,裝機容量為1,010萬千瓦,同比增長40.8%。其中,海上風電共裝機50臺,裝機容量16.6萬千瓦;2015年上半年,全全國風電上網電量97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7%。
2004 年-2015年期間我國總體新增及累計裝機容量與分區域累計裝機容量如下所示:

2004 年-2015 年我國新增及累計裝機情況 
2004年-2014年我國分地區累計裝機情況
華北、華東、西北已經成為了我國風電的主要集中地區。2013和2014年各省區裝機容量對比具體情況如下:

(3)整體行業現狀 ①技術與產業能力顯著提高
在市場需求和競爭的推動下,中國風電設備制造業技術升級和國際化進程加快。目前,1.5兆瓦風電機組形成充足供應能力,3兆瓦風電機組已投入運行,5-6 兆瓦風電機組樣機已下線。
2010年8月,上海東海大橋10.2萬千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風電場全部風電機組完成240小時預驗收考核,為我國第一座海上風電場;2011年12月,國電龍源江蘇如東15萬千瓦海上示范風電場一期工程正式投產發電;2014年5月,上海臨港海上風電場一期10 萬千瓦項目獲得上海市政府核準,并已進入開工前期準備階段。
②風電開發利用規模快速擴大
2007-2013年期間,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不包括臺灣地區)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31.71%。風能資源的分布特點,決定了中國風電開發的“大規模發展、集中式建設、遠距離輸送”的趨勢不會發生大的變化。今后將繼續推進風電的規模化開發。
③風電并網和消納問題正在逐步改善
長期以來,由于風電開發高度集中“三北”地區、風電和電網建設不同步、當地負荷水平較低、靈活調節電源少、跨省跨區市場不成熟等原因,中國風電并網和消納是制約風電發展的主要因素。隨著國家對該問題的重視和中國電網的發展,風電并網和消納問題正在逐步改善。
④風電定價機制逐步完善
全國風力發電標桿上網電價表如下所示:

⑤行業出口情況
2014年,我國共有5家風電機組制造商向國外出口風電機組,已發運出口189臺,已發運容量共計368.75MW。截至2014年底,我國風電機組制造商已出口的風電機組共計937臺,累計容量達到1,761.25MW。在風電機組制造商中,金風科技出口量最大,占總出口量的48.44%。2008年-2014年我國歷年風機出口情況如下: 
2014 年,中國風電機組出口國家已經擴展到28個,其中向美國出口的風電機組最多,累計達到357.75MW,占出口總容量的20.3%。其次是巴拿馬、埃塞俄比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