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學備要
本周四的【古琴微課堂】,我們帶來的是右手無名指指法——打。 課堂宗旨:打是無名指向內撥弦,它的要領與勾相似卻也略有不同。 動作要領(扶在弦上而打): 1.手掌放松手指自然伸開,向上提起無名指。 2.無名指的第三關節作用 ,自然落下。 3.打完無名指扶在下一弦上。 注意事項: 1.打時以無名指指尖三分之一處觸弦。 2.打時無名指不要彎曲,也不要挺直,一定要放松。 3.手腕,肩肘臂都是放松狀態,中指與琴弦呈大約45°角關系,手腕與中指基本在一個水平面。 小貼士: 1.打除了無名指離開弦而打外,也可以像勾一樣,無名指扶在弦上而打。不過無名指本身指力就沒有中指強,扶在弦上而打會顯得音色無力。 2.出音宜輕,要有金石之聲(彭祉卿《桐心閣指法析微》)。從這些話中我們不難看出“打”這個指法是名指微屈根節,豎直中、末二節(而“勾”是豎直末節)。要注意用指的力度,他的下指比“勾”要堅決,出音比“勾” 也要輕些。 3.“打”這個指法在明代以后的琴譜中逐漸被“勾”所代替。那是因為名指的運動較難得力,不如中指靈動的緣故,所以避難就易地將其替代了。《大全諸家釋指》中有這樣的記載:“古譜食、中、名向內發弦,均謂打。故譜難曉,近譜分指主之,殊為要當。”這說明在古譜中“打”是食、中、名三指均可的,并不局限于名指一指。這就為明代以后的琴譜中逐漸以“勾”代“打”找到了依據。后來雖然通用,但是,由于“勾”和“打”在出音的輕重上存在著差別,所以我認為,今人創作琴曲,如果能根據內容情感的輕重需要,把“勾”和“打”分開使用,仍可謂是妥善的辦法。 下課啦!!! |
|
來自: xiaoxiaohbh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