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文 1950年2月,李國輝率領的殘軍部隊剛剛踏上緬甸的領土,就受到緬甸政府的關注。緬政府派代表跟國軍部隊代表多次商議,并要求國軍代表撤離緬領土。李國輝與緬軍政府交涉時候告訴對方,自己僅僅是暫時借用此地,不久就會歸還。但是緬甸政府還是要求很強硬,強烈要求盡快撤離緬甸領土。 當年6月,緬甸政府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在新中國政府的強烈要求下,緬甸政府考慮到自身情況,也準備動運軍事力量武力解決境內國軍滯留問題。從個當年五月開始,緬甸政府已經逐步開始 向緬北地區集結,步兵五千余人,炮兵五百多人,包括坦克戰車、空軍戰機等等,并從兩個方向向國軍進攻。 在此之前,緬政府為了逼迫國軍撤軍,采用羈押當地華僑、抓捕談判代表等方式逼迫國軍撤軍。就在那段時間,緬政府抓捕無辜華僑上千人,并將國軍派去的談判代表抓捕。 李國輝為了能夠保住當地華僑的生存環境,提出可以考慮撤軍,但是要求緬方讓出撤退往中國大陸的通道。緬方對李的要求置之不理,并且還下達最后通牒,要求李國輝限期攜帶武器投降。 就在李國輝還商量如何應對緬軍的時候,緬甸軍隊就已經開始調兵遣將,派出飛機偵查國軍駐地和部隊情況。結果,還沒開戰,緬甸空軍司令的戰機就被國軍機槍手擊落。真可謂是“出師不捷身先死”。 當年的6月16日,緬甸政府動用三個連的部隊向國軍指揮部進軍,當時剛開戰不到一個小時,緬軍的尖刀連乘坐的大卡車就被國軍炸毀。開戰第一天,緬軍死傷一百多人,失蹤五六十人。國軍繳獲彈藥物資甚多。 第二天,國軍軍官李國輝依然先禮后兵,給緬甸代表發出照會,希望和談解決問題。但是緬方感覺昨天吃虧,不能這么便宜了殘軍,回信稱要求國軍繳械。 一周過去了,緬軍又發來戰表,表示將于26日分六路進攻,緬軍進攻的方式就是先用重炮轟擊對方 陣地,然后再用密集機槍掃射,隨后再派步兵沖鋒。而且,據一些老兵回憶,國軍部隊從沖鋒的時候直接往前沖,也不考慮任何戰術和計劃,沖上一個山頂,然后再沖另一個山頂。殊不知,國軍正是利用緬軍這種輕敵的思想,采用包餃子的戰術,誘敵深入,從而一網打盡。當天,緬軍又戰死近兩百多人。 也不知道為什么,緬軍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在7月3日,緬軍又開始組織軍隊向國軍陣地進軍,第一天因為下雨只能原地射擊,第二天傷亡太大,也暫停進攻,一直到第三天,雖然援軍已到,但是依然沒有絲毫進展。反而,李國輝派出一百多人的突擊隊直插緬軍指揮部,殲滅緬軍前線指揮部人員,造成緬軍混亂。無奈之下,緬政府臨時調換了緬軍戰斗指揮官,并集結兵力向國軍陣地開進。7月3日的戰斗剛打響,緬軍的指揮部又被國軍的突擊隊全殲,死亡二百余人。 說起來很奇怪,緬軍戰斗前都要將每次的戰斗計劃用戰表的形式向國軍說的清清楚楚,并且戰斗前還要預約開始。就這樣,國軍知道了緬軍的所有戰斗規劃,并在戰斗中發揮自己的優勢。 通過前幾次的戰斗,緬軍均大敗。為了提高士氣,緬軍陸軍司令尼溫親自出動,將前線指揮所往前移了數公里。這次,緬軍依舊被國軍采用夜襲指揮所的辦法,大敗而逃。就這樣,前后又經過多次戰斗,緬軍均無任何戰果。最后,在緬甸陸軍司令的請求下,為了給緬甸一個面子,國軍答應緬軍離開大其力,退入緬北山區,佯裝被消滅。 就這樣,8月21日,緬甸總理收到來自緬北景棟地區的陸軍總司令尼溫的電報“收復大其力”。緬甸國家通訊社也發布消息:“中國國民黨軍隊撤離大其力,進入山林,但并未返回中國境內。” 若干年后,當再跟一些老兵聊起當年的戰斗時,老兵們表示,當年緬軍剛成立不久,都是新兵,打仗的時候不是很賣力。而國軍的戰斗隊自己是生死存亡,只能背水一戰,每場戰斗都打的非常激烈。而且,緬軍很難理解國軍為何總是在夜間偷襲指揮所,因為,緬軍的眼里,打仗就是打仗,你一槍,我一槍,公平交易。而很少遇到這種夜間偷襲,或者長驅直入,直接端掉指揮所的現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