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闭f話不當,將招致禍災,豈不可怕,故有兇語禁忌一說。死亡是人們最恐懼、最忌諱的了。所以“死”字是不能提及的?!抖Y記·曲禮》云:“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這是從貴賤、尊卑方面對死事的異稱,是某種等級觀念的表現,其中也含有對“死”字的避忌意義,除了社會底層的庶民百姓,其他人均要改稱避忌。 其實,老百姓又何嘗不想避之?于是庶民黔首也把“死”稱作“卒”“沒”“下世”“謝世”“逝世”“升天”“老了”“不在了”“丟了”“走了”等等。為國家和民族而獻身的英雄,被諱稱為“捐軀”“犧牲”“光榮了”等等。以這些滿含褒義的贊詞來避諱開那個兇詞“死”字。 鄂溫克族老人死了,忌諱說“死了”,要說“成佛”了。小孩死了,也不說“死了”,要說“少活了”。回族忌說“死”字,一般用“無?!薄皻{”代替。其他各族及各種宗教中都有許多字詞是用來代替“死”字的。如果認真統計一下,恐怕不下百八十種。平時說話,也要盡量回避“死”字音。廣州一帶,把“氣死我”說成“激生我”;把“笑死我”說成“笑生我”,用反義聯想表情達意,就是不說那個字。人們常常有意識地把姓史的念成“吏”,把姓施的施,念成“勝(生)”。 還有的連“四”“十”等字音也避忌,因其與“死”字相諧。臺灣醫院里不設四號樓,沒有第四號病房;軍艦的編號也忌諱用“4”。據香港《大公報》披露,臺灣20世紀90年代初計劃建造的八艘軍艦,順序編號,有意回避了“4”字。沒有“1102”和“1104”號。因為前者四個數字加起來是“4”,后者明顯含有“4”,所以不被采用。公共汽車也沒有四路,機車牌照的尾數也沒有“94”,因“94”臺語與“輾死”同音。 其他四月忌婚嫁,送禮應酬忌送四百元等等也都屬于這類語言禁忌。關于“死”事,民間還相信不能戲言。清袁枚《續新齊諧》記一謙語成讖的故事。文中說曾有兩位好友。一人病劇,另一人往視,隨口說道:吾輩均老,不知誰先作古人?病者拱手相讓,說,還是您為先吧。當時只是習于謙讓,誰知探病者果然回去后便死了。由于這一類事情,使得人們不敢在“死”事方面開玩笑,唯恐弄假成真,不幸言中。 如果無意間說出“死”“喪”等字,要作噴嚏狀或連唾幾口唾沫,以破解之。平時與死亡、喪葬相關的事,也忌諱提及,以免引起不好的聯想。比如民間忌諱說“棺材”,要說成“活”“財(材)”“壽材”“壽器”等等。殯葬時棺材進門要說:“官(棺)也來,財(材)也來,財丁(材釘)兩旺一齊來。”等等吉語,以破不祥。 為了防止兇禍的事情發生,民間在語言方面還忌諱說出與兇禍直接或者間接有關的詞語。比如太平天國用干支紀年,卻因諱言“丑”字,而改“丑”為“好”;諱言“害”字,而改“亥”為“開”;諱言“冇”字,而改“卯”為“榮”。廣州一帶,舊時因為方言“空”與“兇”同音,所以把“空屋招租”改成“吉屋招租”。 乘船的人,忌諱說“住”“翻”,所以稱“箸”為“筷”,稱“帆布”為“抹布”。其他“沉”“?!薄捌啤薄奥敝惖脑捳Z也都在禁言之列。平時人們忌說“眉毛倒了”,是忌諱“倒霉”之意;忌言“梨”“傘”,而稱“圓果”“豎笠”,是避諱“離散”之意;忌言“苦瓜”而稱“涼瓜”,是忌苦難之“苦”字;忌言“吃藥”,而稱“吃好茶”,是忌諱“生病”之意。香港探望病人和親友時,忌諱送劍蘭、茉莉、梅花等花束。 因為“劍蘭”與“見難”(意為日后難相見了)諧音;“茉莉”和“沒利”“末利”諧音;“梅”與“霉”諧音,故被視為“倒霉”“不吉利”的花卉,特別忌諱送給病人和從商的親友。這一切都是避兇求吉的語言禁忌現象,一般必改稱吉語以為祈禳,民間稱之為“討口彩”。清晨,是靈魂回歸體內的敏感時段,又能兆示一天的經營好壞,所以,此時特別警覺,有許多語言禁忌。 如不許說夢,不許講龍、虎、鬼、霧等詞語。據說不管是有意無意,說了這些詞語,會在這一天遭遇不幸,大不吉利。過去,“江湖人”最信這一套,有所謂“犯快”的禁忌。誰不小心說出了“八大快”“七十二小快”中的忌語,要罰香錢,請茶,包賠同行人的經濟損失。有些數字在民間也有吉兇的分別,因而也有宜忌。數字的單雙具有吉兇的感應性質,一般喜事忌單喜雙,兇事忌偶從奇。人們常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是怕自己的期望不能得到滿足,擔心可怕的災難重復出現。各地在種種場合中數字的忌諱又有這樣那樣的差別。 比如通常民間都是以“三、六、九”為吉祥數字的象征,然而也有以此三數為兇的。廣東潮州人言語間就諱說“三”字。否則,禍不可測。故當地人稱三點鐘為兩點六十分。湖北有些地方,人們以為“六”是不吉利的,做菜(特別是吃雞蛋)、送禮物等數目絕對不能是“六”。當地人讀“六”為“祿”音,所以“六”有“滿祿”,即“死”的意思,故很忌諱。 由此還演化生發出許多罵人的話,如“六點”(即鐘表的“半轉”,有“差火”不成人的意思。跟“二百五”“半吊”的意思差不多)等。畬族某些聚居地禁忌書寫“九”字。遇“九”字一律改寫作“仸”。據說與畬族祖先為神犬的神話傳說有關?!叭迸c“九”形近,故忌之。由此可知,語言禁忌的吉兇觀念是因時、因地、因民族、因行業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