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甘肅朋友送的一塊老匾,匾高83cm寬199cm,上書四個大字“仕版先聲”,上款題的是“恭賀例授登仕郎分亭楊賢契之禧”,落款是“賜進士出身原任永福縣知縣前翰林院庶吉士眷侍生張思誠拜題道光二十一年歲次辛丑秋七月之吉”。右首印章為:歸真返璞。 上款的意思是:恭賀賢侄楊分亭例授(按慣例)登上侍郎之位。下款意思為:賜進士出身的原任永福縣(現廣西東北部永福縣)知縣前翰林院庶吉士叔父張思誠拜題,時間為道光二十一年,歲次辛丑(1841年)秋七月之吉。 “賢契”是對非親屬關系的子侄輩的年輕人的一種含敬意的稱謂,而“眷侍生”則是面對非親屬關系的子侄輩時長者的自稱。看來這塊匾是在楊分亭升遷時他的叔父輩張思誠的賀匾。面對晚輩的升遷,長輩自是送去無盡的祝福。張思誠沒有祝楊分亭仕途如意、步步高升,而是題了“仕版先聲”四個大字。那么這四個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仕版” 舊指記載官吏名籍的簿冊。亦借指仕途,官場。“先聲” 詞典中有四種解釋1.謂使人震懾而先發的聲威。 2.昔日的聲望。 3.預兆;前導。 4.事先宣揚。根據“仕版”一詞的含義,在四種解釋中取第一種解釋則為官場中使人震懾而先發的聲威。取第三種解釋為官場的先導。比較來看,后一種解釋可能更符合張思誠的本意,那就是希望楊分亭能夠為官清廉,以自己的行動成為官場楷模。看來張思誠的祝福比那些其他的升遷時的所謂祝福要深遠的多。能成為官場楷模的一定是官聲極好的人,也一定是百姓口碑不錯的人。這樣的人得同僚與百姓的敬愛,自然也會為君王所賞識,還怕仕途不暢,走的不長遠嗎? ![]() 張思誠,字誠之,甘肅秦安縣興國鎮豐樂村人,清嘉慶已巳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廣西永福縣知縣,善書法,學法孫過庭,筆鋒酣秀清麗,渾園靈動,楷書清麗秀美,圓潤靈動;行草剛健自然,優美適意,使轉頓挫入規 昨天在央視的藝術品投資節目中看到一塊木雕,畫面上蓮葉之間一只白鷺兀立。專家解釋為一路清廉,是對為官者的告誡與祝福。看來和“仕版先聲”的用意是相同的。古人也希望為官者能清廉正直,造福民眾。這不也是我們今人的希望嗎。在我看來無論是古是今,是官是民均應做到“人品”第一,留下好的聲譽,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謹以此匾與眾博友共賞。(2007.12.1) ![]() 畫家朱琳作品 《和風耀華堂》70x240cm (楊先生收藏) ![]() 畫家朱琳作品 《三友圖》70x240cm ![]() 畫家朱琳作品 《一堂和氣圖》70x240cm (霍先生收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