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學弟妹問我:學長,我該背哪本詞匯書? 這個問題算得上“問題”,因為它確實困擾了很多人。但是這個問題卻不是“好問題”,因為背詞匯書并不是學英語的好方法。 為什么不好呢? 下面就說說我以前是怎么背詞匯書的,充當反面教材。然后,談一談如何有效地積累英語詞匯。 我英語學習起步算得上是比較晚的,沒什么優(yōu)勢可言。 進了大學讀原著,也讀了點“書蟲”系列。 第一階段的詞匯積累開始了。 這一階段的詞匯積累很慢,即在閱讀中遇到一個單詞,然后手抄到筆記本上。 光是這個過程,就花費了不少時間。抄下來的單詞很少溫習,謄寫的詞匯也沒有分類,僅是按照順序依次列了序號。 我大概堅持了兩個學期,雖然我對此方法稍有感情,但無論如何,這實在是個很爛的方法。 后來要考專四了,我開始了第二階段的積累。 這一階段的詞匯積累就沒有那么費時了。 詞匯書是現(xiàn)成的,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書上的內(nèi)容裝到腦子里。 詞匯書上也做了各種標記,記號筆、簽字筆、鉛筆,藍筆、黑筆、紅筆。 第三階段,斷斷續(xù)續(xù)背牛津詞典。 這一階段沒什么“成績”可言,因為我并沒有背下來牛津詞典。就是這樣。 沒能堅持下來,究其原因,我覺得可能是找不到成就感。 一個人把整個下午耗在詞典里,賣力地與釋義、例句作斗爭,日復一日。起初覺得很有挑戰(zhàn)性,后來就覺得索然無味了。 第四階段,專八、二筆、考研。 背專八、二筆的詞匯,跟專四那會兒差不多。專八我考了優(yōu)秀,二級筆譯我在大四上通過了。 考研期間的詞匯積累值得說一說。 我本科是翻譯專業(yè)的,讀的多是文學。但我當時考研的方向是上外高翻的MTI專業(yè),是不考文學的。所以,我在詞匯的積累上也就需要調(diào)整一下方向。 剛開始閱讀《經(jīng)濟學人》之類的外刊時,難免遇到些詞匯上的麻煩。 雖然我常說,讀外刊要帶著鑒賞的態(tài)度去精讀,而不是帶著膜拜的態(tài)度去讀,但我當時確實還有點詞匯上的不足。 >>了解胡學長對于英語精讀的態(tài)度:H&D英語精讀專欄 | 開篇詞 為了彌補習語上的不足,我在圖書館專門找了英語習語書,復印、記憶。 為了彌補新聞詞匯上的不足,又買來新聞詞匯書。諸如此類。 聽起來好勤奮啊,是不是? 但這仍然是一種十分糊涂的學習方式,不能推薦給大家。 為什么不好?因為這仍舊跟前面背詞匯書的方法如出一轍。 1. 誤以為見了一面的詞隨便記在哪里就行了 第一階段積累詞匯的方法比較粗陋,有的是小卡片,有的是便簽紙,有的是筆記本。 接下來幾個階段也是如此,只不過是有現(xiàn)成的詞匯書,不那么麻煩。但是如果自己要增加單詞例句,加一些補充材料,就有點麻煩了。 如今科技發(fā)達了,自然需要新的方法了。積累下來的詞匯要方便分類、整理,能夠隨時查看。 簡而言之:積累詞匯需要方法。 2. 誤以為詞匯的積累就是單個詞匯的疊加 無論是第一階段的文學詞匯,還是后面的考試、新聞詞匯,我所選用的方法都是把所有的單詞當成相對孤立的個體對待。 這自然是不正確的。 不妨聯(lián)想一下我們小學時是怎么學習漢語的吧。小學時你就該知道了這句歌詞吧:
當我們遇到“槳”這樣的詞匯時,也許可能認不得,但是我們不至于把這個字當作一個孤立的字積累下來,而是會把它放在具體的場景里。有了場景,就知道了此詞的用法。 但第一階段的詞匯積累方法顯然是有問題的,把單詞從場景中抽離出來,試圖反過來重構場景。這可以說是徒勞的。 雖然沒有嚴格的推理證明,也沒有數(shù)據(jù)支撐,但我們可以認定: 積累詞匯需要語境意識。 3. 誤以為量變一定可以引起質變 看看我都因為什么原因背過單詞:考學、考試、考證、考研…… 挺寒磣的,背了那么多單詞,結果都是為了非常功利的目的。 功利一點有時不是壞事,它能激發(fā)上進心。但是拿功利心指導長期學習,就有嚴重問題了。 語言的學習要基于興趣,否則積累再多詞匯也都是被動學習。 旅游時到了一處景點,那里的石頭不錯,我就去撿了一枚喜歡的放在包里。不管旅途多么勞累,我都不會把石頭扔掉,因為這塊石頭是我對那處景點的記憶,扔了多虧啊。 但是,如果突然有那么一堆石頭出現(xiàn)在書桌上,恐怕你就不會那么喜歡了——哪來的雜物,怎么這么礙眼? 所以,不帶有興趣、不帶有感情的學習方式,顯然是有問題的。 積累詞匯需要興趣。 4. 誤以為背下來的詞匯就是自己的 背下的單詞并沒有讓我有一種“放心”感。我想要的放心感,是要內(nèi)化我積累的詞匯,就像內(nèi)化中文一樣。 背了好多遍單詞,閱讀時也確實看得懂了,但在寫作時,卻無法用起來。 大概兩年前,我改變了積累詞匯的方法:我學到一個詞,就要用起來,否則這個詞在我眼里就是“死”詞。以我個人經(jīng)歷而言,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積累詞匯需要應用。 興趣、方法、語境意識、應用,這四點是本文要討論的。 1. 興趣:挑選你喜歡的材料 可以選擇的材料有很多,我們來大致歸一下類。 (1)英文視頻 英文視頻可以包括電影、紀錄片、演講等,我一般都是邊看邊截圖,遇到精彩部分,我會一次看完,然后回頭截圖。 當然了,抱著積累詞匯表達的目的看電影,那是相當無趣的。所以,一般情況下我也不會借助這種方法積累單詞。演講也是如此,我一般也不會借助演講視頻積累詞匯。 當然了,紀錄片會成為例外。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有一種十分簡易的獲取最新BBC紀錄片的方法,借助這種方法,我們不僅下載到紀錄片視頻,還可以下載到英文字幕。找到字幕后,可以將之當作英文學習材料。這樣一來,最終還是要學習文本的。 >>查看最新BBC紀錄片獲取方法:怎么找到最新的BBC紀錄片? (2)有聲讀物 有聲書的下載網(wǎng)站都很好找,這里就不專門說了,不知道的同學可以去搜索一下關鍵詞。 最簡單的方法可能不是去什么有聲讀物網(wǎng)站,而是直接去Youtube搜索書名,不少書籍的音頻都可以借助這種方式找到。 比如,之前我推薦大家閱讀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文章里的音頻就是從油管找到的。 >>閱讀文章:英文作品精讀 | 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 當然了,有聲讀物不限于有聲書,還包括外刊音頻,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經(jīng)濟學人》音頻,英音控一定不能錯過。 但是,有聲讀物非常考驗一個人的聽力水平和綜合能力,如果聽不懂,就不用談積累詞匯了。 所以,這種方法也并不適合初學者。初學者如果覺得難,應結合文本聽材料,不能囫圇吞棗。 (3)文本 很多人在英文文本的選擇上是沒什么主見的。聽別人說《經(jīng)濟學人》好,就去讀《經(jīng)濟學人》,聽別人說政府工作報告好,就去讀工作報告。別人給他什么,他就去讀什么,久而久之,就陷入了被動局面。 雖然《經(jīng)濟學人》的英文質量確實很高,但我們閱讀的英語文本當然不能局限于此。 有人外刊讀多了,甚至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了,變得激進,一味忽視國內(nèi)實際情況。 外國人讀外刊跟中國人讀報紙沒什么大區(qū)別,不能因為多讀了一點東西,多了解了一點時事,整個人就飄起來。 那么我們可以選擇哪些類型的文本? 我按照我個人的閱讀經(jīng)驗,簡單分享些閱讀思路。 各類外刊:《經(jīng)濟學人》、《金融時報》等,最適合考研的同學,尤其是考翻譯碩士的同學。若不考研,真的沒必要違背自己的意愿去跟蹤時事,沒這必要。 童書:我之前說過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直接點擊鏈接閱讀文章:曹文軒獲國際安徒生獎,這對英語學習者有什么啟示?這種類型的文本幾乎適合所有人。 名著:小說、劇本、詩歌,資源實在太多,也很好找,茲不贅述。 近期出版的作品:比如基辛格近期出版的作品(不放書名,以免安利得太明顯),各種年度好書,總有你喜歡的。 英文電影劇本:這個比較小眾,是我個人喜歡的方式。 紀錄片文本:上面說過了,茲不贅述。 翻譯作品:比如英文版的《水滸傳》、莫言作品。 總之,你要根據(jù)興趣選擇你喜歡的英文學習材料。 2. 方法 有了材料還不行,得有較好的記錄詞匯的方法。 我推薦方法的大原則是:一定要人人都可以使用,一定要操作簡單。我閱讀時是一定要開著電腦的,所以使用下述方法的前提是你能隨時使用電腦。 記錄詞匯的軟件:Excel 資料云同步的軟件:各類云盤 以undermine這個單詞為例,我來說一下我是怎么記憶這個詞匯的。 步驟一:新建Excel文檔,在同一個文檔中建立多個表單,分為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介詞、詞組、專有名詞等等。 步驟二:在桌面詞典靈格斯中搜索undermine這個詞。由于靈格斯軟件中可以安裝很多詞典,所以我們可以在詞典中找到undermine的各種解釋。復制釋義,粘貼到“動詞”表單里。 步驟三:尋找更多例句,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undermine的意思。我常用方法是在谷歌搜索欄輸入以下內(nèi)容,這樣就可以找到更多關于undermine的優(yōu)質例句了,選擇部分例句,記錄在Excel里面。這個方法十分好用,是幫助我們記憶詞匯的利器。 之后再遇到其他詞,可以像上面這樣分門別類地記好,如果每次都這樣積累單詞,基本上就會印象深刻。 整理好的文檔,我就會上傳到云盤,方便手機下載隨時查看。必要的話,也可以打印Excel表格。 當然了,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讀東西時開著電腦,但無論如何,讀到的東西要記在一個地方,分好類,最好是電子版,方便整理。 3. 語境意識 我們要積累的詞匯不一定都是以前沒見過的詞匯。我們要積累的,也可能是你知道了意思但卻不知道它具象/抽象用法的詞匯。 比如,undermine這個詞,我們知道它有“削弱”(weaken (sth/sb) gradually or insidiously)的意思,常在外刊上見到這種意思之下的例句。但是有一天,我們遇到了這樣一個句子:
這時我們可能就會恍然大悟——原來undermine原本的意思是“挖洞”(make a hollow or tunnel beneath sth),那么這個時候,就可以著重積累一下undermine的這一含義。 借助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語境的重要性。 沒有語境意識會有什么不好嗎? 最簡單的,如果你只知道一個詞的意思,而不知道它常用在哪種語境下,你可能就不能靈活使用此詞。 這里我說到的語境意識,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詞匯的具象與抽象含義 對于很多英語單詞,我們大多知道抽象含義,卻很少知道/注意它們的具象含義。 記憶具象含義的方式有很多種,最簡單的方式是,使用雅虎或谷歌的圖片搜索,搜索與這個單詞相關的圖片。我們也可以自己畫幅漫畫,加深印象。 (2)口語與書面,正式與非正式 這一點可以借助詞典,一般的詞典上面都會有明確標注。 (3)褒義與貶義 這一點可以借助例句,當然,很多詞是中性的,沒什么感情色彩。 (4)文本類型 這也可以借助例句,當然,更專業(yè)一點的話,可以借助語料庫。 比如,如果一個習語多用于新聞報道,但你把它用在文學創(chuàng)作里面,可能就不太合適。 關注了一個單詞的以上幾點相關內(nèi)容,你對這個詞的用法可以說是了如指掌。你對單詞的理解已經(jīng)不再限于詞典意思,而有了更寬泛、更深刻的認識。 4. 應用 學到一個東西,用起來,才能加深印象。 大家都背過文言文,文言文里面的某些表述,如果輔以技巧,可以夾雜在白話文里面,這樣積累下來的漢語詞匯也會成為你寫作“詞庫”的一部分。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英語詞匯的積累。如果你學到一個單詞,把它用在翻譯、寫作之中,那么你就會對這個詞有更為深刻的印象。 即使平時不做翻譯,也沒有寫英文的剛需,我們也可以在每天記日記的時候,嘗試把今天積累的詞匯串在一起,編一個小故事。 ↓本文由高翻考研授權發(fā)布↓ |
|
來自: mumlovecici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