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我國教育部就高考進行了多次改革和規劃,藝體特長生錄取優惠機制,是選拔藝體修養較為突出的學生的一種積極措施,同時也給普通高中學困生開辟了一條新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道路。21世紀初,我國多所著名院校藝術類院校針對藝術類考生的政策,不僅培養一批批具備審美觀念、審美能力的實用人才,而且打破了多年來高校錄取單一的模式?,F階段,藝體特長生在升學和求學中被認可,使得越來越多的普高學校對藝體特長生的培養更為重視。授之魚不如授之以魚,依據學生的條件及潛力培養其一技之長,是普高教育的責任與己任。本文將以六盤水市第四中學參加高考的藝體生為例,就學困生藝體特長培養方案、培養模式、教育理念等方面進行探討,試圖為邊遠山區的普高學校向國家輸送全面綜合性人才找出一條較實際的履帶。 關鍵詞:學困生 學習興趣 藝體特長生培養 一、前言 隨著我國進入加速推進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成為促進教育發展的核心動力。著眼于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本著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標,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各個高校紛紛開設藝體類專業。隨之全國普通高中也紛紛開設藝體生特長班、輔導班,大大提升升學率的同時也為高校輸送大批藝體人才。對于高中學校中部分有特長的學困生,在高中學習過程中,因基礎較差,高考成績不理想,他們只能選擇上高中補習班或讀三本類院校。倘若學校教育方法得當,選擇藝體專業,這樣的學生是可以考上二本及二本以上院校的。 二、問題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隨著教育的深化,藝體教育廣泛的引起社會的關注,據統計每年高考藝體類報名人數超過百萬,高校錄取人數達20萬人以上。全國上千所高校有80%招收藝體專業學生。根據中國教育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高等院校對藝體特長生招考人數逐年上升,因此足可以說明全國高校對藝體專業考生需求量越來越大,所以藝體特長生成為普通高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群體。 2、研究的必要性: (1)六盤水市第四中學是一所市中心高中學校,年級平均人數1200人左右,每年高考二本及二本以上高校考入人數在750人左右。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績較差,但又多才多藝。針對這樣的學生,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開設相應的藝體類特長班、輔導班。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提高學生專業素質,提升文化成績。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考入高校改變人生。 (2)隨著文體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國家對文體工作的重視,藝體類院校招生人數逐年遞增。首先,由于藝體生素質文化課普遍較差,訓練時間不夠充分,在專業考試前,信心不足,把握性不大;其次,專業教師經驗欠缺,專業課的訓練方式、方法不夠科學性,不能很好地協調專業課程訓練和文化課,致使藝體生高考雙過線數較少。綜上,如何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專業成績尤為重要。 三、學困生藝體特長培養方案 1、藝體生培養 為了人才的全面培養,我校將加強各科教學工作的規范性、提高教學效率及特長生的培養作為全校教職工的工作重心。選拔有藝體專長及發展潛力的學生作為初步的培養對象(可根據學生發展情況進行調整),依據具體情況確立培養目標與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初步實施計劃。 2、 藝體生培養需盡早、科學管理 藝體特長生是實現大學夢的一條便捷出路。針對藝體特長生,學校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線,注重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不斷加強和完善各種藝體特長生的培養措施,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的充分發揮。藝體的訓練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藝體特長生應早抓,根據學生文化成績和自身特長正確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藝體專業。在藝體教學工作中,對藝體生進行科學管理,是藝體生成才的關鍵。具體做法就是“三嚴一愛二量化”。“三嚴”指選才把關嚴,思想要求嚴,訓練標準嚴。“一愛”指對學生關心愛護,在生活上關心,在思想上引導,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二量化”指專業管理量化、班級管理量化,把平日訓練情況,遵守紀律情況,記錄在案,制定規范嚴格的懲處方案。 學生緊張的學習、復習統考,有時候會與藝體訓練有沖突。但若安排得當,反而能達到藝體訓練促進智力發展的目的。不然,一味“突擊”搞訓練,忽視文化課學習,就不會有理想的結果。藝體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制定專項訓練計劃,因材施教,提高藝體成績,充分發揮學生藝體素質。定期進行高考模擬考試,不斷增強學生信心,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讓學生熱愛藝體、熱愛學習。 3、培養模式、教育理念 對藝體特長生,我們采取“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做法,在抓專業的同時不放棄文化課的教學。建立健全藝體教育管理機制,校領導小組和實施機構;制訂和完善有關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學校藝體教育工作規程》,把藝體教育列入學校工作日程,期初有計劃,期末有總結;制訂藝體教育發展規劃、確定藝體教育發展階段性目標及實施措施,確保藝體教育工作正常有序進行,藝體教育整體水平不斷提高。另外,要求教師制定訓練計劃,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訓練方式的轉變;教學環節緊湊,重點難點突出,教學中注重過程性、自主性、實踐性和創新性;課堂教學模式、結構合理,根據藝體訓練的規律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從學生實際出發組織、研究教學,使學生有興趣進行藝體訓練,盡快掌握高考藝考內容;加強教育,讓學生了解到藝體訓練對今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和決定性,讓學生主動訓練、自主訓練,熱愛藝體事業。 4、班主任、家長要做“培養藝體生”的有心人 我國正處在基礎教育改革的的轉型期,教師處在非常尷尬的境地,長期機械、僵化的應試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創造性思維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影響了學生對藝體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班主任要對本班的藝體特長生更為關注,對他們的家庭狀況、學習成績了如指掌。對于學習成績較為“貧困”且具有其他方面特長的同學鼓勵其參加藝體學習,并通過與家長溝通,藝體指導教師的配合,為這些學生尋求出路。通過特長生培養計劃的實施挖掘學生潛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發揮。與此同時,進行專業訓練會影響文化課的學習時間,這一點是藝體生一個劣勢所在。近些年,許多藝體生專業分數過線,然而文化成績的失敗卻將其拒之高校“門外“,所以合理安排專業課的時間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藝體生合理安排文化課與專業課的時間,一般是副科的時候或是課余時間安排專業課訓練。還可以充分利用高中階段里極其珍貴的寒假和暑假的時間,集中精力打好專業的基礎。班主任老師要與家長、學生相互溝通,對文化課及專業課學習進行合理的安排。 此外不能將藝體生單獨作為一個班級來實施教學。這樣的做法事實證明是失敗的,一是因為文化課的學習沒有領頭羊,缺乏文化學習的氛圍;二是藝體生上專業課的時間各個不同,沒有辦法進行統一的文化課教學;三是缺失的課程沒有同學來幫助,更不要說老師的幫助了;四是有部分學生打著“學藝體”的名義,實際上在干著“逃避學習”的行為,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欺騙家長,在自己是自欺欺人,最后的結果是“瞎混”了三年,竹籃打水一場空。 四、總結 藝體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是開發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同時更是為普通高中“學困生”尋求另外一條通往大學的道路。藝術是哲學與科學的抽象實體,它是一個與他人分享情感和一是感知的且將個體或群體的沉淀和展現實體的過程。走藝體“特色之路”是我校對學困生制定的方針政策,要抓好這一項工作,就要學校統籌安排,精心組織,認真落實,為突出的學生開辟了一條嶄新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道路。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等相比較發達地區不值一提,但是要解決西部地區的落后現狀,對西部地區人才的培養及人才的反哺才是問題的關鍵,作為落后西部地區的一所市中心的重點高中,我校應積極吸取東部發達地區對藝體生培養的經驗,注重本校藝體專業老師的專業素養,“學生”與“老師”共同努力雙管齊下,給學生授以真正的漁。
參考文獻
[1]張迎春.高中新課程的幾個轉變.異步教育研究.2004.
[2]楊勇.讓智慧流淌在教學生活之中.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0.
[3]高丹.如何提高藝體特長生英語寫作能力.考試:教研版.2012.
[4]石偉、閆彬.班主任工作中的師愛滲透.民營科技.2010.
[5]鄭清.創新普高藝體生文化課教學策略的研究.儷人:教師.2015.
[6]張皓伶.初中藝術教育現狀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