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不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故事,數百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青衿小菊 來源:親愛de生活 開車帶兒子出去玩,兒子抱著我的包坐在副駕駛上眉飛色舞地向我講一個科幻故事的情節。我猛然想起出門時有可能忘記拔鑰匙了,于是讓他先翻翻我的包,看鑰匙在不在?兒子說,你先聽我講完。可是我哪有心思聽,不耐煩地說,你快點先幫我找,不然我心里老是掛記這個事。 看兒子紋絲不動還老大不高興的樣子,我也來氣了,一邊開車,一邊用另一只手去摸包,摸到了鑰匙,這才放了心。兒子還耷拉著小臉,心想哄哄他好了,于是說,剛才的故事很有意思,繼續講啊!不料兒子氣哼哼地說,沒心情講了。 可見壞情緒是多么容易傳導到近旁的人身上。而這個壞情緒的始作俑者,來自于我本人突然發生的焦慮感。 焦慮是我們日常生活里最尋常出現的壞情緒。小孩焦慮考試考壞了會被家長罵,父母焦慮孩子考不上好學校看不到前途;職工焦慮月度指標完不成下月還完房貸捉襟見肘,老板焦慮經濟不景氣重大決策拍板后會不會失敗……總之,無論性別年齡、職業身份、社會地位,人總是不可避免地有各種焦慮。誠如馬東所言——焦慮是人生的常態。 相對整個世界,一個人既使再有能量,也無法做到一切盡在掌控。比方近日持續占據各種頭條的王石,這位曾經叱咤風云十分勵志的地產大佬,怎樣也想不到有一日會成為全民茶余飯后的談資。鑒于王石曾公開對禇時健表達過敬仰之情,因此我更關注的是王石身上會不會也能發生大焦慮下催生的大智慧?當然這是題外話。 假如一個人長時間處在不良情緒里,那么不僅他自己受煎熬,同時還會影響到周邊的人受到煎熬。父母焦躁沒耐性,孩子就會緊張不安,老板若常常不分青紅皂白發脾氣,員工就會畏首畏尾;反過來講孩子緊張不安就舒展不了天性,父母就會更加焦躁,員工畏首畏尾不敢擔當,老板就更要發脾氣了。可見不良情緒如不加以控制,形成傳遞后,便會彌漫和互相影響。所有的負面情緒,消耗的不但是我們自己的精神,也消耗著我們身邊人的精神。 經濟上的賬,我們往往都能算清。比如花錢吃頓飯,吃好了,覺得很值;買件物品,第二天壞掉了,覺著很賠。但人生在世,短短不過百年,有筆大賬不知大家算到了沒?——及時覺知壞情緒、設法脫離壞情緒并讓自己更多時候保持在輕松愉悅的狀態里,這是人生一筆更大的賬。 要想做到這一點,當壞情緒來臨時,便一定要有成本意識。這個成本,就是我們在不良情緒中所經受的精神消耗。想讓這種精神消耗無限放大嗎?當然不。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將這種精神消耗消減到最低的理智。 我最反對原本有愛的夫妻,吵架時動輒來個冷戰,只為比賽誰更能“制服”誰,冷戰起來甚至不惜曠日持久,難道你的另一半在經受壞情緒折磨的同時你就很好受?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最典型的算不開賬。 以前看過一則新聞,國外有一家人,房子失火,無法滅火,于是全家人干脆在熊熊燃燒的房子前頭照了張合影。這里先不拿社會保障說事,只說這一家子人的態度。至少我們可以判斷出,在這個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當中,這一家人已經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痛失家園對他們的精神損耗。情緒是可以相互傳染的,只要他們還能夠有笑得出來的積極態度,就足以鼓勵彼此更快地投入到新生活的建設中來。 朋友的公司開了11年,回頭望來每一年都比前一年有進益。因為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她每年都要開發新的服務對象。她說,每一年她都不知道下一年的業務在哪里,每一年她都做好了公司可能倒閉的準備,但到了新的一年,所有事情又似乎都水到渠成。現在她干脆不再去想下一年業務從哪兒來了,反正想了也不知道最后從哪兒來,那就不如把精神用在眼前的事情上,把當下每一件事做到最好再說。經營壓力之下還有這種覺知,真的是一種了不起的智慧——不把精神消耗在消極情緒上,關注當下的行動更重要。 人活著的質量取決于人每天真實的心理狀態。盡管我們無法規避壞情緒的不期而至,但至少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去設法降低壞情緒對人對己的精神損耗。正所謂,快樂可以用行動追求,但煩惱惟要用慧根去減少。 |
|
來自: 昵稱31728201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