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們團隊經驗:鋁件產品電鍍比較復雜和困難,特別是鋁壓鑄件,因其含硅量大,但只要選擇合理的前處理工藝,就可以獲得結合力很好的電鍍層。 由于鋁對氧具有很大親合力,所以鋁表面總有氧化膜存在,而且鋁的膨脹系數較絕大多數金屬的膨脹系數大,所以處理不當,鍍層極易脫落。另外鑄鋁件表面常帶有砂眼、氣孔、裂痕等缺陷,在電鍍過程中,砂眼和氣孔中常會滯留溶液和氫氣,往往影響到鍍層與基體的結合力。除此以外,鑄鋁件表面油污去除不凈,電鍍表面酸活化不夠,或活化后表面不干凈,化學浸鋅或預鍍層不佳,預鍍層太薄等都可能影響到鍍層結合力 一,鋁件電鍍的常用工藝 鍍件打磨拋光-上掛-去除拋光臘――除油-酸出光除膜-浸化學沉鋅-鍍鎳-其它電鍍。 二,各工序配方與控制點 1. 除蠟除油,這些工序要注意選用材料不可堿性過高,使工件過腐蝕,令導工件鍍后花斑與麻點.再有我們許多同仁工廠同時有生產銅件,鋅合金件,這些金屬與鋁件電位差較大,前處理混用就會產生置換層,影響結合力 2. 酸洗出光除膜,此工序要求強酸出光后的工件表面亮白無掛灰,這樣才夠得到保證沉鋅層的結合力。 2.1酸洗除膜配方,正常60系列鋁材用250-300毫升每升硝酸就可,但針對有含硅壓鑄件就需要配合加入100毫升每升的氫氟酸這樣才能有效去除掛灰。討論到掛灰,我們樂將團隊分享個經驗:針對大面積大光面工件,要求高的,可以水洗后用海棉人工擦拭干凈再進入下一工序,這樣能大大提高產品良品率。當然針對有些鋁件還有含銅,錳等金屬,不易酸洗白,建議使用專用LJ-AL06洗白劑.洗后鋁件光亮,亮白。總之酸洗不白亮去沉鋅,結合力都會有隱患! 3.化學沉鋅配方 氫氧化鈉 120 g/L 氧化鋅·20g/L酒石酸鉀鈉 40 g/L 三氯化鐵2g/L。在這基礎上有些同行還加入少量氰化鈉與其它鎳,銅金屬。 此工藝中我們團隊分享一點要點:此控制點很關健-就是溫度,我們許多同仁往往會疏忽這點,最佳控制在22-30度之間,沉鋅溫度一高,就有結合力差的隱患,我們樂將團隊就有參觀一日本工廠,其鋁件沉鋅缸配有冷凍裝置,其生產出產品良品高,我們許多同仁都往往去深入研究配方與工藝,而因疏忽溫度這簡單的條件而走了很多彎路。 再有應是針對一些要求較高工件要用二次沉鋅的方法,這點大家都很清楚。 4.沉鋅后鍍鎳 工件浸鋅后就可電鍍。對于某些工件來講,可直接鍍亮鎳;對有些要求不高的小件,也可先鍍氰化堿銅,然后鍍其它鍍層;而對某些表面積較大、要求較高、需要鍍酸銅來增加厚度和亮度的產品,我們樂將團隊建議最好選擇鍍中性鎳作底層,因為光亮鎳表面光亮,會影響到其與酸銅層的結合力,而半光鎳酸性較低,在鋁工件表面易產生針孔,會造成后續鍍層的疵病。鋁是兩性金屬,中性鎳對基體無任何腐蝕,所以是最佳的選擇 5.結論,正常以上幾點控制到位,鋁件產品電鍍幾乎可以順利出貨,當然也還有許多電鍍中常出現細節問題,與技巧,我們平臺所討論的難免顯的片面,希望平臺內各位大師與高手發來你們的經驗補充與糾正,謝謝
|
|
來自: yanzuolanyi > 《電鍍技術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