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色金屬期貨和相關個股走勢跌宕起伏,7月4日大漲后,5日和6日期貨市場上有色金屬系品種逐步回落,而股市上相關個股在瘋狂拉升后出現分化。金貴銀業在近期白銀價格飆漲刺激下連續3天漲停,次新股華鈺礦業也3天高舉高打,股價創出歷史新高。 整體上看,有色板塊指數自6月1日以來上漲14%,表現強勁。那么,此次“色舞”是卷土重來還是短線炒作? 分析人士認為,在全球央行維持低利率和投資者避險需求推動下,今后有色股將不斷掀起波瀾,但指望基本面完全反轉還不到時候。 7月4日,國內商品期貨多個品種集體大漲,其中有色金屬板塊表現最為強勁,滬銀、滬鎳主力合約漲停,滬錫、滬銅等漲幅居前。當天,有色金屬板塊相關股票也瘋狂飆升,14只漲停。交易所盤后公開信息顯示,機構突擊發力,積極搶籌相關股票。5日,期貨市場全面回落,益盟58只有色股走勢也分化,25只上漲(其中7只漲停).6日,盡管有色商品期貨表現不濟,但該板塊個股再度強勢,指數上漲2.2%,遠超過大盤。 從基本面看,工信部微博發布,2016年1~5月,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主營業務收入22074億元、利潤687.4億元,同比分別增2.6%、8.6%;行業減虧成效顯著,虧損企業虧損額176億元,同比降11.8%。這使得資金涌向有色板塊。但是5日綜合產出指數出來,從5月份的50.5降至50.3,顯示該月增速輕微,為4個月來最低,顯示有色金屬并沒有多大實質性利好,隨后個股走勢出現分化。 根據生意社價格監測,2016年上半年(截至6月24日)大宗商品價格漲跌榜中,有色板塊環比上升的有19種,其中10種漲幅5%以上;漲幅前3的分別為鉬精礦(36.11%)、鈦精礦(攀。46)(27.96%)、黃金(24.16%)。環比下降的有11種,5種跌幅在5%以上;跌幅前3的分別為鍺(-26.63%)、鏑鐵合金(-7.97%)、鉍(-7.94%). 從已經披露的業績預告看,有色股今年上半年利潤略有起色。申萬行業的106家有色金屬公司中,目前44家發布了業績預告(多數發布在一季報中),預喜的25家,占57%,如湖南黃金、海亮股份業績將小幅增加;鋰和鎢鉬公司業績向好,如廈門鎢業上半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6842萬元,同比大增101%,主要是稀土、鎢鉬產品價格二季度開始持續回升,產品盈利能力大幅增長。 也有7家有色股中期業績報憂。比如中金嶺南因受有色金屬產品下跌影響,上半年凈利預減66%~84%。閩發鋁業也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70%~40%。 這意味著,有色行業基本面整體尚難言完全好轉。只是在英國脫歐引發的避險需求和市場預期全球央行將維持低利率的大背景下,資金開始追捧貴金屬,同時帶動有色金屬板塊強勢回升。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所數據顯示,截至6月最后一周,對沖基金和基金經理增持的黃金和白銀凈多頭寸已經升至紀錄最高。7月5日,紐約交所黃金期貨市場交投最活躍的8月黃金期價比前一交易日上漲19.7美元,收于每盎司1358.7美元,漲幅1.47%。6月以來黃金、白銀漲勢喜人。不過7月8日美國公布6月非農就業報告,報告中的數據將影響美聯儲年內加息預期,也將影響市場對黃金、白銀等避險資產的偏好。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通過周期品漲價和供給側改革的邏輯分析,當前商品價格是“價格上漲預期產生需求”,而不是“需求增長預期產生價格”,庫存見底為價格提供有力支撐;另一方面,供給側改革為周期品種提供了信心,低庫存和控產品種的價格可以無視產能需求關系持續上漲。同時,周期品漲價潮短期不會輕易扭轉,且當前也是重要的業績反轉觀察窗口。長期來看,資源類股票價格漲幅超過市場平均水平概率較大。 今年以來,有色行業漲幅位居行業第二位,但即便在鋅鋁價格大幅上漲的背景下,相關龍頭標的漲跌幅仍位于行業中值以下的位置,負收益明顯。日前有色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頂層文件印發,顯示供給側改革加強。而全球主要經濟體實施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均已步入零利率或負利率時代,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投資成本不斷降低,同時隨著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反彈,通脹預期不斷加強,白銀等貴金屬的保值增值價值凸顯。貴金屬作為重要的避險工具,資產配置需求持續高漲,有望推動價格持續上漲。 此外,當前投資者偏好漲幅小、行業有催化劑的公司,鋅鋁等基本金屬標的也具備博弈價值。不少分析師看好下半年鋅鋁標的公司,如中孚實業、云鋁股份。目前鋅價在2150美元/噸,馳宏鋅鍺、中金嶺南的股價還處于年初鋅價1600美元/噸時附近,值得關注。 安信證券分析師衡昆認為,接下來有色股機會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全球貨幣寬松背景下工業金屬有望重估,比如鋅、鋁等;二是確定性品種如稀土、磁材、新能源(鈷、鋰、鎂、燃料電池產業鏈)。稀土價格可能迎來全面顯著上漲,建議關注廈門鎢業、威華股份(稀土+鋰布局長遠,有望成為板塊黑馬)、廣晟有色、盛和資源、安泰科技等。另外,近期下半年核電機組招標重啟預期升溫,建議關注東方鋯業、金鉬股份(核電相關鉬新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