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涸木郁(陰虛肝郁)的調理思路 水就是腎,木就是肝。我們知道一棵樹,要想茁壯成長,首先要有水,沒有水,樹就會枯死了。有水,還要有精氣,也就是說,這個水不能是死水,要有精氣。有精氣的水,才可以生木。 那到了夏天,特別是暑天,水都蒸發變成水蒸氣了,地下的水也就是最虧的時候。此時也就是腎陰最虧的時候。所以,此時的養肝,必須要養腎陰。養陰的話,可以用熟地。補精氣,可以用菟絲子。那用菟絲子,必須要加附子把菟絲子中的精氣調出來。這樣,熟地、菟絲子、附子三個一起,腎陰,精氣就都養住了。 腎氣正常了,才談得上疏肝。沒有腎氣,肝氣都不存在,水不生木,就根本談不上疏肝。腎氣正常的前提下,用當歸養肝血,桂枝白芍升發肝氣。如果上焦有熱,可以用桑葉菊花散出去。注意,此時不可以黃連黃芩來降火,降火,氣下降,會影響肝氣的生發。 這種思路,可以用于調理后半夜易醒,腹脹,頭暈,頭痛,血壓高,甚至發燒等屬于腎虛肝郁的情況。 |
|
來自: 事不宜急緩則圓 > 《仁普的BLOG。 馬悅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