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價開啟上漲模式 5股有望爆發
上周五(7月8日)歐洲鈷金屬價格再次上漲,當地業內人士表示,本次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到達成200噸高溫合金用金屬鈷的遠期交易所致。從交易情況來看,本次遠期交易交貨期從2016年年末開始至2017年年末,交易價格水平分別為11.9、11.65和12.1美元/磅。百川資訊顯示,受外圍消息及基本面供需關系影響,2016年7月11日,國內金屬鈷價格亦開啟上漲模式,為近三個月以來,首次上漲,漲幅為2.64%。
2007年中國原生鈷消費15650噸,一舉超過日本,躋身世界第一鈷消費國,同期日本原鈷消費為14250噸。而作為一個貧鈷國來說,中國這個最大鈷消費國的需求拉動了全球鈷市的增長。中國經濟繼續高速增長,相應的鋰電,硬質合金等消費鈷的行業消費進一步擴大,導致供需嚴重不平衡,推動鈷價上漲。 2016年6月6日,民主剛果中央銀行透露,受到有色金屬價格疲軟導致礦企減產的影響,該國2016年一季度銅產量同比減少20%,同期鈷和黃金產量也有所減少。另外,據CDI、CRU預測,2016年精煉鈷市場或存在5778噸的缺口。
海通證券認為,鈷產量難以短期內上升,產量產能集中成熟礦山利用充分,2000年以來,全球精煉鈷產量迅速上升,一路從4.00萬噸上升至2015年的9.81萬噸,增長了145.3%,并隨后在近兩年維持在不到9.5-10萬噸的水平。其中,剛果(金)是當前鈷的產能產量集中地。截至2013年,剛果(金)占據全球鈷產能的份額達到了45.6%。而從礦山角度考察,當前全球鈷礦高度依賴少數成熟項目。2015年,全球鈷總產量為9.81萬噸,而來自主要的15個礦山的總產能就達到了8.26萬噸,占比84.2%。這些項目本身已經非常成熟,產能也基本利用充分。這意味著供給端很難出現新的沖擊。其中最主要的變數在嘉能可,旗下的兩個暫時關閉的礦場和尚有閑置產能6700噸的Mutanda礦是問題所在。由于鈷礦開采從立項到落地周期很長,未來數年內,已有的礦山在全球鈷礦開采中仍將占據主要地位。在已有礦山產量穩定的前提下,潛在的產能擴張可分為擴產、重啟和新項目三種。
短期內產能提升空間有限:根據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在2013年的分析,各礦山項目中,短期內能夠造成沖擊的主要是在建礦山,現有礦山擴產和停產礦山重啟三部分,計劃中擴產、重啟的礦山和進行可行性研究的礦山可能在3-5年內形成一定產能,而停留在預可行性研究的礦山則需要5-8年。根據測算,2015年,全球鈷產能達到11.77萬噸,結合當年的總產量9.81萬噸,產能利用率達到了83.3%。其中,短期內可形成沖擊的三部分礦山項目的產能總和達到了1.05萬噸,這部分新增加的產能實際上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鑒于這三部分的計劃調整極其靈活,可以預計在當前情況下,其進一步擴張的可能性很低,對總產能的貢獻將維持在1.05萬噸附近。將目光放長遠,2020年之前,計劃擴產、重啟的礦山的產能將會落地,其計劃產能為2萬噸,但2015年僅落實了0.42萬噸,中間尚有1.58萬噸的產能空間。算上這一部分的貢獻,到2020年,鈷總產能將達到13.35萬噸。若鈷產量不變,屆時閑置的產能預計將達到3.54萬噸,產能利用率將下降到73.48%。地質科學院預估的增長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尚處于紙面上甚至是概念中的項目,這是未來產能方面最大的變數,新項目的出現與推進,會在更大程度上影響供給端。但這些產能能否落實仍然有待商榷。因此,短期內鈷礦產能的增長空間比較有限。建議關注洛陽鉬業,盛屯礦業,格林美,盛達礦業,華友鈷業。
【個股研報】
盛屯礦業:盈利能力強,業績彈性大
有色采選+金融業務雙驅動
2007 年起公司向有色金屬采選業務轉型,目前已控股5 家礦山企業(2家在產,3 家改擴建),資源儲量合計4610 萬噸,公司產品主要以鋅精礦、鉛精礦和銅銀精礦為主,未來受益于鋅價和銀價的上漲以及公司產能的釋放。金屬供應鏈金融業務收入和毛利均大幅增長6 倍左右,2016 年公司擬非公開增發募集資金加碼金融業務,預計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有色采選業務:盈利能力強,業績彈性大
有色采選業務2015 年實現收入4.3 億元(占比6.5%),實現毛利3 億元(占比56%),毛利率接近70%。鋅精礦、鉛精礦和銅銀精礦是采選業務主要收入來源(2015 年分別實現收入1.65 億元、1.26 億元和1.14 億元,三者合計占采選業務收入的93%),鋅價、鉛價和銀價是影響公司有色采選盈利的核心因素,鋅由于供給收縮價格5 個月已反彈45%,金價已創新高,銀價有望跟隨,公司鉛鋅銀等精礦15 年銷量為3.65 萬噸,銷售均價1.2 萬元/噸(不含稅),如果價格上漲15%,可增厚EPS0.03 元(15 年全面攤薄EPS 為0.06 元).
金融業務:高速增長
金融業務繼續高速增長,13-15 年分別實現收入1.3 億元、4.5 億元和32.8 億元,實現毛利0.06 億元、0.33 億元和2.3 億元,收入毛利均保持快速增長。2016 年公司擬非公開增發募集36.58 億元用于金屬供應鏈金融業務,預計未來金融業務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投資建議
預計公司16-18 年EPS 分別為0.11 元、0.13 元和0.15 元,對應當前股價的PE 分別57 倍、50 倍和43 倍,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有色金屬需求低于預期,金融業務發展速度低于預期。(廣發證券)
洛陽鉬業:海外收購+定增,公司志為國際礦業巨頭
公司擬以 269.75 億元收購英美資源巴西鈮磷礦和 Freeport 公司位于剛果的 Tenke 銅鈷礦 56%的權益,并擬以不低于 3.17元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56.78億股A股股票,融資不超過 180億元,用于后期替換收購貸款。本次海外收購是公司繼 2013 年收購 Northparkes 之后又一國際化力作,交易標的具有優質的礦資源和穩定的盈利能力,周期底部收購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未來價值,助力公司成為國際化礦業巨頭。
鉬鎢生產龍頭企業,風雨中砥礪前行
公司是全球第五大鉬生產商,國內第二大鎢精礦生產商,擁有三大優質鉬礦資源(其中三道莊鉬礦為特大型原生鉬鎢共生床) ,鉬精礦自給率達到 90%,生產規模居國內同行業第一,擁有三條白鎢選礦生產線,礦石處理能力達 3 萬噸/日;同時,公司提前戰略布局,處置金礦開采和電解鉛等無效低效資產,強身健體、苦練內功,為海外并購做好充足準備。
抄底海外礦資源,靜待周期反彈
本次收購的鈮磷礦和銅鈷礦估值水平整體中等偏低,所收購資產均有穩定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水平。同時,全球大宗商品已經跌至底部,并長期低位運行,隨著全球經濟的回暖,礦產價格有望逐步回穩增長,本次收購的礦業資源將為公司帶來明顯的價值提升。
給予公司“買入”評級
預計公司 2016年-2018 年EPS分別為0.1/0.12/0.14元,對應PE分別為33.51/28.17/23.66 倍。考慮公司本次收購礦業資源盈利穩定,升值潛力大,給予公司“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全球經濟增速持續低迷;收購資源所在國政治、法律風險;收購資金籌集進度不及預期;收購資源儲量不及預期。(廣發證券)
盛達礦業:優質礦產注入,業績彈性大增
蒙東地區鉛鋅銀礦山巨頭。公司地處蒙東地區著名成礦帶,坐擁內蒙古拜仁達壩銀多金屬礦,主營鉛鋅銀礦采選業務。公司在產礦山資源稟賦佳,開采條件好,現金創造能力強,利潤率高,2015 年產品毛利率79%,在去年大宗商品投降式殺跌的背景下實屬難能可貴。
收購同業競爭資產,打開未來成長空間:公司前期公告擬以13.22 元/股價格非公開發行約1.25 億股,收購光大礦業及赤峰金都100%股權,并擬以鎖價方式向盛大集團非公開發行不超過9491 萬股,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2.55億元,用于發展標的公司及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標的資產中未投產礦業權的開發建設以及上市公司在產礦山的技術改造。該方案目前已被證監會核準通過。
權益儲量增厚,盈利能力提升:本次資產注入后,公司將擁有鉛、鋅、銀金屬儲量分別為46.7 萬噸、85.8 萬噸、4093 噸,同比增長接近翻倍,此外還將引入伴生銅、錫資源,豐富公司資源品類。根據公司規劃,注入礦山將于2017 年實現投產,為公司未來盈利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英國意外脫歐,貨幣黑暗時代開啟,銀價厚積薄發。與黃金相比,白銀的通脹保值屬性相近,避險屬性較差,工業屬性更強。歷史上在通脹推動的金價牛市里白銀表現出色,目前全球寬松預期重燃,若通脹升溫,極有可能將再次催生銀價牛市重現。
鋅精礦供給收縮明確,鋅價有望迎來長牛。今年以來鋅價漲幅位列基本金屬首位,主要源于鋅精礦供給收縮(包括自然性枯竭關停及停產保價)以及部分冶煉產能去化,近期國內外冶煉加工費持續下滑從側面印證精礦短缺;另一方面,鋅下游需求較為穩健,同時中國新環保法的推行也將推高鋅冶煉成本。我們預計未來鋅供給仍將存在缺口,支持鋅價慢牛走勢。
投資建議:買入-A 投資評級,6 個月目標價40 元。我們預計公司2016 年-2018 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3.1 億元、5.3 億元、7.1 億元,成長性突出;首次給予買入-A 的投資評級,6 個月目標價為40 元,相當于2018 年40X 的動態市盈率。
風險提示:1)美聯儲加息進程加速;2)下游需求持續疲軟。(安信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