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如果給你一萬塊錢,你會怎么花?”這個問題出現在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等機構聯合推出的中國首份《新藍領財商認知及行為調查報告》中。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謂五花八門:“可能充游戲”、“跟朋友吃頓飯,唱個歌”、也有人選擇“沒有計劃隨心所欲”,被調查者中,70.6%的藍領青年認為錢很重要。這正反映出當前新生代農民工的財商現狀:對錢很重視,但不知如何理財。 與同期進行的一份大學生財商調查對比,當前新生代農民工也就是新藍領青年管理金錢的能力要比大學生成熟,但自我投資意識淡薄,而且他們對理財的理解也有不少誤區:五成以上人認同“不借款,不欠債是最好的理財”、“理財是有錢人的游戲”。他們對理財風險的認知也存在偏差:54%的新藍領偏好購買“沒有風險的理財產品”,同時也有近5成人把買彩票當作理財。 此前,在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提出“新生代農民工”概念,要求著力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問題。而推動農民工市民化,不僅僅要關注到他們就業、學習與生活適應能力,提高他們的財商素養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步。提升財商自己要爭氣,金融機構也不可缺位。財經評論員葉檀就此做出點評。 葉檀:此前,大家對于中國中產收入階層和高凈值人群的理財比較關注,但對于新藍領的理財不太關注,因為他們的理財份額在社會上所占重較低。這次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來看,新藍領的理財觀念相當不成熟,從兩個方面可以看得出來,第一,把買彩票當做一個重要的理財手段。買彩票其實是一個博概率的過程,大部分人是不會中獎的,買彩票在國際上被稱為窮人稅,新藍領把買彩票作為一個重要的理財手段,可見這中間的偏差非常大。 第二,他們的財富觀念比較傳統,一方面是一個傳統美德,他們認為不借債、不負債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當然對于收入比較少的群體來說,確實不應該大幅負債,這是一個比較穩健的辦法,但與此同時,他們有點錢后會去做一件事情,他們對傳統的理財手段還是比較信任,在中國最傳統的理財手段主要是銀行活期和定期存款。另外一方面,這些人愿意去購買一些沒有風險的投資產品,相對來說,它們的收益率也比較低。也即這其實是一個反復的過程,這些農民工朋友本身錢比較少,同時又愿意把錢放到收益率比較低、比較有保障的理財產品里去,這些人其實是借錢給那些高收入階層花,如果一旦出現貨幣購買力下跌或者是通貨膨脹,他們其實是最最吃虧的一個群體,因為他們的理財手段比較落后。 此外,要看到現在新藍領基于自己的觀念或自己的財富規模做這樣一些理財,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從整個金融機構來說,現在提供給我們的理財產品確實太少。現在有一句話叫做資產荒,所謂資產荒,就是有錢也買不到好的資產,投資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會覺得風險大,如果投資到銀行的理財產品,我們會發現它的收益率在節節下降。對于政府來說,要發展更多有信用的理財產品的金融機構,這對于廣大工薪階層,尤其是對于低收入階層而言是一個必要的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