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道教的那些思想對中國人影響的最為深刻,天人合一肯定會榜上有名。 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易,首次在莊子中得到闡述,之后又在漢代被大儒董仲舒延生到整個社會,對中國人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今天就來談談道教說的天人合一。 很多人認為道教說的天人合一就是,當人的所作所為,和天別無二致的時候,人就和天成了一樣的,但是這個并不是天人合一,只能算天人從一。而儒家所說的,讓我們符合天道的仁義禮智信,就是讓人達到天人從一的境界,這個境界可以說是非常好了,但是并不是天人合一。 《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說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這些都反應了道教講究,人追求天人合一,必須要明白天運轉的規律,在這個基礎上,道教通過俯仰觀天地,入內問己身,發現了人和天地的關聯。 《靈樞·邪客》說:'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 天有陰陽,人有夫妻。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節。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 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地有泉脈,人有衛氣。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晝夜,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 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地有四時不生草,人有無子。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人明白了自身和天地之間的關聯,通過不斷加強這種關系,讓人和天地緊密相連,成為天人合一的真人。這個就是道教的天人合一觀。 作者: 梁興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