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之源在于淤,人之所以疼痛的部位不同,患的疾病不同,就是因為不同的地方被淤血堵塞. 把這些淤血疏通,供血正常,病痛就會消失,人自然變得健康美麗!一、概念 血液清凈可除萬病 人體疾病依產生的原因不同,可分為循環障礙性疾病,細菌感染性疾病,功能障礙性疾病等 等,刺血心得手抄本和刺血絡放血法薈萃。但實際上都是瘀血性疾病,也就是說最終都是瘀血循環不暢而導致的疾病。瀉血可以幫助凈化血液,只要血液清凈,病可不治而愈。 瘀血 瘀血=在毛細血管里不能流,被堵住的垃圾、血液殘留物 像在下水道或排水口堆積起來,阻礙水流或完全堵住水流的那種殘渣一樣的東西。 和現代醫學中所說的血栓或膽固醇,在概念上完全不一樣。 刺血心得手抄本 一、 對腦出血(中風)病人的救治: 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陽、太沖、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減輕偏癱的程度。記住:凡病人昏迷超過24小時者,偏癱率在90%以上。如超 過72小時,則100%偏癱后遺癥。極難治療。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萬金不傳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則病人有望康復。 二、骨神經痛:如屬膽經痛者,(大小腿外側痛)應認真檢查陽陵泉、豐隆穴帶,有無怒張的血脈,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凡容易生長疔、癰疽之人,應刺血后心穴。 四、凡紅眼病初起,麥粒腫末化膿者,刺血太陽穴,擠7—9滴血,雙腳中趾尖擠3—5滴血則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五、凡風濕病的腿為重者則在胸三、四、五椎旁開3寸點刺出血,即見大效,數年重癥,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數。 六、胃、十二指腸潰瘍者取腳內庭至解溪上的青筋點刺,外踝間附近點刺出血。胃潰瘍則應在條口穴上0、5寸及條口穴下2、5寸范圍內找血脈。 七、慢性腎炎:(1)儒俞穴刺血有黃水者,黃水盡,人即愈。(2)腎臟周圍。(3)臍周圍刺血。(臍中間不能刺) 八、肝炎刺血:陽交,足三里,曲澤,陽陵泉,三陰交。 九、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腎俞,腰俞,條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十、痔瘡特效穴:(1)齪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點,1—3次即愈。(2)對肛門紅腫潰爛者刺血委中,其痛即減。 十一、失眠:(1)神門,行間,足三里。(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撥罐。 十二、頸椎病:壓痛點,天宗,肩貞,尺澤穴。 十三、凡胸部內傷必須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才是傷部。 十四、肩周炎:腎關穴,(陽陵泉下1、5寸)尺澤穴,1次見效。 十五、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靜脈,少商,曲池,太陽,血出痛減。 十六、陽痿病:(1)腎俞,復溜刺出血,關元,膀胱俞撥罐15分鐘。(2)刺血三陰交,命門,撥罐腎俞,血海。 十七、高血壓:太陽,大椎耳尖,耳背靜脈曲池,刺血后血壓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時內不能喝水,否則效差。 十八、哮喘病:(1)大椎,肺俞,風門,膏盲,列缺刺血。中府,大椎撥罐15分鐘。 十九、高血脂病:大椎,太陽,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風濕心臟病:陽交,尺澤,太陽。 二十一、眼睛羽狀一肉:少澤,至陰,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療程。 二十二、中耳炎:外踝關節刺血。 二十三、癲癇:方1、太陽,曲澤,委中,陽交。方2、少商,人中刺血。肝俞,大椎撥罐15分鐘。方3、后頸骨低部找出痛點及內關穴用梅花針彈刺出血。 二十四、精神病:太陽,曲澤,委中,術沖,陽交,豐隆,心俞,刺血后撥罐。 二十五、背診要點:脊背不應有血管突出,如有則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刺血的不傳之秘 久治不愈的疾病,當用什么方法都無效時,就應在雙踝關節,肘關節,腕關節,膝關節,找那些恕張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這是經驗。 【注】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應在上中午為好。 刺血絡放血法薈萃 1.刺太陽穴絡脈法:治療偏頭痛:取太陽穴充盈的血管用三棱針刺之,并加火罐,使出血量 有15-30 m1。 2.刺耳背筋脈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其治療方法是:在患者耳背部尋找1-3根較粗且走向 較明顯清晰的靜脈,每次用三棱針點刺l條靜脈的遠心端放血數滴;治療急性扁桃體炎。大多數患兒經點 刺出血后咽痛減輕,吞咽困難緩解,體溫逐漸下降,扁桃體腫大隨之消失。 3.刺舌下絡脈法:治療周圍性面癱,緩解內科急腹痛。 4.刺腘靜脈、肘靜脈法:單純性胃炎:在雙側腘和肘窩部找到怒張細小的靜脈,也可用腘、 肘窩上下靜脈或較大血管處。常規消毒后,用三棱針點刺靜脈,放出粘液、黑紫色而易凝血液數滴或數 10滴,配合舌下雙側靜脈點刺放血。治療腦后瘡:患者站立,醫生用手掌輕輕拍打腘窩部,讓局部血管 充分暴露,在委中穴處常規消毒后,用三棱針或毫針緩緩刺人腘靜脈0.5-1分深,然后將針緩慢退出放 血,放血量以血液流到足跟后即壓迫止血,約3-4ml。腰扭傷其方法是:令患者俯臥,屈其膝于腘窩正 中點定其穴。手指不放,再令其腿挺直,原點處正是此穴,即在腘窩中央,當腘橫紋之中點。隨后手指 沾生理鹽水,輕輕拍擊委中穴數次,讓紫脈浮絡充分暴露,再嚴格消毒,左拇指端固定穴位處,右拇、 食指持三棱針對準穴位,在0.3-0.4cm直徑范圍快速點刺,一般出血量以濃紫色者轉紅為度。此方法 治療腰扭傷、坐骨神經痛、中暑、鼻出血、等麻疹、療瘡下肢靜脈炎等疾病均在1-4次內治愈。 5.刺局部靜脈法:治療大隱靜脈急性炎。其方法是:在患肢條索狀紅腫的患處治療,一般以 紅腫靜脈管道的兩端或其分支處,以及最突出的隆起處,用三棱針快速進針,心得體會《刺血心得手抄本和刺血絡放血法薈萃》。速刺3-5下,三棱針進針 深度需穿透靜脈管壁,出血后用閃火法迅速將火罐拔于出血部位,此時可見到火罐內開始有血液積蓄, 約1分鐘左右出血停止。每點放血至少lo的,留罐時間約15分鐘,每日1次。下肢靜脈曲張半年的患者, 用三棱針點刺雙下肢疲滯之靜脈六、七處,待出血約300ml后,以干棉球止血。l周1次,3次而愈。治療 急性乳腺炎。其具體方法是:取局部結塊下方之靜脈,經碘酒棉球消毒后,用三棱針快速刺人使之出血3 -10m1,血止后再拔罐5分鐘,起罐后再行局部常規消毒。 6.刺經絡循行處絡脈法:反復感冒2個月之患者,診其背部與兩季肋區脈絡浮現而紊亂,尤 其背部脈絡滿布。脈診合參,診斷為感冒,辨證為肝血淤阻,營衛不和。治以破血逐淤,調和營衛之法 。取兩側期門、風門、肝俞6處之靜脈點刺加拔火罐放血約100 ml配合舌下靜脈放血5ml,隔日1次,3次 而愈。用刺經絡走行部位之靜脈放血法為一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效果非常明顯。該病人因膝關節紅腫、疼痛、 活動受限而就診,后經用三棱針刺太白、公孫之間的靜脈放血10數滴后疼痛即刻緩解。 三棱針療法 用三棱針刺破人體的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方法,叫三棱針法 。古人稱之為刺血絡或刺絡,現代稱為放血療 法。三棱針是一種用不銹鋼制成,針長約6厘米左右,針柄稍粗呈圓柱形,針身呈三棱狀, 尖端三面有刃,針尖鋒利的針具。 三棱針古稱鋒針。古人對此十分重視,如《靈樞·九針論》談到九針中的鋒針主要就用于 瀉熱出血;《靈樞·九針十二原》則提出了宛陳則除之,去血脈也的治療原則;《靈樞·官針》中更 有絡刺、贊刺、豹紋刺等法的記載。由此可見,古人在刺絡放血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也表明三 棱針刺絡放血法是一種十分重要而又常用的針刺法。 操作方法 三棱針的針刺方法一般分為點刺法、散刺法、刺絡法、挑刺法四種。 1.點刺法 針刺前,在預定針刺部位上下用左手拇食指向針刺處推按,使血液積聚于針刺部位,繼之用2%碘 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脫碘,針刺時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緊被刺部位,右手持針,用拇、食兩 指捏住針柄,中指指腹緊靠針身下端,針尖露出3~5毫米。對準已消毒的部位,刺入3~5毫米深,隨即 將針迅速退出,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出血少許,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此法多用于指、趾末端的 十宣、十二井穴和耳尖及頭面部的攢竹、上星、太陽等穴。 2.散刺法 又叫豹紋刺,是對病變局部周圍進行點刺的一種方法。根據病變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10~20針 以上,由病變外緣環形向中心點刺,以促使瘀血或水腫得以排除,達到祛瘀生新,通經活絡的目的。此 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腫或水腫、頑癬等。 3.刺絡法 先用帶子或橡皮管,結扎在針刺部位上端,然后迅速消毒。針刺時左手拇指壓在被針 刺部位下端,右手持三棱針對準針刺部位的靜脈,刺入脈中,立即將針退出,使其流出少 量血液,出血停后,再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當出血時,也可輕輕按壓靜脈上端,以助瘀血外出,毒邪 得瀉。此法多用于曲澤、委中等穴,治療急性吐瀉、中暑、發熱等。 刺絡法 4.挑刺法 用左手按壓施術部位兩側,或捏起皮膚,使皮膚固定,右手持針迅速刺入皮膚1~2毫米,隨即將 針身傾斜挑破皮膚,使之出少量血液或少量粘液。也有再刺入5毫米左右深,將針身傾斜并使針尖輕輕挑 起,挑斷皮下部分纖維組織,然后出針,復蓋敷料。此法常用于肩周炎、胃痛、頸椎綜合征、失眠、支 氣管哮喘、血管神經性頭痛等。 適應范圍 三棱針放血療法具有通經活絡、開竅瀉熱、消腫止痛等作用。其適應范圍較為廣泛,凡各種 實證、熱證、瘀血、疼痛等均可應用。較常用于某些急癥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熱、中暑、中風閉證、 咽喉腫痛、目赤腫痛、頑癬、癤癰初起,扭挫傷、疳證、痔瘡、頑痹、頭痛、丹毒指麻木等。 注意事項 1.對患者要做必要的解釋工作,以消除思想顧慮。 2.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3.點刺時手法宜輕、穩、準、快,不可用力過猛,防止刺入過深,創傷過大,損害其他組織 。一般出血不宜過多,切勿傷及動脈。 4.體質虛弱者、孕婦、產后及有出血傾向者,均不宜使用本法。注意患者體位要舒適,謹防 暈針。 5.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1~3次為1療程,一般每次出血量以數滴至3~5毫升為宜。 關于出血量 1在刺絡療法中,出血量的多少,直接關系到治療效果的好壞。原則上是根據以下幾個方面 的不同情況而定。 ①體質:一般外輕力壯,氣血旺盛者出血量可稍多,年老體弱,小兒婦女則出血偏少。 ②部位:頭面、四肢指部出血量宜少。四肢部出血量可略多。 ③病情:陽證、實證、熱證、新病刺血量偏多;陰證,虛證、久病則出血量宜少。 2在具體操作時,對刺絡出血量一般分為四種不同類型: ① 微量:出血量在1滴左右,包括局部充血,滲血以及《內經》中所載出血如大豆、見血而止 及微出血等情況。微量放血主要用于較大面積淺表疾患如神經性皮炎,下肢慢性潰瘍,銀屑病,白癜 風,末梢神經炎,頑癬以及慢性軟組織勞損,頭痛,不寐等,常使用皮膚針散刺。 ② 少量:出血量一般在10滴左右,,少量血主要用于頭面以及四肢指部穴位 的一些急性、熱性病如盛冒,急性結膜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腺炎,瘧疾等。常使用三棱針速刺法。 ③中等量:中等量出血是指放血量在10毫升左右。主要用于一些外科感染性疾患以及部分急 癥如疔,癤, 癰疽,乳腺炎和急性軟組織扭傷,中暑,各種痛證,精神系統疾病等。常在四肢部用三棱針點刺 法。 ④ 大量:出血量超過15毫升,達幾十或者上百毫升,甚至更多者的大量出血。這種方法多用于一些 慢性全身性疾患和部分急證實證,如中風后遺癥,腦震蕩后遺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癲狂等。放血時 可以用三棱針緩刺加罐或注射器抽吸。 |
|